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朝鮮戰爭後日本相信中國站起來了(圖)

金一南:朝鮮戰爭後日本相信中國站起來了(圖)

資料圖: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打出了新中國的自尊

一個失去自尊的民族能不能維護自己的安全?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在公園門口懸掛“華人與狗不許入內”告示的時代,在國民被稱為“東亞病夫”的時代,失去自尊的同時失去安全從而任人宰割的切膚之痛今天也沒有從中國人的記憶中消失。當大清王朝被迫簽訂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之時,一些官員不以割地賠款為恥,反以未讓列強使者走正門、而讓他們走了太監和傭人使用的偏門為樂,除了十足的阿Q精神之外,還談得上半點民族自尊、談得上以民族自尊維護民族安全嗎?

這反倒從另一個側面揭示:民族自尊從來不是養尊處優中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與自我炫耀,而往往是在民族命運經受大挫折、前進之途充滿大艱難、生命集合體面臨大苦難時期的精神歷練與展示。對弱小民族來說,這種歷練和展示尤為嚴酷。以古老的充滿苦難的猶太民族為例。

公元70年,

羅馬大軍攻佔耶路撒冷,大肆殺戮。倖存的猶太男女逃到地勢險峻的馬薩達城堡堅守。該城堡有儲存的糧食和淡水,易守難攻。旋即而至的1.5萬人的羅馬軍隊對堅守在裡面的人們―――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為967人―――整整圍攻3年。公元73年4月15日馬薩達陷落前夕,猶太人決定集體自殺。他們抽籤選出10名勇士作為自殺執行者。隨後這10人再抽籤選出1人殺死其他9人。剩下最後一人的最後任務是放火燒燬城堡然後自盡。第二天清晨,衝進城堡的羅馬人驚訝地發現沒有任何抵抗,面對的是一座給養依然充足但沒有一條生命的死城。據說殉難前夕,守城領袖ElazarBen-Yair有一段著名演講:“我們是最先起來反抗羅馬、也是最後失去這個抗爭的民族。天亮時我們將不再抵抗。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選擇和所愛的人一起高貴地死去。讓我們的妻子沒有受到蹂躪而死,讓我們的孩子沒有做過奴隸而死吧!把所有的財物連同整個城堡一起燒燬,但是不要燒掉糧食,讓它告訴敵人:我們之死不是因為缺糧,而是自始至終我們寧可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

馬薩達是猶太人的最後一個城堡。陷落之後,該民族的足跡從迦南之地消失,開始千年流離失所。他們以這樣悲壯的自尊,上演了自己命運中最艱難的一幕。儘管我懷疑ElazarBen-Yair演說的真實性――守軍集體自盡,誰能夠記錄下它然後傳播開它呢―――但我不懷疑馬薩達是猶太人生命力的鳳凰涅槃。他們把集體自尊表現得如此剛烈,證實這一真實的不是激動人心的語言,而是淋漓的鮮血和驕傲的生命。人類歷史發展至今,多少個民族在被其他民族征服、奴役和驅逐後整體消失了,而猶太民族沒有。

這個民族失去家園1000多年而不潰散,不成一盤散沙,在經歷亞述屠殺、羅馬屠殺、希特勒屠殺之後,最終仍然能夠聚攏為一個國家,沒有以超強的民族自尊構成的強大精神底蘊,絕無此可能。

這是一個小民族表現出來的集體自尊。其人數之渺小與自尊之剛烈形成的反差如此巨大,恰恰給什麼叫民族自尊下了一個不容置疑的定義:一個民族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屈求的意識和習性。這種意識與習性完全不是崛起者和暴發戶的自我炫耀,完全不是失意者與落魄者的自我解脫,而是在最黑暗時刻和最低谷境遇中對自己命運的執著與堅守。

這就是民族自尊。沒有了民族自尊,還談什麼民族精神。有了民族自尊,才有民族自信,才有民族自尊與民族自信結合成的民族凝聚力,才有繁衍不息的民族生命力,才能最終實現民族自強。我們中華民族難道不是這樣嗎?它不僅有文天祥、史可法、林則徐,不僅有狼牙山五壯士和八女投江。新中國剛剛成立,朝鮮半島戰火燒到邊境。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中打出了新中國的自尊。就如毛澤東所說:“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中國共產黨人說到了,也做到了。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們的毛澤東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在我們日本無人相信。看看你們中國人,100多年來一個失敗接一個失敗,幾千個外國入侵者、一兩萬個外國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們首都殺人放火,你們就得割地賠款。毛澤東一句話中國人就站起來了?後來你們出兵朝鮮,把我嚇一跳。你們把美國人從朝鮮半島北面壓到了南面,我才感覺中國與過去相比不一樣了,看來毛澤東講的話有些道理。”

這就是新中國的自尊。全世界曾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把中國人的愛好和平看作是軟弱可欺,任怎麼聲明也無法扭轉這一印象,朝鮮戰爭之後不用了。當毛澤東說“中國人民有這麼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幹”的時候,已經沒有人懷疑新中國捍衛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的決心了。

讓我們再去看看那個當年幾乎被斬盡殺絕的弱小民族。

今天出耶路撒冷東南,沿死海海岸驅車數十公里,就能遠遠看到那座拔地而起、被2000年歲月風化的馬薩達城堡。普通遊客可以坐纜車上去,以色列學生則被要求沿古棧道一步步往上爬,然後像我們中國人說“不到

長城非好漢”那樣說一句:“我登上了馬薩達。”以色列軍隊新兵入伍的第一課也是行軍趕到這裡憑弔,然後莊重默唸出他們那段著名誓言:“馬薩達再也不會陷落。”猶太民族尋到了自己的精神城堡,並以它作為捍衛安全的精神柱石。

不乏輝煌也不乏苦難、進入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中華民族可藉以為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