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在秦國時是個年收入約20萬人民幣的屯長你信嗎


初中的歷史課本上這樣寫道:陳勝一聲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這樣帶領900個楚地的貧民開啟了波瀾壯闊的的反秦鬥爭。歷史課本上的陳勝是個沒有土地,為人傭耕的貧民,平時吃不飽穿不暖,卻是個有理想的青年。傭耕之餘,常對人說:“苟富貴勿相忘”。別人嘲笑時他還懟回去說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按現在的話來說真是個一個大好青年啊。

後來細細讀史書,仔細品味,才發現其實陳勝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他有名有姓,還有字。姓陳,名勝,字涉(在春秋戰國,漢代之前,普通黔首庶民是沒有姓氏的,只有一個名,貴族才有姓,和字,字是由貴族幫忙起的。比如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上有幾個人民,叫驚,黑夫,喜等等,而喜更是個五大夫爵位的官爵。從陳勝的姓名來看應該是貴族之後,後來又歷史學家更考證出了陳勝是春秋戰國時陳國的貴族後裔)


陳勝在秦國時是個年收入約20萬人民幣的屯長你信嗎

陳勝其實是貴族後裔


陳勝其實是個小地主

再來看看當時陳勝反秦的時候他是做什麼的。

當時陳勝和900多個貧困人民從現今的河南出發去到現今的北京服徭役的時候,他的官職是屯長。屯長是個秦國管理的職務名稱,薪資報酬是一年200石糧食(相當於2000斤左右)。按學者研究的說法屯長管理兩個伍十的隊伍,相當於一百人。而200石糧食的薪資報酬在秦國時爵位應該是四級的爵位不更。在秦國的民爵裡來說這個爵位相當高了。得到這個爵位,相當於得到秦國分配的土地是6頃田,相當於600畝地,並且分配到二十五畝的宅基地。這相當風光了,還有3個幫他耕地的僕役。


當時秦國一畝地的糧食產量大約2石(約200斤),陳勝有600畝地,那麼一年陳勝的田裡收穫的糧食大約120000斤,交給秦國十一之稅(12000斤)後,扣掉給僕役吃飯的糧,傭耕者的糧成本,應該還剩下60000斤左右。除了糧食,地裡的禾杆交了稅,剩下的也能賣給官府餵馬牛,估計陳勝一年在土地上的收入按現在標準算大約15萬人民幣一年。算不錯的收入了。所以陳勝並不是貧民而通過戰功或某方面立功後獲得很高爵位的秦國百姓。

那陳勝收入那麼高,在老百姓裡的爵位又那麼高,為什麼他還要反秦呢?其實這也和他所在的徭役部隊的情況有關,因為這900人全部都是閭左裡邊的人,這些人是沒有任何田產的,全部是傭耕。秦國法律規定,去服徭役路上的錢糧要自己出,回來的錢糧也要自己出,只有在服役期間才能吃公家飯。剛好當時又下雨,已經失期了很久,這900人面臨著沒飯可吃的可能,而當時因下雨停留的地方也在楚地河南,離北京還遠得很,那麼900貧民極有可能會逃跑,一旦逃跑,陳勝是要承受非常嚴厲的處罰的。

陳勝反秦後也非常有謀略,反秦後他懂得:打出兩面旗幟,在團結楚人的同時也好對接下來要攻打的城池進行招降。這兩面旗幟分別是秦長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用扶蘇作幌子的目的,主要是因為根據秦楚長期聯姻的傳統。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應該還是個公主,算是陳勝半個老鄉,而扶蘇素有仁慈的美名,所以在民間有一定的好名聲。用這樣一個具有秦楚兩國王室血統的公子,不僅可以拉攏楚人,更好拉攏秦人加入隊伍,也可以動搖秦二世的正統性。意思是胡亥是篡位者,藉此引發秦人內部的不團結。用項燕為名反秦是因項燕是反抗秦國的最後一個勇將,在秦國攻楚的戰鬥中強勢還擊,抵抗了秦國的第一波進攻。抵抗到最後一刻直到殉國,這樣的人更能激起楚國老百姓的愛戴。陳勝他們因下雨停留的大澤鄉一帶,就是當年項燕與秦將王翦激戰的舊戰場。也是項燕殉國的地方,更能激起人們的懷念之情。

而且在後期的攻城略地中,他懂得先奪取敖倉這個大糧倉,並佔領秦國軍隊出關中必經的交通要道城市榮陽,然後分出一部分兵力進攻秦國腹地關中,這些策略體現了陳勝的眼光。這決不是一個沒見過世面的農民能有的知識和眼界。因為秦朝時種田的老百姓是不能隨便遊蕩的,必須待在裡中,每次出門都要向里門監報告後才能出去。而陳勝有這些見識肯定經常出去遊覽,知道項羽和扶蘇的賢明,這些從側面證明了陳勝有貴族身世,有過一些見識與教育的經歷。

陳勝不是普通農民,所以秦末的反秦鬥爭不算農民起義,而是貴族復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