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需要注意預防哪些高發疾病?

樣花兒


到了夏天,尤其是炎熱的中午,我相信沒有一個朋友願意出門。但是我小時候願意,那時候沒有電扇,更不要提空調。但是我們也有自己避暑的方法。大家知道我是怎麼避暑的嗎?說給大家聽一聽。那時候很多大人或者老人喜歡在樹蔭下,扇著自己製作的蒲扇,以此來避暑。我呢?作為一個淘氣的小男孩,我會弄上一盆涼水,放在太陽下曬上半個多小時,然後自己一下子把腦袋扎到盆裡,那種感覺別提有多爽了,可是這種感覺好像並不能維持很長時間。童年就是那麼快樂的從我的指間溜走了,一去不復返了。





那麼夏季應該預防哪些疾病呢?

首先就是胃腸道疾病。在有的醫院裡,會有專門的腸道門診,主要接待的對象就是胃腸炎患者。這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確實容易滋生細菌,導致了胃腸道炎症的發生。因此我們要做到注意衛生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尤其不能吃喝變質食物或者放置時間過久的食物,多喝溫開水。

然後就是中暑了。中暑是在高溫環境下由於熱平衡和(或)代謝紊亂等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熱致疾病。一般比較輕的中暑,可能吃點藿香正氣水,睡一覺,出點汗就能夠緩解了,但是臨床上也確實不乏重症中暑患者,甚至可能引起死亡。因此,大家還是應該中暑這件事。這就要求我們要注意補充水分,避開熱浪的高峰外出,尤其是戶外作業和年老體弱的朋友。




在這裡張大夫尤其要提一下夏季心腦血管病的問題。由於炎炎下熱,我經常可能會吹空調,張大夫建議大家不要把溫度調的太低,尤其是已經患有高血壓、腦梗塞、冠心病等疾病患者的朋友。因為,溫度過低,有可能引起血管的明顯收縮,而引發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尤其是我們處於兩個環境的溫度差別過大的環境中時。

上面是張大夫想到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之瀛大夫


看到這個問題,來說說跟本專業(皮膚科)有關的夏季高發皮膚病。

1、痱子:痱子又稱痱,兒童或老年人易發。痱子好發於皮膚皺褶部位,是由於環境中的氣溫高、溼度大、出汗過多但又不易蒸發所致,過多的汗液能使表皮的角質層產生浸漬,進而使汗腺導管口也出現閉塞而導致汗腺導管內的汗液瀦留,汗腺導管的內壓因此增高而發生破裂,汗腺導管內瀦留的汗液外溢並滲入周圍組織,引起周圍組織發生炎症改變,在汗孔處出現密集分佈的丘疹、丘皰疹和非炎症性小水皰,常伴有瘙癢刺激的症狀,當天氣環境轉涼後症狀常能自行好轉。

2、夏季皮炎:夏季皮炎又稱夏令皮炎,常在天氣最為炎熱的六至九月發病。本病多見於成年人,是由於氣候環境炎熱、溫度高、溼度大,汗液中的鹽分、蛋白質等內源性物質加上灰塵等外源性物質對皮膚的共同刺激引起發病。夏季皮炎的典型表現為:皮損對稱發生於軀幹、四肢,尤其以前臂、小腿伸側為甚,表現為大片的鮮紅色斑,並在此基礎上伴有針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伴有劇癢,患者因無法忍受癢感而搔抓後出現抓痕、血痂,長期的惡性刺激使皮膚苔癬樣變,並伴有局部的色素沉著。本病可於每年夏季時反覆發生。

3、瘙癢症:瘙癢症是一種無原發皮疹,而單純以瘙癢為主的皮膚感覺異常的皮膚病,老年人多見,夏冬季均可發病。在夏天發生的瘙癢症主要是由機體長期處於溼熱的環境所誘發,但亦會因為夏季洗浴過勤導致皮膚油脂過度流失,引起皮膚乾燥有關。雖然瘙癢症本身沒有原發皮疹,但因為瘙癢劇烈所致的劇烈搔抓,可致繼發性皮膚損害,如抓痕和血痂等,以及日久可出現的溼疹樣變、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甚至繼發感染等。


如何預防?

這一類夏季容易反覆出現的熱性皮膚病是一類南方常見的物理性皮膚病,是指由於炎熱的天氣,或長期處於悶熱的工作環境下所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皮膚疾病,要預防與治療這一類熱性皮膚病,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保持室內環境的通風透氣和散熱,確保機體所處的周圍環境溼度不會太高,溫度不會過高,以減少出汗,並要保持皮膚的乾爽清潔狀態;在治療上可以酌情選擇外用清涼止癢洗劑、清涼粉劑及糖皮質激素外用製劑,或使用一些清涼止癢的中藥外洗等,但如果是皮損症狀嚴重的患者還是應該及時就診,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口服藥物,特別是老年患者,還應該做相關的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皮膚瘙癢的系統性疾病。


#夏季養生正當時#


皮膚科醫生譚穎


炎炎夏日,人們容易出汗多、胃口差、睡眠不好,高溫天氣會出現諸多疾病,醫院就診人員也隨之增多,夏季需要預防哪些高發疾病呢?

1.呼吸道感染 夏季氣溫高,溼度大,很容易促使細菌生長及迅速繁殖。另外,現在大多數家庭、公共場所都會使用空調,長期處在一個密閉的環境內,由於空氣不流通,就容易使各種呼吸道病毒留置屋內,當抵抗力下降時,就有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出現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各種症狀。夏季儘量不要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家裡空調溫度不可開得過低,及時清洗空調濾網,每天開窗通風換氣。

2.胃腸炎 幾乎所有的醫院從五月份就開始開設專門的腸道門診,夏季胃腸炎、食物中毒的病人非常多見,有時候夜間急診腹瀉病人能佔到一半,夏季痢疾的發生人數佔全年的70%以上。這是因為隨著氣溫的升高,消化酶分泌減少、胃腸動力降低,而很多人一到夏天,喜歡喝冰水、吃冷飲,長期吹空調,胃腸道長期受冷刺激,蠕動加快,甚至痙攣,就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變質,吃了隔夜變質食物可能會感染痢疾引起腹瀉。夏季預防腸道疾病要做到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不吃隔夜及變質食物,不吃路邊攤,少喝冰水飲料,多喝溫開水。

3.尿路感染及尿路結石 天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經皮膚和呼吸道丟失的水分更多,人易缺水,導致尿液濃縮,尿量減少。當出汗多、飲水少時,尿液少且濃,不能及時將入侵的細菌沖洗出去,增加了細菌感染機會。女性由於尿道短而直更容易發生尿路感染。尿液過度濃縮也容易引起尿路結石,結石發作時會出現劇烈疼痛。所以夏季一定要多飲水,保證充足的尿量,不憋尿,保持個人衛生。

4.流行性結膜炎 實際上就是老百姓通常說的“紅眼病”,是一種傳染性相當強的眼病,春季及夏季最流行,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染,比如經常有親密接觸、共用毛巾、在游泳池游泳等。結膜炎發作時出現眼睛疼痛、畏光、流淚、結膜發紅充血。夏季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孩童不可經常用手揉眼睛,毛巾要經常洗曬,外出不要使用公共毛巾。

5.中暑 夏季高溫很容易引起中暑,尤其是年紀大、體質差及戶外工作的人,這主要是因為人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失去平衡,機體熱量過度積蓄,水鹽代謝紊亂造成。輕者出現頭昏、胸悶、心悸、噁心等症狀;嚴重的會出現休克或痙攣,威脅生命。所以高溫作業的人員及老年體弱的人夏季要當心,多補充水分,有中暑跡象時趕緊離開高溫環境。

6.熱中風 一年中中風發生有兩個高峰時段,一個是寒冷冬季,另一個就是高溫夏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人,一定要警惕三伏盛暑的“熱中風”。這是由於老年人出汗多,體內水分散失快,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常會因為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而誘發腦血管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預防熱中風則要及早防治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病。出汗多時要及時補充水分,清淡飲食,適當鍛鍊。


胡洋


夏天來了我們總能聽到:“這天氣,真讓人難以忍受。”,“還沒邁開步,衣服已溼透“,夏季因為高溫細菌繁殖迅速,人體疲乏,容意生病。那麼苦嚴夏日,我們該怎麼來度過呢?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已經告訴我們了:

黃帝內經夏日養生

小暑為每年公曆的7月6~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這時江淮流域的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中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小暑之季,氣候炎熱

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我們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小暑時節溫度較高,降雨增多,即將進入伏天。溼熱重是其特點,此時是人皮膚病的高發期,如日光性皮炎、痤瘡、曬傷、丘疹性蕁麻疹等,因此要做到預防為主,儘量少到草叢、樹蔭下或潮溼、蚊蟲多的地方,室內可燻蚊香,發生皮疹後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種軟膏或霜劑,口服抗過敏藥,注意最好不用紅花油等,因為有時會致敏,使病情加重。

飲食以清淡為主,注意營養均衡,可以多吃點“苦”,如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的作用。同時,飲食要有節制,應側重健脾、消暑、化溼。

【小暑氣候】

天氣較熱,多有暴雨

天氣較熱 小暑日“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此時雖然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小暑已是初伏前後,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

多有暴雨 暴雨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由於這段時間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澇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說。更有“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經驗總結。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暑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

【人體反應】

易得胃腸病,也易中暑

易得胃腸道疾病 夏季飲食不潔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如痢疾、腸炎等,若進食腐敗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導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瀉,重者出現昏迷或死亡。氣溫高時,人體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慾神經就會受到抑制。因此,人們在夏季往往吃得比原來少。

容易中暑 人體內的血流加快,心臟負荷大,人們最應警惕的便是心力衰竭。伏天裡,最易發生的季節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而造成的。

【養生原則】

防暑邪,戒菸酒,調神靜心

暑邪耗氣防苦夏 “苦夏”是一種常見的暑熱證,大多發生在體弱多病者和中年腦力勞動者身上。苦夏是由於天暑地熱,人體與氣候不適應,造成神經功能紊亂和失調。常表現為:一進入夏天,就會經常感到頭昏腦漲、全身乏力、倦怠嗜睡、食慾減退、精力不集中、心煩不安等。到秋日暑衰,各種不適便不藥而癒,飲食和精力亦恢

復正常。苦夏可以從飲食、運動、精神調養、合理安排生活起居等多方面進行防治。

夏季養心戒菸酒 菸酒等不良嗜好對心臟循環系統的影響非常大;同時由於夏季炎熱,心氣易渙散,易引起各種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或戒除菸酒的不良刺激,做到心平氣和,呵護好心臟。

夏季精神調攝 盛夏季節,應安神調心,保持心境平和,即俗話說的“心靜自然涼”。在夏季高溫的刺激下,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往往會發生變化,如心火偏旺,人的心情會變得煩躁,情緒容易激動,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要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防止“上火”。

【小暑食補】

清涼消暑,多吃含鉀和酸味食物

多吃消暑食物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都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於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含鉀食物補體力 由於夏天人們出汗較多,致使體內丟失一部分水分、鹽分及一定量的鉀元素,會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慾不佳、精神不振等症狀。為防止缺鉀,在日常膳食中可多吃大豆、草莓、桃子、土豆、紫菜、芹菜、毛豆等含鉀豐富的食物。

多酸生津兼斂汗 炎熱夏季出汗較多,食慾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降低。酸味食物能斂汗止瀉、祛溼,可預防人們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夏季應適當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楊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等。此外,持續高溫下細菌易繁殖,多吃酸味食品可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殺菌和消化。

推薦小暑 二十四節氣 養生菜譜

01|冬瓜海帶湯

■材料:冬瓜300克,海帶50克,植物油、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冬瓜去皮切塊洗淨;海帶用水泡40分鐘,洗淨切絲。鍋中倒油,油熱倒入冬瓜和海帶翻炒2分鐘,大火再燒8分鐘,加鹽、味精即可。

■功效:清暑利水。

02|絲瓜番茄粥

■材料:絲瓜500克,番茄3個,大米100克,蔥薑末、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絲瓜洗淨去皮,切小片;番茄洗淨,切小塊備用。大米洗淨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小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薑末、鹽煮至粥熟,再放番茄、味精稍燉即可。

■功效:清熱解暑,化痰止咳,生津除煩。

【小暑藥補】

養心安神,清熱去暑

小暑節氣的藥膳調理,既要能清熱去暑,又要能養心安神。宜用浮水麥、炙甘草、荷葉、金銀花、竹葉、桂圓、百合等做成藥茶經常飲用。

推薦保健藥膳

01|寧神養心茶

用浮水麥、麥米粒各50克,炙甘草25克,紅棗5顆,花生100克,放一起加水共煮,30分鐘即可,代茶飲用。有養心寧神、潤燥和中的功效,對失眠、神經衰弱、精神緊張或精神恍惚的人療效好,適合平時多飲用,長期堅持效果更好。

02|清絡飲

將鮮荷葉邊、金銀花、西瓜翠衣(西瓜皮)、絲瓜皮、鮮竹葉心各6克,鮮扁豆花1枝,用400毫升水共煎,煮取汁200毫升,代茶飲。此飲有清透暑熱的功效,可預防暑病。

【起居養生】

晨練不宜過早,夏不坐木

起居應少動多靜,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利用午睡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運動後別用冷飲降溫。

晨練不宜過早 夏季天亮之前,空氣並不清新,是汙染的高峰期。在日出前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周圍並沒有多少新鮮氧氣,不利於健身;並且清晨氣溫偏低,如果衣著較少,易患感冒,或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練的時間不宜早於上午6點。

應正確使用空調 夏季使用空調時,室溫應控制在26℃~28℃,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8℃;定

時通風換氣,禁止在空調房抽菸。長時間在空調房間的人,每天要到戶外活動3~4小時;年老體弱者、高血壓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調房間。

夏不坐木 小暑節氣時,因為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公園裡、小區裡的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體虛或老年人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病。所以在小暑節氣中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地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經絡調養】

養護肺經,喉嚨痛找少商穴

手太陰肺經養生法 中醫認為,小暑對應的是人體的手太陰肺經。該經主治呼吸系統的疾病和五官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氣喘、咳嗽、胸痛、咽炎、鼻炎、鼻出血等。手太陰肺經是行走於手臂內側的一條重要經脈,屬肺臟。而中醫認為“肺為嬌髒”,這是因為肺通過口鼻直接與外界相通,易受侵邪,不耐寒熱。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使衛氣散佈全身,保護肌表,輸送水分和血液。

少商穴是治療咽喉腫痛的要穴少商穴在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根0.1寸。取穴時伏掌於桌面,伸出拇指,並沿拇指指甲底部與橈側緣各引一條直線,其交點即為少商穴。可以自己指壓少商穴治打嗝,效果也是不錯的。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直至有痠痛感為度,持續指壓半分鐘至一分鐘,打嗝一般都可以停止。

楊力教授答疑

如何預防三伏天的中暑?

在炎熱的伏天,最易發生的季節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而環境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造成的。中醫認為,夏天暑氣大,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暑氣傷人先傷於心,並有“中暑者,中氣虛而受於暑也”之說。

如果身邊有中暑的人,可用風油精把手塗溼或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八處,擦出許多紅點,患者即覺輕鬆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後,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溼熱之

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三伏天苦夏怎麼辦?

苦夏,中醫稱為“疰夏”, 主要症狀為不思食、噁心、頭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膩、小便少、汗多。中醫認為,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令人體的氣血也由臟腑大量輸送到體表,這時臟腑的氣血就顯得相對虧虛。另外,三伏天因天熱下降,地溼上升,溼熱交爭困於脾胃,脾胃功能也隨之減弱,從而出現了疰夏的症狀。對苦夏的人,可服藿香正氣丸,醒脾化溼;或薏米、白扁豆、荷葉、大米粥以養脾胃;或輔以香砂養胃丸以健脾助消化。

對每年夏天都會疰夏的人,可以在立夏之前,用黨參、五味子、麥冬、當歸、陳皮、青皮、甘草、黃柏、神曲煎湯,一日2次服用,連續服用一週左右,能有效預防疰夏。而已經發生疰

夏的人,在食物選擇上也要因人而異,體質偏實的人選清暑瀉熱的食物,年老體弱的人則應選益氣養陰的食物。


暖爸育兒


夏天氣溫比較高,很多的細菌和病毒的滋生速度比較快,如果平時不注意衛生很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對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還會引發大的疾病,那麼哪些疾病夏季容易高發?要如何進行預防呢?

  1. 夏季天氣比較炎熱,很多人心情不是很好,很容易導致血壓的升高,同時新陳代謝加快也容易導致胸悶氣短的情況,所以夏季要注意調節心情,注意預防心梗以及心臟疾病。

  2.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很容易出汗,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如果水分補充不及時,很容易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導致血栓、血脂稠的產生。
  3. 夏季天氣炎熱、蚊蟲最容易滋生,如果平時不注意飲食,吃路邊攤或者不乾淨的燒烤食物,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的症狀,嚴重的還會誘發一些疾病,對身體不利。
4.夏季女性朋友最容易穿的單薄,露肚臍露大腿已經成為常態,這樣很容易導致寒氣入內,導致痛經甚至是嚴重的不孕不育、月經失調,所以平時女性還是需要適當注意服裝的穿著。
預防措施:
  1. 夏季的天氣炎熱,不適合長期飲用一些飲料或者酒水,最好多喝白開水,能夠幫助緩解中暑的產生,才不會影響到機體的正常運作。同時還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預防各類疾病。

  2. 生命在於運動,平時可每天早晚去外面進行一些體育活動有利於促進腸胃的蠕動,預防便秘,可以幫助改善體質,降低發病率,促進體內脂肪和熱量燃燒。

  3.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外出要隨身攜帶藥物,避免因高溫而出現暈厥的情況,注意飲食的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豆類及蛋類,幫助補充營養與增強免疫力。


馬佳健康學


夏季是人類疾病的高發季節,並且這些疾病也往往很具有夏季的特點。一來氣溫和溼度迅速上升,病毒細菌也隨之活躍起來,食物極易腐敗變質。二來,氣溫高,極易導致脫水,從而導致中暑等等,同時,夏季也是貪涼飲冷的好季節,所以很多人就不知不覺的染上了夏季獨特的疾病。所以人們如果不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及個人衛生等就很容易中發生胃腸道疾病、中暑等等。

那麼夏季主要有哪些高發疾病、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呢?

下面來介紹一下夏季的主要高發疾病有哪些及其預防措施。

空調病

空調病其實是由於長時間吹空調說導致的一系列疾病的統稱。由於夏季溫度非常高,人們往往會吹空調降溫。長時間在吹著空調的環境下工作、學習,由於空氣不流通、乾燥就很容易染上空調病,主要會出現頭暈、頭痛、食慾不振、上呼吸道感染、關節痠痛、鼻塞以及一些皮膚過敏的症狀,如皮膚幹、膚質變差、易過敏等。

那麼,我們要如何預防空調病的發生呢?預防空調病我們要注意房間的溫度不宜過低、適當的調整房間的溼度及保持房間的透氣通風,溼度最好保持在65%~70%之間,所以,在長時間使用空調時,很有必要預備一臺加溼器。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預防空調病。

暑溼感冒

暑溼感冒是因為夏季悶熱,溼度比較大,這時大家較宜貪涼,如吹空調等,感受風寒之邪。從症狀上來說,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溼感冒的症狀都有鼻塞、流涕、發熱。區別在於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多發生在秋冬季和春秋季,是發熱輕、惡寒重。暑溼感冒是夏季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熱傷風。

因此,如果得了熱傷風的話,就應該注意睡眠及休息,且不要再受涼,也可喝一些熱的酸性飲料,如西紅柿湯等,還可吃一些魚肝油或者維生素C,可使病情好得快一些。如何預防熱傷風呢?我們要注意晚上睡覺不能著涼、要注意日常的鍛鍊及合理的飲食,避免過度勞累及緊張焦慮的心情,保持精神飽滿,採取合理的防暑降溫方法。

中暑

中暑是常見的夏季高發疾病,夏季氣溫過高,引發中暑的因素有很多,如農業露天作業時,直接受到陽光的暴曬;人群擁擠、產熱集中、散熱困難的環境下;精神過度緊張,工作強度過大,壓力過大等都會引發中暑。尤其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多病的人很容易中暑。中暑主要表現為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協調等。

預防中暑,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太陽的暴曬,出門應帶好防曬工具,避免在中午十點到四點在太陽底下行走,這段時間太陽最強烈,最易引發中暑。出門要記得帶遮陽傘、遮陽帽、塗上防曬霜及備好飲用水等。飲食上要注意多喝水,喝點清涼解暑的飲品。


藥師子漁


夏季最高發的疾病恐怕要數中暑了。在熱浪的襲擊下,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無不深受其苦。哪怕在專業的運動員中,因中暑而引發熱射病而死亡的人數亦是不在少數。有統計數據顯示,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疾病可以使得中暑的發病率增加10倍。在夏天,寶爸寶媽們需要加強對孩子們預防中暑的宣傳教育,孩子外出活動時,需要穿著寬鬆淺色透氣的衣服,戴上遮陽帽、遮陽鏡、塗上防曬霜。外出活動時間不宜太長。儘量避免在正午(11:00~15:00進行戶外活動)。家中有年老體弱的親友時,可以打開空調,溫度在26~28攝食度左右,不宜將空調的通風口對著人體直吹,避免感冒。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需要注意避免呼吸道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發生。人腺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在近期都有發生。人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在我國南方夏季的檢出率為5.3%。南方地區春季和夏季是人感染腺病毒感染的高發時節。如果孩子小於五歲(尤其是6個月到2歲),出現持續高熱,中毒症狀較重,嗜睡,合併有咽峽炎、結膜炎和麻疹樣皮疹時,需要重點考慮腺病毒感染可能。

流行性感冒在我國長江流域夏季高發

.重症病患多見於小於五歲的孩子。在流感流行季節可有三分之一的學齡兒童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其表現多為高熱、體溫可達39~40攝氏度,可出現畏寒、頭暈、頭痛、腹痛、咽喉疼痛的情況,常有咳嗽、流涕、鼻塞、部分孩子可以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的胃腸道症狀。感染初期可以出現白細胞數目降低或淋巴數目下降,中心細胞數目上升的情況。需要及時使用奧司他韋進行治療。

手足口病同樣喜歡欺負小孩子,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們更需要小心謹慎。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食納不佳,口腔、手足部、臀部出現散在丘疹,甚至出現高熱、精神差的情況,就需要到醫療機構排除手足口病可能。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型感染引發。上述病毒感染均可以導致腦炎和腦膜炎、肺炎、心肌炎。需要高度重視。讓孩子們勤洗手,避免與發熱的孩子密切接觸,免疫力差時可以提前接種疫苗,以期在流行季節來臨之前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

孩子們在夏天還需要注意避免過多攝入冷飲,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防範未然,未雨綢繆,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加健康。


兒科恩銘


夏天裡因氣候的炎熱 多數人喜食涼菜 拌涼菜時應注意菜品的新鮮和衛生 另外注意熟食的易變腐 儘量不吃剩飯剩菜 儘量吃多少做多少 以防急性腸胃炎

夏天吃瓜果多 宜注意清洗乾淨 以預防甲肝 寄生蟲等疾病

夏天太熱時 應防中暑 應慎吃少吃或忌吃冷飲 可能的話 可以酌情喝點綠豆湯 但應避免過多飲用綠豆湯 可能的話 最好是喝溫的白開水

夏天應防蚊蟲的叮咬 以防皮膚病的發生 家裡有孩子的更要做好防蚊準備 以防發生乙腦等疾病

夏天不要對著空調吹 更不要對著電風扇的風口吹 以防引發面癱或感冒等

夏天溼度大 不要貪圖涼快睡在地板上或通宵開空調 以防留下風溼 風寒等病的隱患

夏天胃口不好 心情易煩躁 易心火旺脾氣大 宜聽聽輕鬆的音樂 注意清淡飲食和吃易於消化的食物 注意調整心情和放鬆心情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以防失眠或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曉燕話營養和曉燕的詩


夏天是一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時節,各種新鮮蔬菜和時令水果讓人大飽口福,但是卻也是經常出現各種疾病,有的時候讓人防不勝防。如果您想安然度過這個夏天,對於這些疾病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中暑

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的季節,尤其是在三伏天,很多地方氣溫一直在三十七八度徘徊,稍不注意可能就會出現中暑的情況。預防中暑,是夏天疾病預防的重中之重。減少室外活動時間,尤其是在中午時分,儘量避免室外活動。同時也要注意多喝水,及時補充身體所需水分。綠豆湯、藿香正氣水,這些夏天的必備之物也是每個家庭不能缺少的。

急性胃腸炎

夏天吃著燒烤再來點啤酒是很多人的飲食狀態,而在吃燒烤的時候,肉類食物和海鮮往往是最受大眾追捧。但是天氣炎熱,食物很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食用這樣的食物後,往往會出現急性胃腸炎,腹痛難忍的同時還要忍受腹瀉之苦。預防急性胃腸炎,要避免食用變質食物,儘量少吃外面的燒烤。

感冒

雖然說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但是在夏天卻往往來的猝不及防,而且感冒發生後也比較拖拉。其實夏天出現的感冒往往與空調和風扇有關,也算是空調病的一種。夏天室內外的溫差較大,人體在較熱的環境中毛孔舒張,遇到冷空氣後便立即收縮,以抵禦寒冷,在巨大的室內外溫差下就很容易感冒。在開空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溫度,最好是保持在24℃-27℃之間。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王桂真,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歡迎您關注【王桂真營養師】頭條號,一起聊聊健康,讓我們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王桂真營養師


夏季需要注意預防哪些高發疾病?不管南方還是北方,當然東北西北除外,溫度已經漸漸升高,夏天也悄悄的來了,伴隨著到來的炎炎夏日,還有一些健康的隱患。夏季炎熱,尤其是現在還飛著楊柳絮,這種病菌傳播的也會比較多,也容易出現疾病的傳播,因此外出在戶外的時候可以著口罩避免這段飄著楊柳絮的日子。

另外夏季炎熱,很多人喜歡吃冷飲,而冷飲會給胃腸增加負擔,如果吃的過多,會引發胃腸痙攣或者拉肚子,因此平時的飲食中也要注意,冰鎮的飲料或者冷飲儘量少吃或者不吃。夏季也到了吃小龍蝦以及海鮮的季節,尤其是燒烤攤上的比較多,因此除了要注意總能兩的攝入,還要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儘量少吃,飲食中還要注意少搭配冰鎮的啤酒,雖然美味,但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除此以外,夏季還是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比如痢疾,肝炎,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以及頭暈,嘔吐等問題,還與前面提到的腹瀉的問題。因此要注意剩飯剩菜注意保存,涼菜一定不要吃剩菜。還要注意蒼蠅,蟑螂,這些蟲子也最容易傳播病毒。平時要養成飯前便後清潔吸收的習慣,更有助於預防夏季的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