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1952年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出版,塑造了以桑地亞哥為代表的“

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僅僅48小時就銷量驚人,還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1954年,海明威因為“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授獎委員會的評價是:小說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勇氣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題。《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人,展現的卻是一個世界。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後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學創作的“冰山”原則。他說:“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對於他想寫的東西心裡有數,那麼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者寫得真實,會強烈地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寫出來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所謂“冰山”原則,就是用簡潔的文字塑造出鮮明的形象,並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卻含而不露,讓讀者通過對鮮明形象的感受去發掘作品的思想意義。

簡潔的文字,鮮明的形象,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構成“冰山原則”的四大要素,從而也成為海明威的基本創作風格。而他的“冰山原則”美學風格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冰山原則”的簡約美

(一)電報式文風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最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二)避免使用華麗的辭藻,語彙準確生動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景上。鯊魚來勢兇猛,老人沉著迎戰,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後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遊得那麼快,什麼也不放在眼裡,一衝出藍色的水面就湧現在太陽光下。”

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覆錘鍊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三)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海明威善於從感覺、視覺、觸覺著手去刻畫形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如寫老人與鯊魚搏鬥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攮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肉綻的聲音。”這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對象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情節簡單,人物少且性格單一

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老人與海》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鬥,可謂簡單而集中。

海明威曾經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他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小說裡有村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麼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

“冰山原則”的含蓄美

(一)內心獨白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鬥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

老人說:“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著,人生的使命是奮鬥,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他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

(二)力量懸殊反襯人物性格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在武器簡陋、孤立無援,鯊魚輪番來襲的情況下,老人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智慧奮勇鬥爭。小說中有不少地方都在極力的描寫鯊魚的勇猛、兇狠,從而襯托出老人的剛毅頑強。

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堅強的程度,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

(三)象徵主義留出想象空間


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海明威極好地運用了象徵主義手法。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上,展開了一系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和形象化,並代表了不同的意向和表徵。

海明威說:“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條真正的魚和真正的鯊魚。”但他也曾經說過:“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著很多東西。


  • 大海——人生競技場的象徵。作品中的大海儘管表面看是溫柔的,但內心卻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既有著碩大無比的大馬林魚,又有著兇殘貪婪的大鯊魚。在小說中,大海象徵著真正意義上的強者,既有著非凡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同時又具有無比深厚的內涵。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 老人——人類頑強意志力的化身。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桑地亞哥,懷抱堅定的信念,即便在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守。通過和大馬林魚、大鯊魚等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儘管象徵他勝利的標誌僅僅是一堆魚的殘骸。桑地亞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宣告:被摧毀的只能是人的肉體,人的精神是屹立不倒、永遠都打不垮的。
以“冰山原則”分析《老人與海》的美學風格


  • 大馬林魚——美好理想的象徵。桑地亞哥一生都在與魚打交道,捕獲大量的魚和捕獲別人都捕不到的大魚是一個漁夫畢生追求的目標,而這項目標的最終完成又會帶給漁夫無上的光榮。
  • 鯊魚——邪惡力量的象徵。桑地亞哥奮戰兩晝夜,耗盡全身氣力才捕獲的大馬林魚最終被一群鯊魚蠶食的只剩下一具骨架。鯊魚的存在象徵著人生的磨難,更象徵著摧毀和破壞的力量。

那麼“冰山原則”的寫作風格對我們創作小說有什麼借鑑意義?

是要有豐厚的生活積累

要表現這“八分之一”就要有“八分之七”來做基礎。海明威傳奇式的生活給他非常多的生活素材,他筆下寫的都是他所見所聞或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即寫自己熟悉的東西.他去寫戰爭,寫鬥牛,寫拳擊手,寫打獵捕魚,他的創作衝動源於生活,他的題材也源於生活,他以嚴肅認真的藝術創作態度對自己的生活積累進行篩選、提煉和加工,再把它們搬到他筆下的藝術世界中去。

《老人與海》這部作品就取材於他在古巴漁村瞭解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只不過海明威不是單純地講故事,而是揉進了自己對人生的深刻體驗,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把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滲透著人生哲理的寓言。

語言簡練,思想深蘊


在豐厚的生活積累基礎上,海明威萬中取一,以少概多,以最簡潔的語言和手法來表達鮮明的藝術形象,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蘊在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簡潔是一種表現形式,更易突出講述的故事留給人的印象,深蘊才是目的,

海明威從不願讓人一下讀懂他講的故事,而總是設法激勵人們去思索,去挖掘.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言有盡而意無窮。

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海明威小說中體現出的電報式文體、含蓄凝練的意境以及巧妙的對話、潛臺詞等,給人以清新之感。這與海明威擔任記者所養成的速記,用精煉的文筆傳達含蓄深雋的內涵密切相關。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當代許多寫實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創作姿態、語言風格,千萬不能為了寫作而對海明威的“冰山原則”生搬硬套,削足適履。畢竟,適合自己的寫文風格才是最好的!

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

———海明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