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挖出紀曉嵐墓,墳前坐著七個女子,揭開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儀表堂堂,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敢與和珅叫板,是一個正直、詼諧、清廉的才子,並且深得皇帝的信賴。菸袋不離手,人稱紀大煙袋。紀曉嵐走進全民視野是源於一部名叫《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電視劇。

劇中的紀曉嵐風度翩翩,幾句話便能說得群臣啞口無言。生活上的紀曉嵐為了與和珅形成強烈反差,負責服侍他起居的只有一兩個丫環,好像他並沒有老婆,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河北挖出紀曉嵐墓,墳前坐著七個女子,揭開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貌醜、口吃、近視眼,少年神童驕傲自滿

紀曉嵐本名紀昀,祖上本是應天府上元縣人。“紀”作為姓氏時讀三聲“jǐ”。據乾隆時的《獻縣誌》記載,在明成祖朱棣時,紀氏作為大家族奉命命遷居到京畿重地的河間府,到了紀曉嵐這一代已經是十四世了。

紀曉嵐的父親在清朝是個官員,所以紀曉嵐也算是出生在官宦家庭,其父是個大學士,並且為政賢明。紀曉嵐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長大,自然耳濡目染多少受到文學的薰陶。四歲時請了第一個啟蒙老師,七歲參加童子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稱為“神童”。

十一歲隨父親進京讀書,二十歲時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得了第一名,高興的不知道姓啥了,變得驕傲自滿。書業不認真讀了,第二年參加鄉試,只考了個四等。這下開始著急了,潛下心來專心讀書,轉眼過了三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了第一名解元。

河北挖出紀曉嵐墓,墳前坐著七個女子,揭開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次年參加會試,紀曉嵐你還不瞭解了嗎,年輕氣盛自負又自滿,覺得自己才華橫溢,所以這次考試烤糊了,沒有考中進士。後來因為母親過世需要守孝錯過一次考試,紀曉嵐也是在此期間蟄伏,等待施展抱負,直到乾隆十九年,紀曉嵐考中二甲第四,開始了他的為官之路。

為什麼說他近視眼呢,乾隆曾經在一道聖旨裡這樣說過:“紀昀本系無用腐儒,原不足具數,況伊於刑名事件素非諳悉,且目系短視,於檢驗時未能詳悉閱看。”這是派他去驗屍結果紀曉嵐看錯而來的。

據說皇帝並不十分喜歡紀曉嵐,這從後來清史專家鄧之誠先生的考證可以看出來,他說紀曉嵐“貌寢”,也就是相貌醜陋,更有野史說他是個黑胖子。而對於一向好美的乾隆來說,紀曉嵐無疑是長得不好看的。

河北挖出紀曉嵐墓,墳前坐著七個女子,揭開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宗伯河間奼,口吃善著書。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餘。”這是紀曉嵐的好友朱著的在《知足齋詩集·續集》中關於他的記載,也許是好友之間的一種調侃,不然紀曉嵐要真的是口吃,在科考的時候怎麼能過得了主考官劉統勳這一關呢?

河北挖出紀曉嵐墓,墳前坐著七個女子,揭開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紀曉嵐真的負責編纂《四庫全書》,並且付出了一生的時間,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才子的稱號也並非浪得虛名,《紀文達公遺集》就是他寫的一部詩文總集,晚年變得內向自閉,感嘆事事寫出了《閱微草堂筆記》。

並非沒有老婆,而是一妻六妾

通過史料瞭解的紀曉嵐終歸是平面的,若要得到一個立體的形象,還要從他的墓地被髮掘開始。

紀曉嵐逝世後葬於老家河間,所以他的墓葬也是在河間發現的。民間也有一種傳說是他的墓為了防止被盜,從北京到河間每隔50裡就有一個墳,當然這只是傳說。

上世紀70年代,紀曉嵐墓被發現,裡面有大量的陪葬品,做工精巧,是一座規模龐大裝修豪華的大墓。但是繼續往下挖掘並沒有看到紀曉嵐的棺材,讓現場所有人感到震驚的是,竟然挖到了7具白骨,這與紀曉嵐有什麼關係呢?難道這並非紀曉嵐的墓葬?

河北挖出紀曉嵐墓,墳前坐著七個女子,揭開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根據出土的文物資料以及墓誌銘考古人員得知,這7具白骨原來都是紀曉嵐的妻妾。7個妻妾,你還認為他沒有老婆嗎?據《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之紀曉嵐》記載,17歲時紀曉嵐就和比自己大3歲住在臨縣的馬氏結婚了。後來又娶了六房小妾,20歲就有了第一個兒子。

怎麼樣,這還是你認知裡的紀曉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