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强的赢驷,因何15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僵局又将怎样打破的?

“报,大王。六国使者送来信函一封”。秦惠文王接过信函,一封短短的信函,读了很久。满面愁容,抬头看着眼前的地图,陷入了沉思。如此可如何是好?此时的他不知道是否一开始怀念逝去的商鞅了,那么是什么事情能让国家富强、军队强悍的秦惠文王如此忧心忡忡?咱们一起来看下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国富民强的赢驷,因何15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僵局又将怎样打破的?

悬梁刺股

这件事是和一个人有关系,这人叫苏秦。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早年间苏秦外出游学,在外面一方面求学,一方面求官,游历多年最后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混不下去了怎么办呢?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的港湾,回家呗。结果回了家之后也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全家人都讥笑他。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记·苏秦列传》“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为言”《战国策》

表述略有不同,但唯一一样的是,家里人并没有给予他爱与关怀,而是无尽的讥讽。苏秦经历了这一切,心里非常的难受,但是有一点,苏秦从没有自暴自弃,他走进屋里,找到一本《周书阴符》 ,伏案钻研。学习的困了就用锥子往自己大腿上刺一锥。将自己的头发悬到房梁上。埋头苦读一年多,纵横之术已尽在掌握。于是苏秦再次整装待发,开启了外出游说之旅。

国富民强的赢驷,因何15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僵局又将怎样打破的?

合纵之旅

合纵之旅的第一站是东周洛阳的周天子站,求见的是周显王。周显王周边的人都对苏秦这个人的作风有所耳闻,对他并不感冒。于是第一站失败。随即苏秦西去到了秦国,游说惠王曰:

“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史记·苏秦列传》

他本意是来找秦王协助秦王一统六国,但是秦王刚刚诛杀了商鞅,王位还没坐稳呢。对他们这些说客本身就有抵触的心理,随即就拒绝了他,原话是这么讲的: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史记·苏秦列传》

看苏秦对秦王的说法来看,他想辅佐秦王达成统一大业,但是秦王不感兴趣,那就只能再去找其他诸侯国。往东随即进入了赵国。赵国国相奉阳君也不喜欢苏秦,相当于赵国之旅也失败了。咱们可以发现一点,这苏秦抗击打能力很强,并没有灰心丧气。

然后继续东进,进入到燕国,在燕国等了一年才见到燕王。刚见到燕王,随即“舔”了一波,和在秦王那里类似,这得先把人家的优点说一说吧,好不容易见到了。先说燕国的富有,又讲了燕国的强大,军队多么厉害。但是在夸讲的过程中呢,提出一点你为什么不会受到秦国的攻击呢?是因为你南侧那边有一个强大的赵国,赵国就像一个屏障一样替你抵挡住了秦国的攻击。不用担心来自秦国的危险,因为秦国来攻打你长途跋涉,还得经过赵国。如果和赵国关系处理不好,赵国顷刻大军就能过来。所以苏秦给燕王提了一个建议:

“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史记·苏秦列传》

在燕国,这个思想就提了出来,六国在面对超级大国秦国时候,一对一在国力和兵力经济实力方面全都比不上。但是六国又想生存下来,怎么办呢?这就是六国面对秦国所采取的一个措施“天下为一”。但是燕王说,与我国接壤的赵国和齐国都是强国,让我联合可以,但是你得保证赵国和齐国不侵犯我才行啊。苏秦讲,你只要答应,剩下的我来办。这样燕国首先认可苏秦的生存策略。重金资助他,然后二次出使赵国。

国富民强的赢驷,因何15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僵局又将怎样打破的?

到了赵国之后,向现任赵王谈怎么安镜抚民,怎么才能安境抚民呢。就是择交。选择和谁做朋友呢?参照给燕王的说法,选择魏国和韩国做朋友,因为这两个国家同样面临秦国的第一轮攻击。群亡齿寒,所以大家要联合起来,共同抵挡秦国。虽然整体说的话不太一样,但是中心思想就是一个那就是“合纵”。于是苏秦获得了赵国的支持,又资助了他一笔资金。就这样苏秦一路南下,转了一圈,这六国全部都答应了联合。六国联合起来,秦国攻打哪个国家,六个国家全部都要去参加战斗,谁要是不去,其他五国就会联合攻击他。苏秦获得了六国国王的支持,成为了“合纵”的总指挥。佩带六国相印。之后苏秦将协议邮寄了一份给秦王。这就出现了开头秦惠文王忧心忡忡的那副画面。外面的情况暂时不是很清楚,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于是15年未敢派兵出函谷关。那这种僵局最后又怎么被打破了呢?这就谈到了苏秦的同学张仪。

受辱投秦

张仪与苏秦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此时的苏秦已经游说成功,正在赵国做官。那时候不和现在似的有间谍,苏秦此刻并不知道秦国是一个什么态度。担心秦国来攻打他,他就想找一个人到秦国去,最好还能掌握秦国的政权。于是他派人暗示张仪,让张仪去找他谋个一官半职的。张仪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去拜访了苏秦。结果到了那里苏秦不接见他,最后见了他嘲讽了他一波。说你点本事,我也没法让你富贵的,哪来回哪去吧。这让张仪咽不下这口气,誓报此仇。只有秦国能制裁的了赵国,于是赶赴秦国,苏秦悄悄安排一人一路照应资助张仪。张仪这哥们很显然比苏秦实力要强悍,和秦惠文王谈了一次就通过了,成为“客卿”。当他想报答资助他的这朋友时,得知一切都是苏秦的安排。张仪表示,苏秦在赵国,怎么也不能让秦国去攻打赵国的,也算是苏秦的初步目标已经达成。

但是苏秦这一手并不高明,一个实力如此强悍的人,在秦国,他能不为秦王效力吗,仅仅为了眼前的安稳,送张仪去秦国才是他的一大过错。

国富民强的赢驷,因何15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僵局又将怎样打破的?

连横问世

前面说到,虽然张仪为报答苏秦,暂时不会主张攻打赵国,但是他毕竟要为秦王服务的。首先就是要破除合纵,张仪针对合纵提出来破解之法即“连横

”。

张仪先到了魏国,出任魏相。他想以魏国为突破口,让其他五国效仿魏国。魏王怎么可能敢第一个破坏合纵呢。说什么也不肯,于是张仪采取了两个方案(1)软,利诱魏惠王(2)硬,军事打击魏国。秦国与魏国打了一仗,魏国败了。恰巧齐国与魏国因为本身有摩擦,也开了一仗魏国也败了。这就让魏王有点受不了了。公元前317年,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臣事秦国。这张仪完成任务又回到秦国做客卿去了,这张仪一走魏国又开始合纵。一合纵,秦国照方抓药,又打他,他又连横。

就这样收拾了魏国又用各种手段收拾楚国,坑了楚怀王一把。就这样“天下为一”的合纵彻底失败。打破了秦与六国的僵局。

编者总结

合纵的突破口在于六国本身是六个集团,他们之前虽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他们联合起来,但是他们后面还有各自的利益关系。六国彼此之间还有矛盾。长期保持一致是很困难的。还有就是六个国家有三个和秦国接壤,最容易受到攻击,另外三个离得较远,几乎受不到攻击。所以这三个被打的最厉害的就最容易摇摆。后面那三个就会坐山观虎斗,长期下来“合纵”必然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