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日军在攻击珍珠港后以超出预想的速度占领了马来半岛、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特别是占领荷兰领地印度尼西亚后,获得了油田地带,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昭和17年1月,日本军队占领了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与瓜达尔卡纳尔一样凄惨的“新几内亚作战”始于昭和17年3月占领了东部的莱城、萨拉毛亚【也有译为萨拉摩亚或萨拉莫阿的】,日军从这里攻略新几内亚首府莫尔兹比港,其目的是阻止来自澳大利亚的盟军反攻。

这个“莫尔兹比港作战”与“瓜达尔卡纳尔作战”同时平行进行,也是同样以全无意义的作战而告终。

对莫尔兹比港的攻略,如果按顺序考虑当然应该从海上进行。昭和17年5月4日,参加了拉包尔登陆作战的南海支队乘坐14艘运输船组成的船团出航。美国机动部队对护卫船团的日本机动部队设伏,展开了海战。

这就是所谓珊瑚海之战。航母祥凤和巡洋舰组成攻略部队,而航母翔鹤和瑞鹤组成机动部队进行支援,而美国则以航母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设伏。

8日两军几乎同时开始索敌,又几乎同时发动了攻击队,世界历史上首次航母对航母的海战开始了。约70架飞机的日本攻击队使两艘航母大破。列克星敦号爆炸沉没,而约克城号遍体鳞伤地回到了夏威夷。

在一个月后的中途岛海战中,这艘约克城号横空出现,使日本人对美国的工业能力大吃一惊。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攻击,翔鹤号大破,而瑞鹤号幸免于难。在这场海战中大破的翔鹤和失去了舰载机的瑞鹤已经不能参加中途岛作战了。如果没有这场海战,翔鹤和瑞鹤也在中途岛出击会怎么样呢?说不定会变成航母6艘全部损失这样的严重事态吧!因为珊瑚海海战的影响,日本放弃了从海上登陆的莫尔兹比港作战。取而代之的是来自陆路的无谋作战,他们想穿越欧文斯坦利山脉,冲入莫尔兹比港。

这实际上是360千米的距离,而且是连路都没有的山岳地带。如果派遣了5千名部队,假设采用徒步运输补给,1名士兵背负25千克大米,1天走20千米,则需要3200人补给。因此该作战在理论上就是行不通的。

【老枪注:关于陆路攻击莫尔兹比港所需的运输规模,伊藤正德所做的《日本军血战史》是这么说的:从萨布部落到欧文斯坦利的战线,步行费时需10日,挑担大米的最大量为1斗5升,挑担的人,一天必须吃四合,这样来回20天,就吃掉了8升,而供给战线士兵的只剩下7升,每人供应四合的话,不过可供20人吃一日而已。如此要供给近1万名士兵,则需要每天500人的挑担者到达战线,这样来回20天日程,担挑运输大米的后勤人员就需要1万人。

而南海支队长堀井富太郎少将说明如下:从布纳到莫尔兹比港的图上距离是220千米,实际距离360千米。补给采用人力担送,每名士兵的搬运量是25千克,每天平均运送距离20千米。去除担送者的消耗量,第一线供养人员5000名,一日主食量600克,实际需要三万二千名担送者。

以上两者由于依据的距离和规模不同,算出所需后勤人员数也不一致,但结论完全一致,就是从理论上就做不到。作者所取的应该是堀井富太郎的推算,但是发布时漏了一个0。】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交战双方均采用的土著人力运输队

但是以当时军部的无谋,这个一开始就很明显会遭到失败的作战仍然实行了。最终决定发出此命令的,还是大本营参谋辻政信,而且大本营也追认了辻某人这种独断暴走的行为。

辻政信当时在马来作战中取得成功,被称为“作战之神”,3年前大败的诺门罕作战计划也是他制定的。结果在这次作战中,6千名日本兵消失在丛林中。

昭和17年7月第17军使南海支队在布纳附近登陆,由1千名朝鲜劳工和1200名拉包尔当地居民负责运送物资。8月26日与已占领山中科科达的先遣队会合,9月12日已到达伊奥利柏。据说此时已能看到遥远南方莫尔兹比港的灯光。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在科科达被俘的日本士兵和太阳旗

但是由于本应参加新几内亚作战的第二师团突然被投入瓜达尔卡纳尔岛,9月23日南海支队被迫退向科科达。然而盟军自11月份从背后发起攻击,南海支队后路被切断孤立起来。就这样,被切断了食品补给和退路的日军,在丛林中腐尸遍地,从而结束了这个作战。

现在的莫尔兹比港

首先光是新几内亚就有两个本州那么大,在这个像大陆一样的岛屿上,现在超过1万人的城镇也不过7个而已。由于国土广大又无法以道路相连,城市以及村落之间的交通要靠飞机进行。

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也是坐落在村落点点的荒凉大地上。一旦走出市区,就是无止境延续的蛮荒密林。人的生活同样如此,只要离开城镇,就又回复到石器时代的未开化状态。

虽然现在也以“朴素”为基本,但这个国家却有着仅靠“朴素”无法解决的国内情况。在贫富差距不大的原始乡村生活中,突然流入了现代的物质文明。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历的缩影,人们的心被物质利益所震动,犯罪、不正当行为横行。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从莫尔兹比港远眺欧文斯坦利山脉

【接下来作者讲述了他从瓜岛返回时在莫尔兹比港中转,与妻子二人在市内被犯罪团伙盯上,幸亏得到好心人的警示而免于更大侵害,得以回到酒店的故事。虽然很有意思,但与本文主题无关,就此略过。】

丹皮尔海峡的悲剧

在新不列颠岛的前线基地拉包尔和新几内亚岛之间有被称为丹皮尔的海峡。

昭和18年初,日军在莱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重建态势,用8艘运输船将第51师团剩下的7千人运送到莱城地区的作战开始了。

3月3日清晨,这支船队刚到达海峡就遭到了盟军轰炸机群的袭击,8艘船全部被击沉,约半数的官兵沉没海中。幸存者在驱逐舰救助下返回了拉包尔,但是仍有极少部分人赤身裸体在莱城登陆。这就是“丹皮尔的悲剧”【就是一般所称的俾斯麦海之战】。当时日军已经没有能够保护船团安全的航空力量了。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攻击运输船的英俊战士战斗机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遭到跳弹攻击的日本运输船

现在还能遇到体验过这个丹皮尔的悲剧的人,比如北海道池田町的斋藤直次郎。他于大正5年出生于群马县赤羽村,在东京的印刷材料公司工作时被高崎步兵第15联队征召,编成为基2804部队。

在相继派往满洲和中国南部之后,又在运输船上呆了45天,于昭和17年12月27日在拉包尔登陆,接下来就是丹皮尔的悲剧了。

“到底要去哪里,现在在哪里都不知道。早上在甲板上时,看到有40架白色的美军飞机在超低空飞行。发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中了鱼雷。发出全员撤退的命令后,腰上系着防鲨鱼的3米长的白布跳进海里。幸运的是我抓住了一个漂浮的箱子,4个小时后被驱逐舰捞起来了。我所在的中队幸存下来的只有10人左右,7艘运输船全部完蛋了【实际是8艘,但此人回忆如此】。”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从新几内亚逃脱的斋藤直次郎

此后返回拉包尔呆了约两周后,又被驱逐舰装上在新几内亚夜间登陆。

“登陆的地方是锡奥,村落什么的都没有,一艘驱逐舰上也就二十人左右登陆了。美军很猖狂,发射的照明弹像白天一样明亮。令我吃惊的是,当地的日本兵几乎都死了。”

据说病死和饿死者遍布四周。在锡奥登陆后,就开始向威瓦克行军。

“不是在海岸,而是在密林里面走了半个月吧。机关枪被拆开运输,背在背具里行军。指挥官可以不背重物,非常过分。”

从锡奥到威瓦克,直线距离400千米。如果说走了半个月的事是真的话,那么登陆地点恐怕就不是锡奥,但是在密林里重装备行军却是事实。

第20师团和第41师团在威瓦克登陆,此地距离莱城有一千公里,到底日军是如何克服这个距离的呢?

当时似乎设想从威瓦克步行到550千米外的马丹,再从那里修路到达500千米外的莱城。除了无谋外,别无他物。

“说起这个威瓦克,也是连个村落都没有,只是在丛林中有零零散散的部队存在。我很快染上了疟疾,住进了野战医院。说是住院,也只是在草地上睡觉而已。因为只有粥吃,60公斤的体重掉到45公斤了。幸运的是有船来了,因为住院的缘故,能从那里逃出来。但是大家都想逃走,争相贿赂上司。我也想献上手表,但那家伙说不要。因为我的表坏了,在丹皮尔海峡落海以后就不走了。不管怎样,我还是逃出来了。现在想来,我在新几内亚一次都没见到过原住民,那根本就是连人都没有的地方。”

斋藤直次郎得以经由南洋诸岛返回广岛。

之后美军在新几内亚各地登陆了。美军采取了“飞石作战”,使各地的日军孤立,对潜藏在丛林中的日本军队根本不理睬。

美军只是在新几内亚建设飞机场,集中对其他目标进行轰炸而已。

在丛林中的日本军队也就只剩下饿死一条路了。在东部新几内亚登陆的日本兵合计14万,战争结束时的幸存者是1万2千人,其中活到回日本的有1万。

西部新几内亚也有5万人阵亡。

在新几内亚岛死亡的约20万名官兵中,有九成饿死,比救出了1万人的瓜达尔卡纳尔更加厉害,真正的饥饿地狱在这里。

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瓜达尔卡纳尔,十一、真正的地狱战线

本章与上章相关地名

------------------------------------------------------------------------------------------------------------------

至此,这篇关于日本士兵瓜达尔卡纳尔岛个人回忆的正文就算全部发布了,接下来敬请期待特别篇。


前文请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