金一南:真正的英雄


金一南:真正的英雄


  這是一個70多歲老人講述的60多年前的往事。

  老人當時還是個孩子。那天事情很突然,日本鬼子把村子包圍了。區委幹部和區小隊來不及撤退,都混在群眾裡面。

  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村子,全村近5000人中,有1000多個孩子。日本人選中了突破口,他們拿出糖,分給每一個孩子,說:“吃吧,隨便指指哪一個不是這村子的人。”

  1000多個孩子,沒有一個人接糖。日本人把攥緊的手掰開,將糖硬塞進去,手像推火炭一樣把糖推出來,又緊緊攥上。

  人們問老人:“當時你們咋那麼大膽?真的一點也不怕?”

  老人說:“誰也不是銅澆鐵打的,咋不怕?可那糖不能接,一接,就成漢奸了。”

  老人沒有多少文化,不會修飾誇張,不會形容比喻,講起事情來平平淡淡。他和他當年的夥伴,沒有誰認為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沒有誰覺得自己是英雄。他們憑世代流傳下來的道德,憑莊稼人做人的直覺,得出一個樸實無華的結論:“一接,就成漢奸了。”這種道德的感召和威懾是如此強大,以致狂吠的狼狗、上膛的“三八大蓋”和雪亮的東洋指揮刀都無可奈何。

  我為那些孩子感慨不已。1000多個孩子同住一個村,少不了打架鬥毆,頭破血流。但在支起來的機關槍和塞過來的日本糖果面前,在“一接就成漢奸”這一概念上,他們不需商量,心有靈犀。

  或許這就是一代代傳下來說不清道不明的基因。按過去的話說,即所謂的“種”。1000多個孩子,個個有種。有了這種千萬年延續不息流淌不已的血脈,這個民族怎能墮落,怎能被黑暗吞沒?

  老人偶然想起了這件事。想起來,就順便講了;想不起來,便沒什麼可講。一切都是那樣順理成章。他一輩子也沒有想過,這事應該讓寫書的、寫電影的人知道,應該上書本、上電影。在那個無人知曉的小村子裡,人們每每為銀幕上演了的壯舉驚歎不已、感佩不已,卻無一人覺得身邊有什麼事情值得宣揚。

  我萬分感慨。今天不知有多少人,賺了幾把鈔票、開上一輛轎車、揣上一張綠卡,便以為成了可以傲視同胞的精英。這些人不會知道那1000多個孩子的故事。

  60多年過去,在邯鄲西部山區那個叫作北賈璧的村子裡,當年的孩子們長成了與他們父輩一樣的莊稼人。看看電影、電視,比比那些奪金爭銀的各路健兒,莊稼人也許覺得心裡有愧。他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不曾為國家拿過一次冠軍、爭得一次臉面。他們不知道,正是默默無聞的他們,像大山一樣鑄造著中華民族的脊樑和靈魂。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英雄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