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老鼠屬於齧齒動物。齧齒目動物的特徵為上下頜各有兩顆持續生長的門齒,它們由於有較小的身體、較短的生育週期和雜食的特性,從恐龍的時代起就逐漸壯大,如今的齧齒目物種眾多(2000餘種),佔了哺乳動物物種數量(5000餘種)的40%以上。
有些非齧齒目動物,如翼手目(蝙蝠)、樹鼩目(樹鼩)、鼩形目(鼴鼠、鼩鼱)、蝟形目(刺蝟)、兔形目(兔和鼠兔)和食肉目中的鼬科(鼬鼠和水貂)有時會因為"賊眉鼠眼",和齧齒目動物相混淆。鼠年將至,你除了老鼠、松鼠之外,還認得清哪些動物是"鼠"嗎?
豚鼠(豚鼠科,豚鼠屬)
豚鼠又名荷蘭豬、天竺鼠,其野生祖先來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原本是作為食物來源而被人類馴化。如今它們成了常見的家養寵物,人們培育出了多種毛色不一,形態各異的品種。
除了豚鼠,毛絲鼠科齧齒動物同樣原產安第斯山脈,如今也是流行的寵物(俗稱"龍貓")。
水豚(豚鼠科,水豚屬)
水豚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齧齒類動物,可重達65千克,被發現於除智利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水豚是一種半水生動物,在靠近水域的密林中群居生活,它們不僅能在陸地上快速奔跑,在水中也身形矯健。
倉鼠(倉鼠科,倉鼠亞科)
倉鼠是常見的家庭寵物。在野外,倉鼠是黃昏時刻出沒的動物,白天和夜晚的多數時間待在地底下以避免被捕食。多數種類的倉鼠兩頰有頰囊,可以用來搬運食物回洞儲存。雌性倉鼠有時會將幼崽放入頰囊,保護它們不受掠食者的侵害。
跳鼠(跳鼠科)
跳鼠因善於跳躍而得名,它們擁有強壯的後腿和有助於在半空中保持平衡的長尾巴。某些三趾跳鼠的體長只有4釐米多,和小鼠屬中的非洲侏儒鼠並列尺寸最小的齧齒目動物。除了跳鼠科,齧齒目中更格盧鼠科的動物也像袋鼠(不是鼠)那樣善於跳躍。
旱獺(松鼠科,旱獺屬)
旱獺又稱土撥鼠、草原犬鼠。它們的挖掘能力強,洞道深而複雜,又集群穴居,具有複雜的天敵預警機制。由於旱獺常攜帶烈性病菌(如鼠疫桿菌),又危害牧場,一向被疾控與植保部門列入監控黑名單。另一類擅長打洞的齧齒目動物是美洲特有的囊鼠科動物,不過它們不是旱獺的近親,反而與河狸的親緣關係更近。
鼯鼠(松鼠科,鼯鼠族)
鼯鼠也稱飛鼠,是齧齒目動物中的飛行家。它們的前後肢之間有皮膚薄膜相連,展開時可幫其在樹枝間長距離滑翔(可超過50米),但它們沒有真正的飛行能力。與白天活動的松鼠不同,鼯鼠為夜行動物,因此眼睛較大。
裸鼴鼠(裸鼴鼠科,裸鼴鼠屬)
裸鼴鼠終年在地底活動,眼睛退化至幾乎失明。它們是類似螞蟻和蜜蜂的社會性動物,每個群落有個負責生育的"皇后"。裸鼴鼠用長長的門齒挖掘洞穴,其嘴唇可在門齒後閉上,避免土壤進入。由於長壽、罕見癌症等特徵,裸鼴鼠如今備受研究者的關注。雖然名稱類似,但裸鼴鼠是齧齒動物,而鼩形目的鼴鼠並不是齧齒動物。
豪豬(豪豬型亞目)
豪豬並不是豬,而是一類齧齒目動物。它們背部的部分毛髮上覆蓋了一層角質,形成尖銳的棘刺。這些刺不僅銳利,還容易脫落,滯留在掠食者體內。舊大陸豪豬(豪豬科)體型較大,生活在地面,它們的刺是束狀的;而新大陸豪豬(美洲豪豬科)體型較小,可攀援上樹,它們的刺與毛髮夾雜在一起。
沙鼠(鼠科,沙鼠亞科)
沙鼠是大鼠和小鼠的近親,主要生活在荒漠、草原中,主要以種子為食。它們從食物中獲取大部分水分,因此不依賴水源。北非肥尾沙鼠還能在尾部儲存脂肪,因此可以耐受沙漠地區食物短缺的旱季。
河狸(河狸科,河狸屬)
河狸有"自然界水壩工程師"之稱,它們會舉 家合作,在河流中利用樹枝、草和泥巴構築水 壩,並在水壩圍出的池塘中建立巢穴(Lodge)。 河狸會用鋒利的門牙咬斷樹幹和樹枝作為建 材。河狸堤壩可高達3 米,長達500 米。
(原載於2020年1月20日《北京科技報·科技生活》)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瞭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
閱讀更多 科學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