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 题/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 文/福尔摩小登
  •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商鞅变法,将弱小的秦国带上强国之路。为大秦立下不世之功。但却被新上任的秦惠文王车裂而死,甚是悲哀。

其实商鞅之死,秦孝公早就预料到了,为了保住这位与自己惺惺相惜,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挚友良臣,死前的秦孝公就为商鞅留下了一只保命符——军权,但却依旧没能保护好商鞅。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求贤令的吸引下入秦,并在秦国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秦孝公。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商鞅将毕生之所学,都实施于秦国。开始了名传千古的“商鞅变法”。

商鞅颁布垦草令,刺激农业生产,实施耕战;设立军功,提高军队战力;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开阡陌封疆”;推行县制,重用刑法。让秦国一改弱势,变身强国。

但商鞅因为变法打压秦国的老旧贵族,还曾因太子赢驷犯法将其责罚。也就是说在变法的过程中,商鞅已经得罪了除秦孝公以外的所有人。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但秦孝公对商鞅却极其信任,给商鞅六百里封地,让其在封地拥有军权。这也是秦孝公给商鞅的一条保命符,只要让其拥有军权,就能够让商鞅自己保护自己。

但有些事情,命中注定,终究躲不过。孝公死后,商鞅被杀!

那么即位的秦惠文王为什么非要杀了商鞅呢!

很多人认为杀商鞅是秦惠文王公报私仇,因年幼时期受过商鞅处罚险些丧命。其实不是。作为后世明君的秦惠文王岂会因此而灭杀大秦功臣。主要原因还是已下几点:

一、商鞅之死,稳固政权

商鞅变法在秦国触犯了不少老旧贵族的利益,司马迁说过:“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在秦孝公死后,被变法触犯利益的旧贵族开始对商鞅进行控告,此时的秦惠文王刚刚即位,政局不稳。

刚刚经历变法的秦国虽然变强,但依旧十分危险。面对贵族复辟的行为,秦君面临两个选择:

1、杀商鞅,维护国家稳定。

2,继续打压老旧贵族,这样整个秦国都会陷入内乱中。

两者相伤取其轻,为了维护政权稳定,秦惠文王不得不处置商鞅以熄众怒。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二、商鞅之权,威胁皇权

商鞅在秦孝公时期,因为其变法功绩,在秦国已经成为一人之下的存在。他的权力太大了,威望更是远超新君秦惠文王,世人称商鞅为“商君”。此时的商鞅是君而非臣,在秦国的疆土上,怎么容许一个拥有六百里封地的君王存在。

根据野史记载,秦孝公死前,曾对商鞅说,如果我死后,子孙能力不行,你可以自立为君,统领秦国。这件事无论是否真实,但都可以侧面证明商鞅在秦国的权力位置过大。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再加上,前不久发生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为防止权臣篡位,秦惠文王非杀商鞅不可。可以说秦孝公给商鞅的权有多大,那么商鞅的命就有多短。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三、恐商鞅为他人所用

在战国那个大争之世,各国都在变法强国,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变法。各个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很强。

商鞅变法已经让商鞅本人声名鹊起,各个国家都希望商鞅能够为国所用。再加上当时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不强,忠诚度也不高,朝秦暮楚时有发生。商鞅本是卫国人,后来又在魏国为官,最后才跑到秦国。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魏国国君当时就是因为没有听公叔座的意见杀商鞅,才让商鞅在秦变法,最后夺得魏国河西之地的。

所以秦惠文王如果不用商鞅,绝对不会让他活。自己不要的东西,绝对不会让别所用,这就是君王心态。

秦孝公给商鞅留下的保命符,却成为了商鞅的催命符

四、总结

商鞅对于自己的死,并不意外,或者说他早就料想到自己会死。自古以来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商鞅如此大才,岂会不知?

作为一个政治家来、变法者来说,商鞅无疑是成功的,他的变法让秦国强大,最后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