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友財:等疫情過去了,我計劃……

足足兩頁A4紙才容下我對2020年的年度規劃,可計劃遠沒有疫情來得早,所以“它”泡湯了。

多少人也是同樣的結果,總裁交流群甚至引發了一場“這次疫情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的討論。但是恐慌和計劃泡湯並沒有在討論中被反覆提起,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健身”、“學習”、“交流”、“價值貢獻”…等等。

梁友財:等疫情過去了,我計劃……

這引發了友財的一些思考,為什麼不同的人面對同一件事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反應呢?

不知道你是否記得梁友財曾經不止一遍推薦過的一部電視劇《天道》中有兩句話: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梁友財:等疫情過去了,我計劃……

電視劇解讀地址→

疫情當前,作為普通人沒有能力治療疾病或者消滅病毒,那麼配合國家做好防疫工作,注意個人衛生也是貢獻的一種方式,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剩餘的時間成本我們需要怎麼支配呢?把他們用在對於病毒的恐懼上?用在傳播讓更多人恐慌的謠言上?用在觀看對自己沒有技能提升的短視頻上?

不,這不是一個具備商業頭腦的人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在耗費我們最昂貴的時間和精力成本上。就像現在的友財,放棄了被動獲取信息的電視傳媒轉戰於主動性更強,探索性更強的互聯網,你敲下的每一個字,你搜索的每一個詞,都是你對外部的探索,這從本質上轉變了一種局面,我在探索我想探索的事情,我走在我想成為的那個人的路上。

面對每天獲取的海量信息我們需要不斷篩選,不斷抉擇,這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甄別,去演練,去總結,最後轉換成你自己的一部分。

當然,你依然可以等著這場疫情的結束,計劃並實施一些事情,不過這並不妨礙你身邊的朋友、夥伴甚至敵人在已經開始的自我成長計劃。

梁友財:等疫情過去了,我計劃……

希望今天的分享帶給各位總裁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