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中國書法史上有“十大行書”的排名,排在前三位已為人所熟知,那便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這三件作品的排名為何人所設,如今已不可考,有人判斷乃是依藝術價值的高低,或者先後問世的前後,亦或者是其影響力之大小所作,這裡我們不做討論,藝術之事從來都是個體的,強分彼此便失去了本味。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本帖乃是王羲之出類拔萃的一件手札,其藝術水準完全不亞於以上三帖,說其為王羲之書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亦不為過,這件作品便是——《喪亂帖》。

我們談一本帖,若是僅僅停留於字面的筆法與結體章法是極為片面的,不去探究作者書寫的背景以及彼時的情緒表達,那麼只能流於俗套。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王羲之《喪亂帖》

書法之所以高明,除了筆法、結構、章法、墨法等等方面的哲學體現之外,還能通過筆墨表情達意將文辭之感切與內心之情緒起伏完全通過筆墨表現出來,這一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是書法作品當中一個極高的境界。

《喪亂帖》就完全達到了這一高度。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

王羲之祖籍為山東琅琊人,也就是今天的臨沂市,他的祖上是大家族,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王謝”家族就是王羲之、謝安的家族,後因“八王之亂”,胡人奪權,整個家族大舉南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人可以走但是“先墓”難遷,就這樣其祖先屍骨遭到“荼毒”,在中國傳統的家族觀念影響甚深的王羲之聞訊之後“痛貫心肝”,寫下了這件書法史上的上品佳作《喪亂帖》!

這件作品的筆法固是精妙非常,比之三希堂之一的《快雪時晴帖》不知好了多少倍,我們隨便舉兩例,就能發現其筆法有多豐富。

晉人筆法之所以為後世楷模的原因就是其豐富性,通過不斷進行的錐面變化所營造出的不同之感的線條,是後世任何一個時代書家所難以企及的。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喪亂帖》中的“喪”字

“鋒面變化”的豐富性塑造了一個字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表達, 這個“喪”字,如上圖,1處起筆乃是晉人慣用的“一搨直下”筆法,到2處變換鋒面,一直到8、9兩處,一直在做鋒面的變化,這種筆法的豐富性是唐人之後以楷法提按為主的2面鋒用筆所無法比擬的。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喪亂帖》中的“亂”字

再來看這個“亂”字,其筆法的豐富性與“喪”字一致,這個字很多人不解的是1、2處的用鋒為何不是同一面鋒,這與晉人的轉筆動作有關,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這個筆法如“勁弩之筋結”,又有人形容其為“折釵股”,意思是轉而不折,與唐人的楷書用筆大相徑庭,若是深受唐楷影響的人寫這個字很容易走入以楷書作行書的歪路,此處乃是輕微捻管或者轉腕之後的調鋒,到了3處再有一個轉鋒動作,如此筆法才能更為豐富和多姿。其他幾處亦同此理,不再贅述。

這種筆法的豐富性在於執筆姿勢與書寫姿勢有關,晉人席地而坐書寫的自由度遠遠高於唐人之後高桌興起的書寫,前者乃是以篆籀絞轉筆法為核心,後者乃是以方折提按為主,兩者意趣大差離格。

我們來看正文,細細品讀,你就能發現王羲之是如何將書法與文辭和心境巧妙融合到一起的。

首句,羲之頓首,喪亂之極。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喪亂帖》前四行

王羲之聞訊“先墓被毀”之後,在這樣一個極端憤怒的情緒之下,用筆不可能不沉重,不可能似往日書信般波瀾不驚。我們看一件普通問候親友的《快雪時晴帖》,其字的大小、線條的變化、墨色的變化平平無奇,可見心境平和下的字亦是平和的。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所以我們看王羲之在書寫前四個字的時候似乎壓抑著心情,未將情緒全部釋放,寫到“喪亂之極”四個字的時候,情緒加重,同時筆觸也進一步加重,而其中的“極”字更是第一行當中用筆最終也是文辭當中語氣最重的一個字。

第二行開始敘事,敘事的過程略顯放鬆,如“先墓”二字,待寫到“再離”二字之時,再也壓抑不住激憤之情,尤其是這個“離”字,達到了情緒的最高潮。下面“荼毒追”三字為了照顧行氣,用筆略加收斂,這種收斂是有意無意之間的,晉人的用筆習慣是將“變化意識”與“佈局意識”貫穿始終的。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聖教序中的“甚”與喪亂帖中的“甚”

第三行的“酷甚”二字,如果細細查看就能發現,這兩個寫得極為“悲憤”,體現在結構上的內收,王羲之在其他帖中,寫到這個字的時候,從沒見到過這種結構。如上圖聖教序中的“甚”與喪亂帖中的“甚”字。

待到“號墓摧絕”幾個字,字字如飛,筆觸愈發激憤,從開始至沉痛,到如今只激憤,從楷書的行楷寫大,到現在的行草筆法,情緒的急速遞進,從文辭與筆法之處可見一斑。

第四行更是首次出現了“字組”,書寫的連貫性和情緒的鋪開使得行筆時候的狀態變得愈加開張,如“痛貫”與“奈何”等字。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喪亂帖》後四行

再來看後面的四行字,第一行中的軸線再一次偏移,這種搖擺極為明顯的軸線在情緒穩定的時候不會出現,上面的“奈何雖即修復”敘述情況,情緒並無遞進,“未獲”二字,將搖擺的軸線緩慢移回,下一行兼顧到了這種狀態,其軸線雖有搖擺,但總體是正的,“哀毒益深”四字當中情緒最深的字眼乃是“毒”字,所以用筆最重。後面的兩個“奈何”表示無奈之舉,兩個字組一帶而過,後面幾次情緒一發不可收拾,所以草字越來越多,第三行中的“不知”而知同時也能有意無意之間地兼顧到右邊的行氣,這正是在自然書寫當中的法度體現。

很多人會問道,晉人書法的狀態,有時候的文辭與筆觸的高度契合是有意還是無意呢?

王羲之《喪亂帖》:書法與情感高度契合的一部“神品”

王羲之《二謝帖》

這是一種書寫的意識問題,晉人的哲學觀為道家的陰陽觀念,所以在書法當中的體現為陰陽之變,那就是虛實、濃淡、欹正、長短、粗細、輕重等等的變化,這些變化意境完全融化在他們自己的血液當中。而今人的人務求“工整”,這便是今人的書寫藝術,也是為什麼“田楷”之流能夠大行其道的原因。

今人學習晉人書法難就難在意識層次,中國近代經過幾次變革,國人對於“書法藝術”本然的感覺已經退化到了一定的程度,觀念塑造尚且不易,迴歸何其難哉?

倉促成文,不盡胸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