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1952年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出版,塑造了以桑地亚哥为代表的“

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仅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还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海明威因为“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而他的“冰山原则”美学风格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冰山原则”的简约美

(一)电报式文风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语汇准确生动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来势凶猛,老人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如写鲨鱼出现:“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

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三)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情节简单,人物少且性格单一

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老人与海》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简单而集中。

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他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冰山原则”的含蓄美

(一)内心独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老人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二)力量悬殊反衬人物性格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在武器简陋、孤立无援,鲨鱼轮番来袭的情况下,老人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智慧奋勇斗争。小说中有不少地方都在极力的描写鲨鱼的勇猛、凶狠,从而衬托出老人的刚毅顽强。

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三)象征主义留出想象空间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极好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和形象化,并代表了不同的意向和表征。

海明威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但他也曾经说过:“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很多东西。


  • 大海——人生竞技场的象征。作品中的大海尽管表面看是温柔的,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既有着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又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有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无比深厚的内涵。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 老人——人类顽强意志力的化身。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怀抱坚定的信念,即便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通过和大马林鱼、大鲨鱼等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尽管象征他胜利的标志仅仅是一堆鱼的残骸。桑地亚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被摧毁的只能是人的肉体,人的精神是屹立不倒、永远都打不垮的。
以“冰山原则”分析《老人与海》的美学风格


  • 大马林鱼——美好理想的象征。桑地亚哥一生都在与鱼打交道,捕获大量的鱼和捕获别人都捕不到的大鱼是一个渔夫毕生追求的目标,而这项目标的最终完成又会带给渔夫无上的光荣。
  • 鲨鱼——邪恶力量的象征。桑地亚哥奋战两昼夜,耗尽全身气力才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被一群鲨鱼蚕食的只剩下一具骨架。鲨鱼的存在象征着人生的磨难,更象征着摧毁和破坏的力量。

那么“冰山原则”的写作风格对我们创作小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是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

要表现这“八分之一”就要有“八分之七”来做基础。海明威传奇式的生活给他非常多的生活素材,他笔下写的都是他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即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他去写战争,写斗牛,写拳击手,写打猎捕鱼,他的创作冲动源于生活,他的题材也源于生活,他以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对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再把它们搬到他笔下的艺术世界中去。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就取材于他在古巴渔村了解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只不过海明威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揉进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体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渗透着人生哲理的寓言。

语言简练,思想深蕴


在丰厚的生活积累基础上,海明威万中取一,以少概多,以最简洁的语言和手法来表达鲜明的艺术形象,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简洁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易突出讲述的故事留给人的印象,深蕴才是目的,

海明威从不愿让人一下读懂他讲的故事,而总是设法激励人们去思索,去挖掘.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海明威小说中体现出的电报式文体、含蓄凝练的意境以及巧妙的对话、潜台词等,给人以清新之感。这与海明威担任记者所养成的速记,用精炼的文笔传达含蓄深隽的内涵密切相关。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当代许多写实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姿态、语言风格,千万不能为了写作而对海明威的“冰山原则”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毕竟,适合自己的写文风格才是最好的!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海明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