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恢復漢姓,漢人成功躲過胡化危機

隋文帝楊堅恢復漢姓,漢人成功躲過胡化危機

北齊和北周時期鮮卑上層貴族,曾經一度熱衷於鮮卑化與胡化。宇文泰為爭取得到鮮卑上層貴族的支持而大開歷史倒車,大力推行鮮卑化政策。宇文泰建立府兵制度恢復北魏時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這一明顯地帶有民族隔離的色彩的政策。同時全面恢復鮮卑舊姓,如恢復皇族元氏為拓跋氏,除有的將領本來就用鮮卑複姓的不予更動外,那些已經在孝文帝改制時將複姓改為單姓的將領則重新改為複姓。已採用漢姓或本來就是漢姓的,則賜以鮮卑姓,如李虎賜姓大野氏、李弼賜姓徒何氏、趙貴賜姓乙弗氏、楊忠賜姓普六茹氏等,他們所統領的士兵皆以他們主將的鮮卑姓為自己的姓氏。宇文泰倒行逆施當然漢人的強烈反對,但在宇文泰等鮮卑上層貴族的堅決鎮壓下漢人改姓政策的依然推行,可以說是朝夕之間,中原無漢姓,漢人慾哭無淚。

隋文帝楊堅恢復漢姓,漢人成功躲過胡化危機

581年,楊堅統一中國,建立隋朝,結束這個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三個半世紀分裂局面。楊堅之父楊忠因輔助宇文泰有功被賜胡姓普六茹,楊堅的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楊堅上臺後廢除鮮卑上層貴族的鮮卑化與蠻胡化政策,力行漢化,立即恢復了自己的漢姓,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楊堅還堅決採取諸如屠殺殘餘胡人,禁胡語、胡俗、胡姓以及胡服等各種措施以除去殘留在中華大地上的韃虜特徵以根除後患。恢復漢姓,代表漢化的主流,終究戰勝了鮮卑化的逆流,漢人成功躲過胡化危機!這具有深遠的意義,有力地捍衛了漢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隋文帝楊堅恢復漢姓,漢人成功躲過胡化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