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理科=?


文科+理科=?

新高考制度打破了原有的文理分科,在一定範圍內,允許學生對一些科目進行自主選科,如取“3+1+2”選科方式的省市,除物理和歷史需要2選1之外,還要在化學、生物、地理和政治4科中選出2科,選科涉及到的因素很多,需要綜合考慮,其中,針對文理科的均衡的考量就是眾多需要考慮的要素之一。所謂文理均衡,就是在學科選擇中,既有理工科學科的選擇,同時也有人文學科的選擇。那麼,這樣的結合究竟可以期待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文科+理科=?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文理科的學科特點說開來,因為原來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在高中階段進行文理分科,所以就有了文科和理科的劃分以及文科生和理科生這樣的說法,但是實際上這裡說到的文科和理科的說法只是針對文理分科,等到高三志願填報時,就會發現,那時的文理區分被稱為文史類和理工類。對於理科生而言,雖然在高中階段學習的內容相同,但是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理科和工科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才稱為理工類,而且理工類也不僅僅只是包括理學和工學,還有農學和醫學類。文史類和理工類研究的方向和學習的內容是不同的,所以其對應的專業門類以及對應的學習人群也是不同的。在13個學科門類中,只有理學、工學、農學和醫學屬於理工學科,其他的學科門類如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和軍事學都是屬於人文社科類。當然並不是在高中階段選擇理工科的學生將來填報志願時就不能選擇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習,在人文社科類的專業中,有許多專業同樣需要理工科知識的基礎,比如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軍事學等。但是一般在高中階段選擇文科知識(史地政)學習的學生基本上不能參加理工科專業的學習,因為這些學生沒有理工科知識的基礎,無法在大學階段深入學習。

總體來講,理工科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圍繞自然科學展開研究,尋找自然界的各種規律。人文社科類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社會,是圍繞社會科學進行研究,主要研究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當然也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交叉的學科,比如心理學,就是用理學的方法研究社會科學的問題。

文科+理科=?

因為文理科研究的內容和方向不同,所以其適合的人群也不同。有的人比較適合理工科領域的學習,有的人更適合學習文史類的學科知識。理工類對應的是自然科學的研究,文史類對應的是社會科學的研究。無論是圍繞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還是圍繞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這二者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也有深深的內在聯繫,在研究方向和方法上相互排斥,但是在最終的研究結果和研究目的上來看其實又是殊途同歸。因為不論是自然科學的研究還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類自身能夠更清晰地瞭解自然界和人類自身的秘密,從而幫助人類更好地與自然界相融合,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所以針對自然界進行研究的科學和對人類社會進行研究的人文是必然會在一起的,一位學者說過這樣的話:在向自然科學的頂峰攀登過程中,是一定需要人文科學去澆灌的。所有的科學研究必須是有益於人類、符合人性和道德的,是向善的,反之,就是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就是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同時也需要人文素養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作為文科生,也需要理工科知識的幫助和補充。文科生的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思考問題時邏輯性差,重感性思維而欠缺理性思維,思維跳躍且分散,不善於做定量的分析,考慮問題時喜歡想當然,不習慣精確,容易似是而非等,這些在選擇理工科的學科學習後,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理工科學生的思維習慣,能夠很好地幫助文科生補上這一課。

文科+理科=?

所以,建議學生在選科過程中考慮文理平衡,這些就是個中的一些原因。文理均衡更大的意義不是應對高考,而是對於個體未來更好地發展有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