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聯入蘇特種訓練往事:蘇聯跳傘教官偷偷出營打獵,卻被野獸吃掉

抗聯入蘇特種訓練往事:蘇聯跳傘教官偷偷出營打獵,卻被野獸吃掉

▲ 二戰時的蘇聯傘兵

對來自東北的中國抵抗戰士實施空降訓練,是1941年中蘇雙方對東北抗日聯軍此後作戰方式進行研究後決定的。在不斷派遣部隊入境作戰的同時,中國游擊隊員們注意到日軍在邊境防範日益嚴密。

他們在黑龍江南側、烏蘇里江西側放置大量兵力,先後修築了十七座具有立體防禦體系的要塞工事,沿江佈置大量瞭望塔和監視哨,與部署在界河中的偽滿江上軍等水上部隊實施嚴格的監控和巡邏,使中國抵抗部隊出入邊境的作戰面臨日益加大的困難。

中蘇雙方認定,以空降方式,使用經過特種訓練的小部隊進行滲透,則可以輕鬆避開日軍的封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作戰手段。

周保中和阿巴納辛克大將等都沒有意識到,他們所嘗試的,正是越南戰爭後才被各國軍界接受,並在今天大放異彩的現代作戰模式——立體化特種作戰
這種依靠小群精銳,集高科技、高機動與立體化作戰特徵於一體的作戰方式,已經在格林納達、巴拿馬、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各次戰役中展現了驚人的威力。


直到今天,他們的作戰模式依然與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特點不謀而合。所以,今天中國威名遠鎮的雪豹突擊隊,其起源可一直追溯到抗日戰爭中他們這些在西伯利亞雪原中的前輩身上。事實上這支部隊中的很多成員,後來也的確成為中國紅色傘兵部隊的奠基者。

立體化特種作戰是連蘇聯方面都多少沒意識到的新戰術。

蘇聯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空降兵的部隊的國家,其空降部隊成立於1931年。1933年紅場閱兵式上來賓們驚訝地看到數百名蘇聯傘兵從天而降,他們甚至空投了一輛T-37輕型坦克!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傘兵的作戰表現並不十分出彩。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早期推動者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肅反中被誤殺,大批與其有關的軍官被清洗;另一方面則是蘇軍傘兵部隊採用了超越時代的大編制單位,動輒空降軍、空降師,其功能設定是在戰役行動中充任主角。
偏偏前蘇聯運輸機很長時間裡數量少,性能落後,所以實戰中常常因為需要分批“添油”投入戰鬥,降落地點不理想,人員裝備過於分散等原因導致失利。

蘇軍沒有意識到,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大規模空投還不成熟,倒是抗聯這樣的精銳小部隊更適合在遠縱深敵後實施空降作戰,可以衍生出很多靈活機動的戰術來。

這支中國特種部隊第一次跳傘訓練發生在1941年7月,參加第一次跳傘訓練的中國官兵共三十人,其中有很多人的名字寫在了歷史中。
例如開國少將,後來的第一任人民解放軍海岸炮兵司令王效明、後來的國防科工委副總參謀長彭施魯少將,還有朝鮮建國後的人民軍大將金光俠。這其中也少不了周保中身邊最能打的“哼哈二將”喬樹貴和陶雨峰。
完成訓練後兩人曾多次率小分隊跳傘入境,對日軍實施襲擾作戰和實施偵察行動。陶雨峰個人傘降入境作戰便在九次以上,每次都成功地完成任務並安然返回。兩人的神出鬼沒讓今天黑龍江邊境地區的老人一提起“喬副官”和“陶副官”,仍然要挑大拇指。

中國人的小分隊傘降作戰之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如果檢視蘇軍在二戰中使用傘兵的戰例,會發現其採用連以下建制投入戰鬥也往往收穫頗豐,反之則常常得不償失,看來這是那個時代蘇式傘兵突擊作戰的特點。


然而蘇聯人似乎腦子鏽死了一般,直到1945年對日宣戰之前,對此彷彿視而不見,總是一有機會就把傘兵的作戰搞成大規模戰役,結果自然教訓多於經驗。

第一批三十人參加訓練不久,又補充了十幾人,其中包括金成玉、柳正熙、李在德等女戰士。

女兵也要練習跳傘?答案是肯定的。撤入蘇聯境內的中國女戰士很多人成了無線電發報員,不學習跳傘,怎麼隨同小分隊入境作戰呢?

2012年筆者採訪了曾經的抗聯教導旅無線電營女戰士吳玉清,她告訴筆者,蘇式傘具的開傘裝置在左胸位置,用手拉的方式操控,在空中一共要作六個動作。
這比同時代美國的降落傘還要先進,因為蘇聯傘是可以用單手操作的,而美國飛行員用的降落傘必須雙手操作。

1942年杜利特中校率部轟炸東京,然後飛到中國境內棄機跳傘。結果這個雙手開傘的裝置讓那些抱著食品藥品離機的美軍飛行員大為頭疼,最後只好在可能餓死和肯定摔死之中選擇前者。

跳傘,在今天是一項時髦的運動,但仍然會有較大風險。1942年蘇軍使用的傘兵裝備在世界上可算先進,與今天相比則只有原始二字可言。這種傘需要傘兵自己判斷高度進行手控開傘,所以對於新手來說很容易出問題。

常見的事故包括,因過於緊張在飛機裡面提前開傘,那就根本沒法跳了;或者跳出去後因為恐懼忘記開傘,那誰也救不了你;或者在跳傘的時候腿軟跳不出去——李敏說當時抗聯戰士中,男兵有的不敢跳,女兵卻一個腿軟也沒有,今天想來仍令人驚訝。她們首先在45米到80米高的跳傘塔上訓練,通過後便真正登機從天上往下跳。

李敏在第二批參加跳傘訓練的女兵名單上,這個名單上的人員還有政治指導員王一知——旅長周保中夫人,排長金昌玉,班長王玉環——政治副旅長崔庸建夫人,班長李素貞,隊員李敏、金玉順、金伯文——政治副旅長李兆麟夫人,莊鳳、柳明玉、鄭萬金、邢德範、趙素貞、胡秀珍、金玉坤、徐雲卿、李桂香、金順姬、張景淑、樸景玉、李英淑。
這其中最大膽的數得上金伯文,她參加跳傘訓練的時候已經懷孕三個月,竟然不知輕重地隱瞞了這件事,結果跳下來就是大出血。好在經過多年苦鬥倖存下來的人真是命硬,最終大人和孩子都保了下來。
徐雲卿卻沒有這麼幸運,她也是懷孕三個月參加跳傘,結果不幸引發流產。

抗聯入蘇特種訓練往事:蘇聯跳傘教官偷偷出營打獵,卻被野獸吃掉

▲ 隱瞞懷孕情況參加跳傘訓練的徐雲卿

或許東北自古便是個盛產野蠻女友的地方,女兵跳傘勇氣十足,倒是男的出了不少笑話。有的戰友打起仗來勇往直前,但從天上往下一看就臉色立變,魂不守舍。
蘇聯教官十分粗暴,但也有分寸,如果連踢帶打之下這人還不能跳,那就不讓他跳了,帶著傘跟飛機回來。因為這說明他不適合當傘兵,硬跳的話只能死人。

按說這是身體適應性的問題,但抗聯方面依然要進行處罰。第一批跳傘的人員中,吳寶安、呂本善兩人便“因對降落傘學習畏縮不前,吳受嚴重警告,呂受警告”,“吳寶安等六人,決定停止學習,專服勤務”。

政治副旅長李兆麟差點兒跳不了,原因是他恐高,平時連走平衡木也會膽戰心驚——但他騎馬卻是一把好手,人體真是十分奧妙。一般戰士要是恐高也就不跳了,不過李兆麟咬著牙還是要跳,因為他是副旅長,不跳的話怕影響其它官兵。共產黨人幹部以身作則這一條抗戰的時候堅持得很好。

情報科科長馮仲雲倒是不恐高,可是他有心臟病,還有高血壓,蘇聯軍醫乾脆不讓他跳。但第二年還是去跳了,這位數學家出身的抗聯軍官動作如同電子計算機一樣精準,讓提心吊膽的蘇方人員發現自己是白白擔心。

旅長周保中也有嚴重的心臟病,但蘇聯軍醫沒檢查出來,僅認為他的視力有一點問題,並不影響訓練,於是同意他跳。周保中肯定不屬於腿軟的,這個曾在作戰中四次負傷的老游擊隊員似乎一生也不曾和這個詞發生過關係,而他的跳傘經歷其實揭示了中國最早的傘兵訓練教程。

他們最初的訓練既不是跳傘塔,也不是空降,而是坐大型運輸機上天“兜風”,時間大約半個小時,目的是讓他們適應空中飛行。

然後,是理論課和跳傘塔。

周保中把自己列入第一批練習跳傘的三十名人員中,從1941年7月開始開始訓練。他先從45米傘塔跳了五次,接著在7月26日上飛機,進行他第一次真正的空降。周保中在日記中描述自己的第一次跳傘——
“上午餘隨學習部隊,由汽車運送飛機場,領取降落傘71號。著裝以後登第八號運輸飛機飛翔空中。約半小時,飛機在預定之地的目標上空盤旋,約高一千米之空,降落傘員陸續降落,餘為初次實習降落,由指導員為餘系保險繩於降落傘上。餘降落準確位置時,動作稍不如常,但指導員指示降落時,餘並不遲疑,踴躍下降,知覺並未感到特別震動,降落動作亦大體不差。惟在空中下降時,不知將右手之擎環繫於傘帶,及至著陸時已失去。著陸時尚安適,並未傾倒。餘因未學習傘之摺疊法,近處無本部同志,招呼學習降落傘之紅軍戰士,央求代餘疊傘,極為熱情,並示我以疊傘之要領。”

此後,周保中幾次參加傘降訓練,跳傘動作越來越嫻熟,教導旅參加訓練的人員漸多,開始實施攜帶武器的傘降突擊,並認識到此時他們裝備的步槍和機槍不太適合空降作戰,需要進行裝備更新。
儘管如此,周保中的日記顯示,他當時已經作出計劃,準備和王效明率領突擊隊親自實施在三江地區的入境作戰了。

誰也沒想到正在此時這位總司令竟在空中出了事故。

周保中自己曾在日記中回顧了那次歷險。那是1941年8月6日,他參加第六次空中傘降訓練。這次跳傘仍然是從運輸機上進行,周保中跳出機艙後即按照此前規範拉環開傘。不料,降落傘卻發生故障,遲遲沒有反應。

“餘之主傘發生故障。餘自機腹下降後,擎環X備補傘,抬頭仰視,主傘未撐開,即急放備補傘。而大傘自然撐開,備補傘未至撐開時而扭卷攢入大傘。”

這是對傘兵來說最危險的事故。只要兩個傘同時打開,在各方作用力綜合作用下,它們很容易旋轉而相互纏繞,最後繞成一團,自然也就沒法提供阻力。

我國在試驗第一種火箭彈射座椅時也曾發生類似事故,跳傘員在緊張之下計時錯誤,錯認主傘過時未開,拉開備用傘時主傘卻開始動作,同樣險象環生。所幸這名試驗人員經驗豐富,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迅速用身體將還未來得及展開的備用傘傘包抱在懷裡,並緊緊壓住,使其無法展開,才得以順利落地。

周保中將軍當然沒有這樣豐富的經驗,但多年的老游擊隊員,那種強烈的求生慾望讓其立即作出了反應——“餘急收擎之夾於胯下。降落傘發生故障時離地面只四百米矣。情況有危險,但餘尚未覺其為恐怖耳。著陸時倒地跌傷臂脖,但無礙。”

這一處理方法與火箭彈射座椅試驗員的處置異曲同工,而這種過人的冷靜和果斷恐怕非百戰餘生的老戰士不能有也。

周保中總結,降落傘訓練一個循環大約一個月,他制訂了計劃,在1943年部隊中60%-70%的人員要完成傘兵訓練。

無獨有偶,僅僅幾天以後,王效明將軍也在跳傘中腿部負傷,還好,也僅僅是負傷而已……

抗聯入蘇特種訓練往事:蘇聯跳傘教官偷偷出營打獵,卻被野獸吃掉

▲ 跳傘負傷的抗聯教導旅第二營營長,開國少將王效明

當年中國最早的這批傘兵老戰士中有人告訴我,跳傘訓練中的確曾經付出生命的代價。1942年10月,第二批抗聯女戰士結束傘塔訓練,參加空中跳傘。剛剛接觸這種新生事物,難免有些戰士面對藍天感到膽怯,雖然最終人人都跳了出去,但被教官吼和罵是免不了的。

李敏落地後,發現自己流了鼻血,自覺不是什麼大毛病,所以她也沒有報告,只是儘快去尋找戰友。這也是蘇式空降比較先進的地方,與德國傘兵人與武器分頭傘降的方式不同,蘇式傘兵在跳傘時全副武裝,雖然自重大了些,但落地後立即可以作戰,有較強的自衛能力。而且,他們落地後便無須去找武器,只需要找戰友便可以,大大簡化了作戰的流程。

找到戰友的時候,聽到大家議論紛紛,說有一個傘沒開,犧牲了一個人。

“哎呀,我們就剩這麼點兒人了,怎麼又摔了一個?我趕緊問是誰出事了?是誰出事了?”幾十年後,李敏回憶當時的情景,那份焦急依然如是。不過,一個一個看過來,似乎戰友們都在,可又似乎確實少了誰。

少了誰呢?她沒有想明白。

直到聽了傳達才恍然大悟。原來,女兵們一個一個跳下,雖然有空中哭鼻子的,但都還記得要領,最終順利著陸,並沒有一個傷亡。

但,她們跳下去之後,驅趕監督她們的蘇聯教官杜沙裡也跟著跳了下來,傘卻沒有打開。這名教官頑強地試圖打開備用傘,不料備用傘的系傘帶竟然齊傘圍斷去,所以備用傘也未能打開。

尋找杜沙裡的人員發現他時,從千米高空墜落的這名蘇軍少尉居然還沒有即時死去,一小時後經搶救無效才不幸身亡。

中國方面隨後派員參加了這位教官的葬禮。周保中也曾在日記中對其殉職的經過唏噓不已,

同時說到另一名蘇軍教官柳德科裡的死——周保中將軍顯然對此人的死不以為然,因為這位老兄竟然是在營地附近偷閒打獵時被野獸吃掉的。

維亞斯克這地方的確荒涼,2012年筆者去時夜間還能聽到狼叫。但是,你說整天中國人在這周圍訓練也沒見誰被野獸叼去,怎麼這蘇聯教官就這麼倒黴呢?

看來,那段時間上帝是個中國人。

就在周保中等積極進行空降訓練的同時,蘇軍在歐洲東線戰場的維亞濟馬前線投入一萬餘名傘兵,發起了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因為部隊欠缺配合,保障不佳,激戰中空降兵第四軍軍長列瓦紹夫少將陣亡,蘇軍沒有達成戰役目標。

戰後,蘇軍空降兵司令員格拉祖諾夫少將被解職。這次戰役中蘇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沒有足夠的運輸機,造成傘兵不得不逐次空降,失去了打擊的突然性。而此時,遠東紅軍卻拿出了寶貴的運輸機幫助中國人進行訓練,應該說這種支持力度還是很強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蘇軍這樣做,也有一份歉疚在裡面。隨著《蘇日友好條約》的簽訂,蘇聯在遠東的部隊和日本關東軍之間的對峙線上出現了暫時的平靜。蘇方為了集中力量於歐洲戰場,向日方表示誠意,暗中不再支持進入蘇聯境內的中國部隊返回國內對日軍和偽滿洲國發動攻擊。

這一蘇日之間的默契受到周保中等人的覺察和質疑,但蘇方聯絡官王新林反覆表示絕無此事。這位王新林因在第二次伯力會議中“越權”威逼中方解散部隊受到斯大林的點名批評,剛剛到周保中寓所道歉,此時態度好得很。但無論其態度如何,蘇方的確有一段時間不再為抗聯部隊的越境作戰提供支持,使抗聯的軍事行動受到影響。

這讓部分中國官兵對蘇方產生意見。周保中在致王新林的信件中明確寫明瞭抗聯部分指戰員的不滿,內中陳述有隊員表示“回了滿洲再不回蘇聯來”,“這些小子們對我們有很多欺騙”

周保中自己也表示應始終保持在東北境內的抵抗,以“最低限度地達成歷史使命”

不過,蘇軍很快發現關東軍並沒有因為蘇日條約的簽訂而減少邊境兵力,醒悟日軍在遠東方面的沉寂並不代表其接受了和平。在遠東軍可能被大量抽調到歐洲戰場的情況下,日軍的威脅絲毫沒有降低。

於是,蘇方認識到他們應該鼓勵中國人繼續入境作戰,在偽滿洲國境內給日軍制造麻煩,並瞭解收集日軍的情報。空降訓練等支持手段,似乎便成為蘇軍表達歉疚的一種方法。此後,

摩托車駕駛、自動武器射擊、滑雪甚至照相等訓練,也迅速提上工作日程來,雙方共同的目標是把這支中國人在東北最後也最精銳的武裝打造成一支當時東方戰場上罕見的特種部隊,而抗聯入境作戰也重新得到支持。

就在這期間,周保中唯一的女兒周偉出生了。可惜,作為前線的指揮官,無論是他還是王一知都沒有辦法自己來撫養她,不得不將其送進了保育院。無論如何,新的生命的誕生,總是令這些中國游擊隊員欣喜的事情。

抗聯入蘇特種訓練往事:蘇聯跳傘教官偷偷出營打獵,卻被野獸吃掉

▲ 光復後周保中一家合影,中間即為其女兒周偉

然而,有生命的誕生,便也有生命的離去。中國抵抗力量的活動始終是關東軍的心頭大患,因此,日軍和偽滿軍警對抗聯部隊的防範從來沒有放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