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植物介紹--澀薺

街頭已經有薺菜、茵陳、苜蓿、等在出售,但我無慾購買,我喜歡的是自己採,那怕是“成本”高很多倍。陽春三月,本應該踏春野外,採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野菜,再拍一些喜歡的花花草草、植物小苗。無奈疫情未了,外出不便,遺憾!

小時候採薺菜的時候,常常能碰到一種與薺菜長的有點像,葉子“澀”,我們老家叫“澀(xie)吧地菜”(薺菜叫地菜),與薺菜容易混淆。今天介紹的植物就是我們老家的“澀(xie)吧地菜”

中藥植物介紹--澀薺

“澀(xie)吧地菜”的植物學名就叫澀薺;中藥名字叫紫花芥。萬榮還有人叫“麥扯(叉)子”。又名離蕊芥、大麥薺菜、千果草。

其實“澀(xie)吧地菜”也是可以吃的,只是與薺菜比較起來,口感太差,很少有人吃它。

澀薺與薺菜還是比較好區分的,有種莢的時候,更好區分,澀薺長角果(線細狀)圓柱形或近圓柱形;薺菜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狀三角形,扁平。

中藥植物介紹--澀薺

澀薺的種子和全草都可以作為中藥使用。這味藥臨床用的較少,我們可以瞭解一下。紫花芥子與葶藶子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基本一致。甚至有些地方直接叫“葶藶子”。

下面看看摘錄的藥用價值:

《中華本草》:紫花芥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澀薺的種子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祛痰定喘;瀉肺行水。主咳逆痰多;胸腹積水;胸脅脹滿;肺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全草可以解肉毒。


中藥植物介紹--澀薺

《全國中草藥彙編》:紫花芥

【來源】十字花科紫花芥Malcolmia africana (L.)R. Brown,以全草入藥。

【性味】辛、苦,寒。

【功能主治】祛痰定喘,洩肺行水。治咳逆痰多,脾虛腫滿,胸腹積水,胸脅脹滿,肺癰等症。

【用法用量】1~3錢。


中藥植物介紹--澀薺

這張圖片中有澀薺,也有薺菜,大家仔細看看。

澀薺的適應性很強,在貧瘠的土地上就能生長的很不錯,記得小時候村裡的山坡地,小麥越不好,澀薺就越多。甚至在收穫小麥的時候,部分地塊已經乾枯的澀薺比小麥多,嚴重影響小麥的收穫。

愛吃野菜的朋友,抓緊時間,現在是好時節!

中藥植物介紹--澀薺

作者聲明:中醫藥的單驗方雖然有很好的臨床的療效,但是也需要“辨證施治”,需要“望聞問切”(需要見面)。如需要使用中藥,請諮詢中醫醫師,謹遵醫囑。本文章不構成用藥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