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命運的那把鑰匙

古聖賢所說的"天人感應"不是封建殘餘,而是解開命運的那把鑰匙#道看世間#

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偶爾遇到些不順的事情,實屬正常。況且,不是還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句古話可以自我安慰嗎?於是,討論關於行善積德這樣老生常談的話題,便顯得有些"聒躁"且不合時宜之感。然而,我們所遭遇的一切,真的是命中註定嗎?

解開命運的那把鑰匙


命運是一種奇特而玄奧的存在。正因為其難以把握,對命運的信仰往往歸入兩類:信命,則多被貼上宿命論、命定論的標籤;信運,則易被理解為對那些出於利益的"厚黑"行徑的褒揚。始終有一種進退兩難之感:到底該信命還是信運?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因為命與運從未分離。不過,當我們命運不濟時,容易墜入命定論的泥潭。人在迷途,手足無措之下多求諸鬼神,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如果事無鉅細都求諸鬼神,那世上就沒有改命的法門了,我們或許也誤解了聖人"神道設教"之意義。

曾經我寫過一篇文章《欲改命,先認命》,還引來了一些只看標題就發表議論者的非議,實際上,我所說的認命絕非向困難妥協,而是返觀內照,認清自己的本真,把自己"剝皮抽筋",靜靜地看著那個張牙舞爪的慾望之魔想怎麼樣,並找到對治的辦法。慢慢地,我們會發現,所謂的命運,其實是我們所作所為導致的結果。

面對自己的內心是需要勇氣的。對自己的靈魂當低聲下氣些,不必用那些毫無意義的豪言壯語自欺欺人。其實,當我們開始感到舉步維艱、面對厄難時,說明曾幾何時,我們必定做錯了什麼,犯下了什麼過錯。這些過錯可能已是既成事實,也可能是產生過的某個邪念、惡念,或脫口而出的某句惡言,如此種種,都會導致某個結果。我們所經歷的,正是那些已經成熟的果實。

這種因和果之間的關係是極容易理解的,不屬於道教或佛教的勸善說教,這是一種宇宙定律。更令人驚愕不已的是,哪怕一個念頭的產生都會導致某個結果。只不過,心念所造成的果不至於太猛烈,而容易被我們忽略而已。若已導致行為則不然。這或許就是修行為什麼要"滅心"的原因。

今天與一位老家鄰村的長輩電話聊天。他之前是一位老師,可謂虔誠。前些年投資商鋪、股票之類,也算風生水起。近兩年卻連連破財,家宅常有鬼魂作祟,運勢也大不如前。於是問我是否與風水有關,還是行善的方式不當。我也感覺有些詫異,他這樣虔誠的人,為何會遭遇這樣不好的運勢。不過,他的事情還沒找到原因,但談話中他講的一件事情卻值得一提。

他說,前幾年空難中,僅兩位乘客倖存。據說,有一位道家大師解密說,飛機上的人前世曾密謀去打劫某村莊,唯有兩人於心不忍,自願退出。後來,那些人果然打劫了那個村莊,殺傷多人。遭遇空難的那些人正好是上一世搶劫了某村莊的那批劫匪,選擇退出的那兩人正是那次空難的倖存者。當然,這種事情的真假已經不重要,也無法考證,愛咋說都行,只不過,"善惡到頭終有報"這句話卻一點不假。

慈悲心是一種極其寶貴的東西,不一定要把它寫在臉上炫耀,但我們內心中得有,否則,我們會變得麻木,沒有痛感,對別人的不幸沒有感覺,這是極其危險的事。因此,我們曾看到過有人對打算自尋短見的人高喊"快跳"的微博,也看到過弱者被欺凌時還能淡定地站在一旁圍觀。總之,只要不好的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一切與我無關。其實,這無形中為自己未來的坎坷埋下伏筆。

我看過一部微電影,說一個男士的妻子即將臨盆,有難產跡象,於是冒著風雪開車去請接生婆。路上見一位男士病重需要馬上送往醫院,這位男士左右為難,最後決定飛車將他送往醫院。等他風風火火趕回村時,妻子已順利產下一個男孩,幫她接生的人是一位碰巧從家門口經過、聽到呼救聲趕來的醫生。

有人說,心念會形成一個場。當我們產生某個念頭時,等於向那茫茫宇宙空間發出一個信號,然後會與不同緯度空間裡的某一個場相感應,最終促成一個結果的形成。這個心念會暫時儲存在多維度空間中等待"配對"(即感應對象),一旦配對成功,便會促成相應的事情發生。當然,我聽說而已,此說的準確度不是我想討論的內容。不過,心念卻很重要。願不可亂髮,發必應驗。

從這個角度看來,改命的重點不在於要拜多少神,算多少次命,而在於多發善心,多付諸即使沒有能力幫助別人,至少我們的善念會被感應,若有能力,盡力做些功德之事,或許好運即會很快到來。經過這麼多年我才明白,我國古聖賢所說的"天人感應"不是封建殘餘,而是解開命運的那把鑰匙。慈悲!

德行關乎人品

德行關乎人品。一個人什麼都可以丟,但人品不能丟。德行是一個人的風水寶地,德行好,福氣自然好。

1.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不是愚笨,而是踏實。這種人從不投機取巧,他們遇事會下“笨功夫”。但就是這種笨功夫,給他們帶來了福氣。

現代社會講求“快”,在快節奏下人也變得浮躁。當所有人都只重結果不看過程時,那些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過程做好的人反而能夠脫穎而出。

《道德經》中說“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

大智若愚的人從不在乎苦與累,也不計較得與失。你默默開放,自然能有清風為你而來。

2.沉得住氣

有時候成功與失敗往往在一線之間。做人要沉得住氣,不要意氣用事,爭一時小利。

《道德經》中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做人做事沉得住氣,別害怕寂寞,別害怕失敗,有時候你離成功只差一點點。

遇事不慌張,人一慌張,就容易心浮氣躁容易錯誤選擇。情況越緊急越不能浮躁,要穩住慢慢來。

遇到煩躁或不順心的事,不要發脾氣,沉下心,讓事在腦子裡過三圈,衝動之下容易釀成大禍。

3.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品德。倘若一個人連尊老愛幼都做不到,人品自然也值得懷疑。

《道德經》中說“六親不和,有孝慈”。

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起來的,每個人也都會有老的一天。你尊老愛幼,當你老時才能得到別人同等的對待。

孝是最好的風水,一個人連孝心都沒有,對父母孩子都不能付出真心,你又怎麼能指望他對別人付出真心呢。沒有了尊老愛幼之心,丟失了人最起碼的品德與良知,又怎麼能有福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