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重读海明威《老人与海》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台湾作家李湃曾说过:我在想,男人的骨子里缺少一点什么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海明威。海明威是 20 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重读海明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重读海明威《老人与海》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重读海明威《老人与海》


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海明威被誉为美国国民灵魂塑造大师,其塑造的顽强坚韧、自尊自强、富有探索开拓精神的硬汉成为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雏形,影响了美国国民,但却是海明威的无意而为之,而相对应的有意塑造我国国民灵魂的大师鲁迅,其笔下的懦弱卑琐、封闭保守又愚昧无知的懦夫形象,体现得却是希望通过无情的鞭挞来改造国民,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重读海明威《老人与海》


大师们已然作古,留给我们的却是久久的沉思......

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而今再读《老人与海》,总让人想起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的话“

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也许这就是“人的灵魂的尊严”。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重读海明威《老人与海》


无论在人生的大海中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不要轻言失败,向厄运低头,向对手投降,而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冲天一吼,拼死一搏,“生要生得伟大,活要活得精彩,拼要拼得勇敢,赢要赢得磊落,输要输得光荣,败要败得慷慨,死要死得壮烈。这就是“人的灵魂的尊严”,一个男子汉的宣言,也是一个人高尚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