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镇是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的著名的文化古镇,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大文学家苏洵就曾经在苏桥为官,而文安古八景之一的苏公胜迹就是大清河畔苏祠的盛景。现在的苏桥经济繁荣,物产丰富,狄家糕点、靳记熏鱼,苏桥飞叉已经闻名遐迩,成为了文安的靓丽名片,享誉四方。

靳记熏鱼,追溯千年: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相传宋治平二年(乙巳)九月,时任文安主簿的大文豪苏洵来到八姓庄,他流连于苏桥的水乡美景,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熏鱼,连连称赞其味道鲜美。此后,百姓为了纪念苏洵,在大清河上修建了一座桥,建了苏公祠,还把八姓庄改名为苏家桥。沧海桑田,一千年后,苏桥熏鱼在农家的厨房里流传了下来。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生于河畔,长于河畔,苏桥镇上的每个家庭都会做熏鱼,每一家的配方不同,味道也有所不同,如今,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靳记熏鱼了,靳建旭就是今天“靳记熏鱼”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不但传承了先人的熏鱼制作技艺,而且与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相融合,在保留了苏桥熏鱼传统风味的前提下,对熏鱼进行真空包装,改变了苏桥熏鱼只能现做现吃,不能远销的历史。

狄家糕点,跨越百年: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在文安,提起糕点,当然要属苏桥,在苏桥,糕点则要属狄家。无论是村里的小卖部,城里的小超市,还是哪个批发市场早市晚市,到处都有狄家糕点的影子。油纸包着,纸绳捆着,金字塔形,这已经成为狄家糕点的经典款式,环保又复古,很有老时年间的味道。拆开包装,随便捏起哪块搁进嘴里,都是甜软酥松,唇齿留香,着实叫人回味无穷。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狄家传统糕点”是由狄星泉始创于一八八六年,名曰“庆元成号”,糕点以选料精细、做工考究、块形周正、印迹清晰、香酥松脆等特点享有盛誉。后狄星泉之子狄宗信在一九四五年一举夺得河北省传统糕点大赛第一名,从此闻名遐迩,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正是有了狄家人对品质的执着坚守,狄家糕点才能跨越百年走到今天。每一种糕点里都透着浓浓的时间味、人情味和历史味,这些味道混合在枣泥味、豆沙味和芝麻味里,在每一口香甜之后,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人们分不清品到嘴里的到底是滋味,还是情怀。

苏桥飞叉,演绎四方: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飞叉会又名云叉会,融合了武术与杂技两项技艺,是流传于河北省文安县的一种地方传统杂技表演活动。表演以古代兵器花叉为主要道具,鼓、钹、打击乐为主要配器,最早表演内容为《五鬼拿刘氏》。共136个动作,其基本技巧有:迎面花、手串儿、鲤鱼挺身、倒流水等。苏桥飞叉会与其他地区不同,表演有单、双叉之分,叉头有单、双叉头之分,可单人耍,也可双人、众人耍,一人耍双叉,两人耍三叉等。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苏桥“三宝”来啦!领略古镇风情,追寻经典味道

2019年首届文安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苏桥飞叉邀请京津冀三地的飞叉好友同台献技,演绎飞叉的神奇和无穷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