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產後盆底修復,盆底是指什麼啊?

才睡醒的ccccc


人體裡面的骨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面它連著脊柱,下面呢連著雙下肢,它是人體當中非常堅實的結構。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水桶,對於水桶而言,它有桶底,同樣骨盆的底兒,就叫做盆底。

盆底是由盆底肌、韌帶、筋膜、還有無數的神經和血管組合而成的綜合體。盆底肌康復也是康復盆底綜合體。盆底肌肉不是一塊,而是一個整體,是由很多塊形成的,它從前往後有三個“洞”,前面是尿道口,中間是陰道口,後面是肛門。

如果把盆底比作水桶,盆壁和盆底相比,哪個比較結實呢?

桶底就是盆底,結構非常脆弱,為什麼呢?一是“材料”比較差,骨盆的盆壁是骨頭,而盆底基本上是由肌肉形成的;二是肌肉上本身就有三個“破洞”;三是處於底部,比桶壁承受的壓力大,所以說盆底是“小姐身子丫鬟命”。

盆底的結構和作用都非常複雜,用五個字來概括它的作用就是——“支持,擴約,性”。

支持作用:盆底可以維持盆腔器官正常的解剖位置。盆底如同吊床一樣,承託各個器官,有膀胱、子宮以及直腸。如果“吊床”的結構遭到破壞,會怎樣呢?很簡單,盆腔裡的器官會從“破洞”裡掉出來,就是傳說中的臟器脫垂。

第二個作用叫擴約,說人話就是控便。盆底肌上穿過了三個器官——尿道,陰道以及直腸。

再說“性”,盆底肌是一個肌肉群,其中有些肌肉,在性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球海綿體肌—幫助陰蒂勃起,大陰唇充血從而使巴氏腺分泌液體和陰道口的開放。

恥骨陰道肌--放鬆使陰道口開放。

肛提肌--幫助性生活時提升。

恥骨尾骨肌--高潮時8/sec節律性收縮。


兒科醫生鮑秀蘭


盆底存在於我們的盆骨和下肢連接的位置,盆底肌就像彈簧床一樣,承載和支持著產後媽媽的膀胱、子宮、直腸等等盆腔器官組織,它控制著婦女排尿排便、維持陰道緊縮度等生理功能。


但是女性朋友在懷孕、生娃的過程中,不管是順產媽媽還是剖腹產媽媽,都不可避免地對自己的盆底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拉扯和損傷,所以很多比較講究的女人,在產後一定時間內就會去做盆底修復。

女人盆底組織的損傷,也許在年輕的時候不大體現得出它對身體的危害。但是人到中年以後的很多女人,由於產後盆底組織的修復沒有做好,往往容易造成盆底肌鬆弛,不但影響排尿,而且很可能造成尿失禁的狀況。這種情況不但讓女人顯得非常尷尬,更重要的是影響女人生殖道的健康。


所以對於生過孩子的女人來說,不管你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42天的這個檢查一定要去做,做了才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恢復得怎麼樣。醫生會根據新媽媽身體的具體情況,提出修復與鍛鍊的方法。

女人盆底康復訓練,做得越早就恢復得越好。 新媽媽不要忽視自己的健康,不要認為當時沒有什麼症狀就不去管它。

據有關專家研究:產後一年內是女性盆底肌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如果是比較輕微的盆底組織損傷,就可以通過提肛運動、產後瑜伽等來幫助恢復。如果是症狀比較嚴重的女性,一定要到專業的產後恢復機構去恢復。

最後祝福所有的產後媽媽都健健康康,家庭幸福快樂!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孕產、育兒話題,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感恩遇見!

文海話育兒


在解剖學上,盆底即指盆膈。盆膈是由肛提肌、尾骨肌及其筋膜構成的漏斗形肌板。

生完寶寶後的媽媽們,盆底肌及筋膜會因為分娩時果度擴張導致彈性減弱。

但是媽媽們做好產後盆底修復有可能讓盆底恢復成還沒懷孕生寶寶之前的狀態。


範瑾工作室


  由於產後盆底肌肉會有功能缺失導致盆底肌鬆弛,導致下尿路功能紊亂,會有尿急、尿頻、排尿困難、尿不盡、尿失禁等現象;也會使胃腸功能異常可能會出現便秘、大便失禁等;也可能出現盆腔和腰骶部的壓迫墜脹感或是疼痛感;另外,還可能影響夫妻生活;盆腔臟器脫垂症狀也會逐漸明顯,陰道口或陰道中外會有腫物脫出。所以大家經常說產後盆底修復,就是為了預防和改善這些症狀的。那麼,盆底是指什麼呢?

  盆底肌就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的簡稱。由肌肉、韌帶、神經和結締組織組成,其中結締組織最容易受到損傷,女性妊娠、分娩的過程會對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盆底的韌帶及筋膜等結締組織構成的盆底板,就像一張“吊床”,把尿道、陰道、膀胱、子宮以及直腸等臟器緊緊吊住,具有控制排尿、排便,支持盆腔臟器,維持陰道緊縮度和提高性生活滿意度等多種功能。

  產後媽媽都做一個盆底肌肉功能的檢查,瞭解自己的盆底功能情況,以便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一般醫生會先進行問診,瞭解產婦是否出現過打噴嚏或者咳嗽時不自主漏尿的情況。可以用普通的婦檢,觀察產婦有無陰道膨出、宮頸脫垂等,必要時再進行盆底肌力測評。盆底肌力測評的結果正常應該在3-5級之間。不過,多數產後新媽媽的盆底肌肉力量只有0-2級,需要做相應的康復訓練。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你好,盆底修復,寫的是盆底肌修復。

盆底肌通俗的來講就是托起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的肌肉群。

懷孕期間子宮變得很重,盆腔內壓力增大會壓迫到盆底肌,使他遭到過度拉伸。

而分娩過程當中,也難免會傷害到盆底肌等支持結構。

會出現漏尿,骨盆變大,屁股塌陷,小腹突出等問題。另外骨盆變大很容易溼寒入侵,引起陰道炎,盆腔炎等婦科炎症。

因為產後骨盆是處於張開的狀態,所以不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會出現這種問題。

骨盆是不會自行恢復的,建議產後42天到六個月內黃金時間恢復。

可以做一些簡便的縮肛運動,骨盆恢復瑜伽,或者去專門機構做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不

不知道這樣能不能解答你的問題,謝謝。


聊情說愛


大寶那時沒有去產後42天覆檢,所以不知道要檢查盆底。二寶去檢查了,發現自己的收縮能力太差了,所以聽了建議去開了產後盆底康復套餐1680塊。護士姐姐說盆底康復治療可使產後婦女盆底肌肉功能恢復;增強陰道緊縮度,提高性生活質量;可以治療各種輕中度尿失禁;治療輕中度盆腔器官脫垂(子宮脫垂、膀胱彭出、直腸膨出、陰道前、後壁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