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親屬關係破裂,如何申明斷絕?自有狠招!

古人斷絕親屬關係的情況,非常少見。因為儒家傳統裡,有“親親相隱”的觀點,也就是說親人犯了法,幫助他隱瞞也是正常的,合乎常理的,反而是大義滅親的行為,違背了倫理道德。但也不是說古人就沒有斷絕親屬關係的情況,這裡舉兩個例子:

古人的親屬關係破裂,如何申明斷絕?自有狠招!

斷絕關係的方法之一:改姓氏。本故事出自《春秋列國志》

春秋末期,大約公元前490年前後,晉國的智氏家族,那時還很牛叉,有權有錢有勢力,全國排第一。

智氏的長老智徐吾想立一個繼承人,不知道立哪個兒子,就找他的親戚智果商量。

智長老問智果,我想立智瑤,你覺得怎樣?

智果說,我覺得智瑤不如智宵。

智長老說,我認為智宵的才智不如智瑤啊。

智果說,雖然智瑤各方面都很好,就是有一個大缺點,為人狠毒,不厚道。如果立智瑤,智氏家族一定會滅亡。

聊天聊到這份,當然就成了尬聊,聊不下去了,智長老沒聽智果的話,還是立了智瑤做了繼承人。

智果聽到這個消息,嘆息道,如果我繼續跟著他家混的話,下場一定很慘,於是私下裡找到本族的太史,太史這個職務大約就是在政府機關起草公文等工作,兼管戶籍工作,請他幫忙改了自己的氏譜,從此不姓智,改姓輔。

數十年後,智瑤當了家族長老,果然如智果猜測的那樣,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到處攻掠,結果被韓、趙、魏三家合夥給坑了,整個智氏家族,全部被滅。

智果,還是叫輔果吧,因為改了姓,得以倖存。

古人的親屬關係破裂,如何申明斷絕?自有狠招!

斷絕關係的方法之二:不相認。本故事出自《史記》

還是春秋戰國故事,大約公元前280年左右,齊湣王在戰亂中被殺。順便說一下,齊湣王的名字叫田地,這個名字起得真是省心。齊湣王的兒子,也就是太子田法章,在戰亂中逃了出去,隱姓埋名,跑到莒城一位叫太史敫的家中做了傭人。

太史敫的女兒是個很聰明的女孩,她覺得這位田法章狀貌奇偉,認為絕非普通人,於是經常和他眉來眼去,很快就開始偷了情,私訂了終身。

等到齊國戰亂結束,齊國逃亡的大臣和老百姓們一起尋找太子田法章,想擁立他為君。田法章剛開始害怕被殺,很久之後才敢站出來,申明自己就是齊國太子爺。於是繼位,歷史上叫做齊襄王。

齊襄王繼位後,馬上立了太史敫的女兒為王后。太史敫這時才知道女兒攀了高枝,但這位太史敫不同尋常人,思想很封建、很正統。順便再說一點,太史敫的太史,並非他的姓,而是官職名稱。古人常常用封地或者是官職做姓。

太史敫突然發現自己的女兒早就和齊襄王亂搞男女關係,非常生氣,他說,“女兒不通過媒人介紹,自己嫁人,不配做我女兒,玷汙了我祖宗名聲。”從此終生不與女兒相見。

太史敫的女兒,也就是齊襄王的王后,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叫做田建,歷史上也叫做齊王建。這是齊國曆史上最後一任國王,也是戰國時期的最後一任國王,齊王建當了43年王之後,秦始皇將齊國給吞併了,從此完成了大中國的統一。當然,這是後話。

還是說這位脾氣古怪的太史敫,儘管女婿是國王、外孫是國王,就因為女兒未經他同意,和他未來的女婿亂搞,就是不肯相認,非要斷絕關係。

歷史上,恐怕再難找到這樣一位不貪圖富貴權勢的老岳父了。

古人的親屬關係破裂,如何申明斷絕?自有狠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