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這種蝦放苗“黃金時節”,養殖田準備及蝦苗放養到底怎麼做

當前是“稻前蝦”養殖田準備及蝦苗放養的“黃金季節”。確保做好防控的同時不誤農時,促進早上市、大個頭的稻前蝦的養成,現根據江蘇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張家宏研究員制定的“稻前蝦”養殖技術方略,提出洪澤區“稻前蝦”養殖技術意見:


一、“稻養蝦”養殖田塊的準備
(一)科學種草養草
1、稻蝦田種草佈局安排。條帶狀種植田面草,點穴式種植環溝草,水草覆蓋率在50%左右。
2、田面草的種植。目前的水溫基本都在10℃以上,正是耐寒性水草伊樂藻種植和生長的大好時節。田面上的伊樂藻條帶狀種植,一般草田比為50%。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儘量減少外出活動,實行就近取草、大簇種草。深水區種草,可直接用鐵叉叉草扎入泥土中即可。

目前是這種蝦放苗“黃金時節”,養殖田準備及蝦苗放養到底怎麼做


3、環溝草的種植。水花生應漂浮在環溝靠埂一側的水面上種植,每2-3m一簇,並用竹竿或細木棒從水草中部垂直插入溝底固定,防止隨風飄入田面,形成稻田雜草。已經種好草的要結合肥水,養好水草,水草不足的要適當補充。
(二)強化肥水控苔。水草種植後,稻蝦田的水體水位、水質均應調控好,否則會導致青苔爆發。關鍵措施:一是提升水位;二是培肥水質。水位要提升到田面50cm左右;肥水一般用稻田養蝦專用肥每畝20公斤左右,分2-3次使用。或用經腐熟過的有機肥、肥水寶等產品。配合使用腐殖酸鈉等遮光劑效果更佳,但應確保至少有3個晴天,陰雨天使用則效果差。
(三)突出改底調水。推薦使用含有EM菌的淨水·改底專用型稻蝦田專用生物製劑調節水質,有效降低水體或消解淤泥中的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一般每畝每米水深用量為0.5-3公斤,並視水質情況每10天左右使用一次。
(四)徹底清除雜魚。一般肉食性或雜食性魚類都是小龍蝦天敵,如甲魚、烏龜、鯰魚、黑魚、鱸魚、鱖魚、泥鰍、黃鱔、鯽魚等。稻蝦田存有野雜魚的危害:一是與小龍蝦爭空間。野雜魚自繁能力極強,種群無節制擴大時,大大擠佔了小龍蝦的生存空間;二是直接取食小龍蝦。特別是小龍蝦在蛻殼期最易被殘食;三是與小龍蝦爭食。野雜魚上下行動能力強,投餵的人工飼料和水體中的水草、水藻、水蚤、腐殖質、水生昆蟲等會被搶食殆盡;四是與小龍蝦爭氧。野雜魚群體過大,消耗水體中的溶氧就多,導致小龍蝦缺氧;五是攪擾小龍蝦正常生長髮育。如小龍蝦在脫殼期由於環境極不安寧,會產生應激反應;六是極易攪混水體傳播疾病。野雜魚活動將底泥帶入水層中,造成水體渾濁,引起小龍蝦鰓部受損,同時加速病菌繁衍,導致小龍蝦發病,甚至直接將魚病傳播給小龍蝦。為此,生產上經常會出現稻蝦田野雜魚多了,小龍蝦就少了的現象。

目前是這種蝦放苗“黃金時節”,養殖田準備及蝦苗放養到底怎麼做


稻蝦田雜魚可採用含有茶皂素之類的製劑進行滅殺。如每畝每米水深採用20kg左右的茶籽餅,浸泡24小時撒入稻蝦田,能夠滅殺多種野雜魚,滅殺時應選擇晴天淤泥裡的黑魚、泥鰍、黃鱔等都出來活動時進行,殺滅效果好。
二、“稻前蝦”養殖關鍵技術
(一)選購優質蝦苗。

由於去年秋冬季節持續乾旱,對蝦苗質量和數量有很大影響,因此必須提前預定蝦苗。選購優質蝦苗應具備六個條件:一是種性好。應經人工異地培組和繁育標準化操作生產出的小龍蝦苗種;二是規格整齊。蝦苗的大小應基本一致,整齊度達80%以上,蝦苗個體大小差異大,自相殘殺概率越大;三是大小適中。提供養殖的蝦苗一般體長為4cm左右,約300尾/公斤左右。蝦苗偏小抗應激能力差、成活率低,蝦苗偏大、養殖週期太短,性價比低;四是殼體青色。體色一致的青殼蝦苗生長速度快,養成的規格大;五是體質健康。蝦苗殼體較硬、腸道粗細均勻、沒有斷節或空腸、肝臟金黃色等;六是活力強。蝦苗行動快捷。所以種養戶在買蝦苗的時候,一定要科學選苗,達到多養蝦、養大蝦的目的。


(二)蝦苗投放。

蝦苗投放前,應用3%-4%的食鹽水侵浴2-3分鐘消毒,也可以用生物消毒劑(如蛭弧菌)泡苗殺滅小龍蝦本身攜帶的病菌等。然後再放置到環溝水邊試水,使蝦苗逐步適應稻蝦田的水溫和水質。放苗時應將蝦苗傾倒在溝邊的水草上,由其自行入水。蝦苗進入稻蝦田後應潑灑抗應激物質,如潑灑納維素等,以增強蝦苗體質、提高抗應激能力、降低死亡率。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類每天也需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由於人類腸道的構造,消化能力較強,一般的維生素製造為普通的顆粒。但是水產動物,如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動物腸道較短、吸收能力較差,因此維生素的顆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國外最新的技術是將維生素製造為納米級別的顆粒,這樣水產動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納米級的維生素水溶性好,無論是拌料還是潑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三)水質調控。

做好水質調控的關鍵指標:一是透明度應保持在30cm左右,水體溶氧不小於5mg/L。若透明度太高,表明水質偏瘦,容易誘發青苔滋生;若透明度太小,表明水質偏肥,容易誘發藍藻、綠藻、紅藻等滋生,二是適宜PH值為6.5-8.5。三是水體氨氮應小於0.3mg/L。在稻蝦田投放適量的螺螄,具有淨化水質功能,同時螺螄還是小龍蝦的優良餌料。

目前是這種蝦放苗“黃金時節”,養殖田準備及蝦苗放養到底怎麼做


(四)水草調控。

水草量的增減應是漸進式的,生產中應根據稻蝦田內水草量的增減及時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如發現水草在短時期內發生驟增或驟減等情況,在確認不是因水草或小龍蝦發病、或小龍蝦脫殼不遂、或野雜魚太多取食所致時,就應從專用水草生產塘或水草多的稻蝦田撈草補給或補種,或割除部分水草。如不及時採取添加、補種或割除等應對措施,則會造成水草的匱乏或過剩,嚴重影響小龍蝦的健康生長。


(五)疾病防控。

小龍蝦的主要致病菌有:弧菌,導致腸炎、創傷感染、敗血症等;黴菌,產生各種黴毒素;氣單孢菌,導致腸炎、敗血症等;白斑綜合徵病毒,導致“五月瘟”;主要益生菌有:芽孢桿菌,分解有機質、控制有害病菌、除臭、保肥等;乳酸菌,分解營養物質、降低亞硝酸鹽等;酵母菌,提高營養、控制腸炎、解毒護肝等;EM菌,分解有機質、控制有害病菌、除臭、解毒等功效。控制致病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菌相調節“以菌治菌”,培植益生菌防控病原菌。即利用強大的益生菌群體及其衍生物將稻蝦田生態環境中的致病菌的生存空間擠壓到最小或致其死亡,不會導致小龍蝦發病。如稻蝦田每10-15天,每畝每米水深潑灑1次EM菌液1000ml改良和穩定水質,控制致病菌。


(六)營養調控。

小龍蝦一般以稻蝦田生長環境中的水草、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為食源。為提高小龍蝦養殖和繁殖效率,在關鍵生長階段應適量投餵以海魚、蟬蛹、大豆等天然高蛋白動植物製成的專用飼料,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稻前蝦” 養殖期為3-4月,應投餵蛋白含量28%左右的成蝦養殖專用飼料;適宜投餵量應在一個生長週期內,以目標產量為依據,一般成蝦養殖目標產量與投餌量之比約為2:1。具體投餵量應根據蝦生長髮育狀況、以及天氣、水質、疾病等靈活掌握,每天投餵1-2次,以傍晚投餵為主,投餵量佔日投餵量的70%左右。陰雨天或發生疾病時,投餵量應適當減少或停止投餵。


(七)儘早上市。

“稻前蝦”的養殖週期一般在40天左右,越早投苗,則可越早上市,價格越高。捕撈方法:捕蝦前,先緩慢降水,每天降3-5cm,當最後田面水接近10cm左右時,選擇鳥類活動減少的夜晚,逐步把水位降至環溝內,將稻蝦田灘面上的小龍蝦全部趕至環溝中 ,最後在環溝中用地籠、抄網等將成蝦捕淨。切忌大幅度突然降水,造成小龍蝦來不及隨水流爬行到環溝,只能躲藏在灘面上的水草叢中很難捕捉。而且時間一長,一旦被鳥類發現有大量的小龍蝦滯留在水草叢中時,則損失更大。

目前是這種蝦放苗“黃金時節”,養殖田準備及蝦苗放養到底怎麼做

三、加強防疫,保障安全生產
稻田養蝦應高度重視衛生防疫工作,嚴格執行防疫規範要求,切實加強個人防護,在田間操作、投入品購置等過程中儘量少與人群聚集、不到疫區採購、正確佩戴口罩、勤於洗手、確保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堅決打贏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為確保防疫期間農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開展,全力做好春耕備耕期間的生產技術服務,區農業農村局已專門成立了種植業生產技術諮詢專家團隊,廣泛運用電話、農場主部落QQ群、微信及視頻等現代信息手段,為農業生產主體提供技術方面的需求服務或解決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努力推動農業生產的健康穩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