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古币是不是假的?

高特精铸


真品无疑,价格在十多元左右,品相不太好!大泉五十讲究品相,版别和重量,最简单的重量越重越值钱!

再啰嗦两句,“大泉五十”铸行时间虽然仅有13年,但其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的货币。“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单一,但其版别多,内涵丰富,近年不断有新品种面世,尤其是背有纹饰、吉语及动物图案的版别发现极多。古钱谱录列载的“大泉五十”版别钱中旋读与“五”内两星版式,实物很少,很难寻觅,故伪品较多。尤其是旋读做伪水平极高,稍有不慎就会上当。旋读钱“大泉五十”真品文字、做工比较粗糙而轻薄,欲收藏者一定要仔细辨伪。“五”内两星伪品较易辨识,伪星用力挑拨极易脱落。除“五”内两星版式外,类同版式还有“五”内一星版式。一星者较两星多。

———————————————

“收天下宝藏,藏人生百趣,始终专注于分享交流收藏方面的知识与乐趣。如果您觉得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请关注一下“搜藏那档子事”,我会持续给大家带来这方面的分享,愿和您一起共同交流,共享乐趣!





收藏学府


您好,您的这么古币是大泉五十,是真的。


大全五十铸造年份

王莽曾经实行了几次币制改革。第一次是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当时还在使用五铢,另外铸造了三种大钱,分别是一种圆钱和两种刀钱。圆钱的钱文就是大全五十,直径为当时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每一枚值五铢五十枚。

大泉五十铸造背景

王莽篡权后,为了削弱刘汉统治集团的势力,不遗余力,以货币改制来掠夺天下钱财,以增强其统治的财力,维持庞大军费开支,他在位的短短十三年里,竟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铸行货币达二十一品,“大泉五十”即为其中的一种虚值大钱,即“大钱当五十”的意思。

“大泉五十”是王莽时代铸行期最长的一种货币,是新莽货币中较为普通的一种,铸于新莽始建国二年。这种货币铸造时间最早,流通时间长,使用范围广。


大泉五十价值:

目前大泉五十的收藏价格不是太高品相一般的价格在30元一枚,品相好的公博85分的目前价格在380元左右。

在这里老刘要说一句:收藏不是为了单纯的盈利,而是一种文化学习,了解那段朝代,那段历史、政治、经济、民生、民俗、教会、钱币铸造等


一夜知秋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古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币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柳岸居士


真假不知,少见。





51967642


家伙!用紫铜垫片能改成这样也是无敌了。




看看真五帝好点。


无情一一


诱色漂浮,不到代。如下美锈



五印灵光


有要的吗











草莓采摘园142208135


“万历年造”银钱,于北京郊区明朱忠禧墓出土的银钱。

  • 中文名
    “万历年造”银钱
  • 4.6厘米
  • 25.9克
  • 出土地点
    北京郊区明朱忠禧墓

径4.6厘米 重25.9克北京郊区明朱忠禧墓出土
钱为银质,背穿右“八钱”。明初推行纸钞,禁用金银。后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大增加。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禁令解除,白银取得了合法的货币地位。此外纸钞贬值和铜钱铸量的减少也是铸银钱的原因之一。明代银钱因种种原因而传世稀少,故在明墓中出土的“万历年造”“八钱”、“九钱”银币尤为珍贵

明万历年造背九钱铜钱简介

贺祝山

明万历年造背九钱方孔圆钱,为钱谱未能收载之珍品,是本人从事收藏钱币20余年所见之绝佳之品。

一、关于万历年造背九钱方孔圆钱的形状与一些参数

万历年造背九钱方孔圆钱为黄铜质,整体通透黑色发亮,为典型黑漆古锈色,乃传世之佳品。此钱直径42毫米,缘宽4毫米,厚3毫米,中心方孔径10毫米,呈外边凸的正方形状,币面窄缘环绕。地章平整、万历年造4字上下左右对读,阳文楷书字体端庄工整,笔画深俊有力。背面方孔右侧直行排列九钱二字,钱为繁体字形。在钱边缘绣色空隙处可见浅露铜色。

二、此钱为多种钱谱所失载

1、华光谱编《中国古钱币目录》一书中仅有万历通宝与万历年造银二钱两种。

2、李龙谱《收藏投资与鉴赏》古钱卷中只有万历年造背三钱及背矿银小平钱三种。

3、王立新、宋志强《中国古钱币库》书中收有万历通宝矿银四钱、矿银小平、万历年造三种。

4、权威丁福保的《古钱图说》中也仅有万历通宝矿银小平钱一枚。

5、2002年第四期《中国钱币》杂志封面载一枚“万历年造”背五钱,题目标示为“万历矿银五钱(照)”其它更无一字说明。

6、《收藏》杂志所编辑“钱币收藏”一书、231页载有一枚在四川简阳沱江中发现的“万历通宝”背矿银六钱。

7、高英明先生《中国古钱币》一书中介绍、1959年在北京郊区的朱忠禧奎就曾出土过“万历年造背八钱、九钱的银质钱币各一枚。

从以上介绍看,万历年造银币有三种,一是“万历通宝“年号行用钱;二是“万历通宝“背矿银钱,小平无记重,大则有记重;三是“万历年造“的记值银铜钱(无矿银二字)。还可看出“万历年造“的钱记重记值多种多样,但是还未有九钱币载诸谱中。同时也可看出万历年间存在严重的币制混乱问题。万历通宝肯定是官方铸行的流通年号钱。而这“万历通宝”背矿银与“万历年造“的记重钱(银、铜钱)是否为官方所铸行就值得打问号了,对此问题历代泉家争论不休,因缺乏文字资料或缺乏有力证据支持所持观点,而各持己见,不了了之。

三 关于万历铸钱的两种看法:

1. 王府铸钱说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为防止功臣篡权,出现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件,就把自己20多个儿子封为王到边关或重要地区执掌大权,以巩固皇权。这些封王统称为藩王。这王府在地方就是一个小独立王国,不受地方官吏管束,还有自己的官吏,军队及行政机构等,在王府所辖区域内发行货币,.是完全可能和办得到的事!因此解释为王府铸币也有它的合理性。但从明初朱元璋封王到万历年间时,已历十一帝,近一百九十余年,其间经历了建文帝与明成祖朱棣两次大规模的削藩,大多数强势籓王遭到打击或被杀被关,撤销王位,流放异乡。到万历年间仅有少数弱势藩王存在,他们对朝廷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惟恐再遭打击,那敢再私铸货币,向朝廷权威挑战呢?本人认为王府铸钱在万历年间应是不存在了。万历年造背纪值银银铜钱应是朝廷所铸年号钱,只是与万历通宝行用钱有一定区别,或许有某种纪念意义在其中也未可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破解之。

2. 是矿银铸钱说,在一些万历通宝和万历年造钱币背面明白铸有矿银二字,这就表明它们与明代万历采矿业有关。我们从“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外国流入析改”一文中知道明朝自建国以来一直在进行白银矿开采,每年几万两至十数万两不等,而到了万历年则进入白银开采一个高峰期,年产均量达17·2万两之巨,矿主或朝廷开采的督办官员,在矿区用所采矿银,自铸一些货币以资纪念是完全可能的。从钱文上可以确定是万历时期铸造,但这万历皇帝在位达48年之久,是何人、何地、何时(万历多少年)铸造,已无法查清,或许是一个永久之迷。愿后来者能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顿悟而逐步揭开它神秘面纱!

此信息来源网络,怎么分辨真假还要要找专业的高手来请教,谢谢阅读

莫小莫家的林妹妹


万历年造(背X钱)和万历通宝(矿银×钱)都是万历矿银为交税所铸,因为矿银多为铜矿伴生矿未提纯,故生点绿锈,但根本上还是银币。古代浇铸法注币注锭,银子会在急速冷却中会边缘缩水,必然会反映到铸币的文字上。你问题之品连银币都不是,系当今铜仿品故不对。上个我之藏真品与国博图供比对。






苠柯34501114


“大泉五十”铸行与王莽新朝时期,时间虽然仅有13年,但其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单一,但其版别多,内涵丰富,近年不断有新品种面世,尤其是背纹饰、吉语及动物图案的版别发现极多,还有一些常见重轮、四出、四决等等版别。

楼主所发的是一枚普通的现代仿制品,绣色肤浅,字体没有神韵,如果有露铜的地方,可以看出铜质是发红的颜色。此钱按照仿造水平来说属于低仿品,行里人所称的地摊货。

看到回复后重新编辑下,本文配发大泉五十均为真品,是叫题主做对比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