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助行靠輪椅,出門需要人陪伴,左下半身體癱瘓毫無知覺,即便是這樣,中年之境的她還是頑強樂觀的面對生活,並在文字的世界裡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她究竟是誰呢?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她就是圖片中的女人,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她叫譚莉,1968年9月出生在郴州市北湖區下湄橋街道下湄橋村譚家灣。2歲時,因患小兒麻痺症致使下肢殘疾,左半身肌肉萎縮,無法行走,讀完高中後因重度殘疾輟學。但,這個看似柔弱的女人並沒有被困難所打倒,而是將生活經歷化作創作源泉,堅持閱讀和專研寫作。近年來,她創作了《橘子紅了》《最後一次別離》《薔薇的告別》《母親》等200多篇詩歌散文,發表於文學雜誌和報紙,獲得不少青年作家、詩人、讀者的充分肯定和喜愛,同時也獲得許多榮譽,這讓極少走出村莊的她,一下子成為了當地的“網紅詩人”。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1968年9月出生的譚莉,儘管從小罹患殘疾,但在那段生活條件還相對艱苦的歲月,作為家中的大姐,她還是堅強地承擔起了照看弟妹,以及割豬草、拾柴火等家務。直至上學年齡,父親為她做了一副柺杖,讓她有了初次獲得知識的機會。自此,讀書成了她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家中牆壁上一張張“三好學生”的獎狀,是她最開心的收穫。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在學校,她的成績是優秀的,在物質匱乏到了極點的年代讀書成了她孜孜以求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她的作文簿幾乎成了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解作文的範本。開學伊始每當新書一發下來,譚莉第一時間會找到舊報紙或彩塑硬殼把新書包裝好,在扉頁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無比的愛惜,用一個軍綠色的帆布書包裝好,揹著在家與學校兩點一線之間往返,全然不顧手腳生凍瘡,拄著雙柺行走在崎嶇的笑黃泥路上,只為了在努力一些,要讓家中那一面牆上貼滿三好學生的獎狀。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由於身體障礙無法繼續求學和就業,譚莉中學畢業後在父母的幫助下,在家門口擺了一個小貨攤,擺攤之餘她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生意慘淡的時候,向雜誌社、報社投稿,是她生計得以維持的收入來源。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寸步難行的身體障礙給她的人生設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門檻,不管是求學、生計,還是婚姻。30歲那年她結婚生子後,不得不放下摯愛的鋼筆,做起了女工活。由於丈夫常年在外務工,一直缺席她的人生,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生活及學業都離不開母親的陪伴,她又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女工活,當起全職媽媽。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在面對如此嚴峻的生存環境下,譚莉重新拿起久置不用的筆開始給網絡微刊寫稿,陸陸續續有了迴音,許許多多讀者在她的文章後留言、分享、點贊,這些稿酬多少可以貼補家用。她遵循初心,胸懷赤子,不忘拿起筆來抒寫自己的人生,兒時的渴望,花季的夢想,青春的歷練與成長,用文字傳播樂觀向上的正能量。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寫詩的時候,現實世界的無助與痛苦都變得無足輕重了。”譚莉在詩中寫到,讓信仰照見前行的路,用可以呈現的方式完成它。這也是她寫詩的初衷所在。譚莉的詩歌創作萌芽於中學時期,真正重新寫詩是在2015年。她對於詩歌的喜愛溢於言表,與境遇無關,與身份無關。“遇見詩歌是最深的絕望裡最美的意外。”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牧歌》《致敬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寂寞女兒心》《一個母親的告白》……譚莉的文字中,沒有悲傷沒有自卑,更沒有絕望!字裡行間所流露的都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自勵,自強,積極向上,通過書寫自己的人生開始結交相似經歷的人群,她的內心充滿了對著個世界的愛,她也想將這份愛的力量傳遞給那些同樣需要信念的人們,幫助他們走過生命的冬天,也堅定了她的文學之路。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詩人、詩評家百定安這樣說道:“譚莉的詩有著真正的純淨自然之美,它們是生命和詩歌真誠相遇的結晶,是詩人的熱愛、遠方與對美的堅持,是消弭苦難的方法,是精神歸來的道路。她的詩敏感、懷柔、通透,素樸,這一切,經過詩人優雅而又稍帶感傷的文字過濾,最終悉數與現實生活達成了某種寬諒、平衡與和解。對於我們,讀這樣的詩,意味著精神的洗禮和意志的修為。”

她從小殘疾無奈輟學 隱居農村家中自學寫詩 如今發表數百篇詩歌

的確,詩歌成為照進譚莉生活中的一道光,讓她找到了與這個世界新的對話方式。她囿於生活起居的一尺空間,目之所及的光陰、梧桐、碧空、庭院和平淡的日常所見都寫進了她的詩行。“唯有如此,才能在晦暗的時空裡,看到生活的斑斕。”

“世界這麼大,若是能走出去看看多好。”她微笑著平淡地說,她渴望有機會離開居住的地方,像三毛那樣灑脫自由,去看看別處那遼闊的天空、燦爛的星河、雄偉的山川、廣袤的大地和別樣的瓊樓玉宇,在最讓人心動的地方,寫給自己最美的詩。這,便是譚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