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楓紅勝火,晚霞更燦爛。《菜根譚》(35)

“老當益壯,大器晚成。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 神百倍。”

煙霞絢爛:煙霞是雲氣,絢爛是光采奪目的景色。

芳馨:香氣四溢。

這是《菜根譚》裡的一句話,大意是說夕陽西下時,在天空所出現的晚霞依然燦爛奪目,雖然已是一年的末尾了,但深秋季節金黃色的柑桔依然吐露出撲鼻的芳香,所以有志氣的君子即使到了窮途末路和風燭殘年也要振作精神奮發有為而不能喪失鬥志和進取之心。

些許感悟,與君分享:

常言說“人到中年萬事休”,還有一句話更為人們熟知:“五十而知天命”。兩句話雖然道出了人到中年以後的心理變化,但是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就會生出消極的意義。

五十歲也叫“知非之年”,人到了五十歲就能夠對自己有了足夠的認識,知道前四十九年自己走了哪些彎路,對人生有了一定的提煉和總結,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能夠在荊棘叢生歧路密佈的人生路上小心謹慎地主宰著自己的必然。

其實,人的一生無論處在哪個年齡階段都應該有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做到生命不已,奮鬥不息,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在這個方面,曹操確實做到了壯懷激烈老當益壯,他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朽詩篇激勵了無數人建功立業奮發有為。

松原泰道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更為透徹。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2008年巳是年101歲的老人。他說:“我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的。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50歲以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餬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墊定,職業也已經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

歷史上的晉文公六十二歲成就春秋一霸;吳承恩七十二歲寫就《西遊記》、姜太公七十二歲拜為國師,……這些人士以他們的成功告訴人們“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滿天。”只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就可以讓生命之樹長青,生命之花就可以流光溢彩絢爛無比。

秋楓紅勝火,晚霞更燦爛。《菜根譚》(35)


秋楓紅勝火,晚霞更燦爛。《菜根譚》(35)


秋楓紅勝火,晚霞更燦爛。《菜根譚》(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