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青椒”的一點自得之見:我的課題申請就這樣成功了

  01、跨專業讀研,原來可行

  我叫大海一漚,是一名標準的雙魚座文科生。專業原來比較冷豔,但在當下看起來還是有些溫度的中國哲學。本科學的是法學專業,雖然也曾經考過專業年級前三,但實在對這個專業提不起興趣。後來我想這可能與我的星座有關。法律畢竟是針對人的行為的,全是防人下滑的冷冰冰條文,讓人感受不到一絲絲溫暖。加之實習期間見到了某法院在審理案件時的各種足以擊潰我善良本性的“稀奇古怪”的訴訟案件,所以我內心決然地放棄了法學專業。當班主任建議我轉專業考研時,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考研只要努力,總是順利的。於是,我順理成章地從一個地方師範院校進入了某省最知名的S大就讀。從此,走上了時而深惡痛絕,時面難以割捨的糾結之路。回望過去的路,發現此路早已在生命根源處就註定。性格決定命運,此言不虛。在讀研的三年時間裡,我也看了一些書,初步確立了研究的方向,形成了自己的學術語言風格,甚至開始形成問題意識,還熱心探討過研究範式諸如此類的高大上科研問題。做事情往往三分鐘的熱度,說的就是我這種人。研究生階段雖在導師的幫助下發了一篇CSSCI論文,自己寫了幾篇普刊論文之外,並沒有培養起“濃厚”的學術興趣。我想這也是我不能繼續攻讀博士的根本原因。聯繫到後來的科研之路,我現在已經後悔沒有讀博士了。

文科“青椒”的一點自得之見:我的課題申請就這樣成功了

  02、課題申請:

  想要時未必成,不想要時偏來到

  我畢業之時,碩士進公辦高校幾無可能。所以我只能去了一個私立高校。走上工作崗位之後,我才知道評職稱,還得做科研、申課題、發論文。起初,我做夢都想申請上省級課題,也為此失敗過,迷惘過,彷徨過。今年,有一省課題可以申報,這可不能錯過呀。當時信心滿滿,因為我想的這個題目有一定學術價值且有填補空白之可能,於是學校順利給報到省裡審核。既而悔之,上報之後才發覺結題太難。當時我就天天盼望著,千萬別給我立項呀。考慮到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淘汰率,我的心又放鬆下來。7月份,結果公佈,課題竟通過了。這時我知道自己完了。

  其實我也算個興趣廣泛的人。愛國、愛黨、愛人民、愛國學、愛軍事、愛汽車等等。從此以後我知道就要和這些拜拜了。不能仔細研究中國全球戰略了,不能關注農民的養老金是否已漲到百元每月了,不能看中國珠海航展中國又亮出了哪些令美國恨又白菜價的尖端武器了。我不能再關注每月的汽車銷量排行榜單了……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課題下來了,得努力幹活了。

  從今以後,我就得改變興趣愛好了。相聲演員于謙還有三大愛好呢:抽菸、喝酒、燙頭。我只能有一大愛好——看書寫論文。這感覺就像自己的一個孩子出生了,只能將他養大,別無他法。於是我就看書寫論文。

  03、課題申請的一丁點體會

  關於課題,可能有的老師發愁沒有課題。關於研究課題的選擇,我的體會是要打造自己的理性王國、專業屬地。研究課題的選擇,讓我想起了我的老鄉莫言。曾有評論稱:高密不僅僅是莫言地理意義上的家鄉,更是他幾十年來在文學創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構築的文學故鄉。他的小說創作幾乎從未離開高密,那是獨屬於他的文學王國。他在這片充滿想象力的土地上展開敘事,並向歷史縱深挖掘,向廣袤的中國鄉村延伸。要做研究也是要打造自己的理性王國,在這個屬地裡,你就是國王。所以,你要把做你研究方向的國王

  課題申請與日常積累密切有關。在平日裡,要注意進行相關書籍及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研究思路框架的設計。研究課題其實是在做一道選擇題。有兩個選項:小題大作與大題小作。簡單言之,小題大作表示把小事弄大,大題小作就是大事化小。博大精深,既要博大也要精深。大題小作就是博大,小題大作就是精深。對於文科生來說,我想理科生也需要大量的文獻回顧,博覽群書方能找到自己的王國。讀一本書,是一次遊歷過程,心靈之旅,也像在跟作者對話。可能酒逢知己也可能話不投機,在這種交流之中你可能有感觸、有疑惑、有啟發。每有所得,輒記下來。多做讀書筆記,日積月累下來,這樣何愁沒有課題。有了課題就不能博覽群書了,而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從某種意義上說,做科研的人生實為“論文人生”。我總結“論文人生”有三個境界。

  初級境界:花錢發論文。可這必然會帶來經濟負擔。

  中級境界:不花錢發論文甚至會有稿費。當然這會帶來腦袋的負擔。

  高級境界:不花錢發核心論文。這個目標很難實現,但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正所謂,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所以我們還是要高標準要求自己。

  你得研究刊物,我覺得投其所好不如早做打算乾脆寫其所好。我給你定製一篇論文,你見了肯定喜歡的,這就指哪打哪了,類似約稿了,這樣中的概率就會高好多。怎麼發不花錢的論文?我的經驗是論文質量要高些。怎麼算是論文質量高?有一些小標準。如在字數方面,很多不收費的文科刊物都要求8000字以上,否則不審稿。甚至有的刊物要求15000字以上。你還可以關注一下該刊物的作者群。如果這個刊物博士以上的作者比較多,那麼刊物質量就比較高。再深入瞭解一下刊物審稿是否堅持三審制。三審制的刊物質量較高,審理時間也很長。

  曾經經歷過初投的忐忑——選擇哪家刊物,將文章投過去。等待是漫長的煎熬。初審有的刊物就達一個月以上。然後,初審通過的快樂與複審、外審的擔心,後來又會有過了外審的興奮。最後,拿到專家的修改意見又是一個磨礪的過程。人家認為你的論文可以發表,但要修改甚至要大改,甚至大改後還要再外審。最後通過了,就是等待出刊的漫長過程。

  還有一點,論文的重複率一般要控制在10%以下。這其實並不存在多大問題。我的體會是進行文獻回顧之時,有些經典文章、書籍你不得不看,但對於一般的重複類文章就無需全看。只要是自己建構的思想與內容模塊,不是拼湊而來的論文,由於完全是自得之見,重複率肯定會非常低的。

  以上所寫,全是大海一漚的一點自得之見。希望大家讀畢,能有一點收穫。同時也希望大家在留言區多多留言,提出您的寶貴意見。


文科“青椒”的一點自得之見:我的課題申請就這樣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