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

用戶9042146706825


①並不是沒人幫忙,只是幫的人少了

老話講,“白事不請自到”,以前哪家老人去世,親戚朋友都會第一時間放下手下的活過來幫忙。那時候人的思想很單純,很傳統,也是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現在為啥幫的人少了,還不是社會進步太快,節奏太快,人的思想轉變太快。向著“金錢”看的時代,難免會有少數人心變了,也並不是說都是這樣,大多數人遇到這種事情,還是會去幫的,人心是肉長的,感情在哪裡擺著呢。

②能幫的一定會幫,不能幫的想辦法幫

雖然說現在遇到這種事,少數人由於各種原因回不來幫忙,但是他們會想盡可以採取的其他方式來悼念長輩。比如說,人家在國外出差啥的,遇到這種情況,一時半會回不來,那也不能埋怨,畢竟確實有不能回來幫忙的原因。人家通過網絡電話等途徑,深情哀悼,也在客觀之中、情理之中。我想,如果是一般的情況,大家都會去幫的,除非人心變了,感情淡了,關係差了。

③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構建美麗鄉村

如果說,真沒有人來幫,現在不是有專門做白事的一些人嗎,實在不行,就花點錢找他們幫忙,辦的體面一點,讓老人家風光的走。而且現在提倡火葬,入土為安的土葬方式,也即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這是我們大家適應時代進步,適應發展趨勢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也是構建美麗和諧鄉村的所倡導的。


三農課代表


農村老人去世,以前鄉親都去幫忙,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

在十幾年前,農村裡鄉里鄉親還是和睦的,無論是誰家蓋房子,都會驚動半個村莊,鄉親們總是恰到好處的去主家幫忙,不是為了一口吃的,而是去還那個情分。


還是在以前的時候,而農村裡如果發生了白事,這在村子裡來說可是頭等大事,在這事情上,村裡的小家族人是忙不開的,因此大多數村民們都會樂意的去幫忙的,他們有的記賬,有的安排桌子,還有的抬棺材,而大部分村民則是拿著紙和錢去,奉上一點心意。

時過遷境,於十幾年農村裡的隆重“白事”相比,這幾年卻變得淡化了許多,而現在農村裡,在白事上幫忙的人卻少了,除了自己的家族外,一些村裡的外人也只是去幾個老人,一些年輕人也不在湊合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以前的時候,農村老人去世,鄉親們都去幫忙,可是現在沒人幫忙了,以後怎麼辦呢?李子來回答。

這是什麼原因呢?李子認為:

第一,現在村民們都是以經濟為主,幫忙為輔了,除了必須要做的,其他的變得漠不關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漸漸認識到賺錢的重要性,而民們為了賺錢,村民們也漸漸的從農村走出了城市。在城裡裡打工,有技術的村民一天可以賺200多元,如果在村子裡是沒有錢可以賺的。

而正是因為如此,村裡出了白事,只要不是自己的家族,在城裡打工的村民們是不回到村莊裡去幫忙的,況且回到村裡除了車費油錢外,還耽誤一天的時間,而一天可以賺200多元的。因此之下,現在很多村民在村子裡出了白事,是回家幫忙的。

第二,現在年輕人不會做,不願意做這事。

以前的時候,在村子裡家族是很大的,還有村子裡幾個家族進行聯姻,這樣就形成了,一家有事家家幫忙的局面。但是現在來看,很多年輕人也是走出鄉村,來到城市裡發展,而村子裡濃濃的鄉親味也變得逐漸平淡了下來。

而現在80後,90後漸漸成為了村子的主力軍,可是來看現在的80、90後也不願意參與這種事情的,除了必須要做的外,他們寧願意工作,上網也不願意幫忙,只好留下村裡的一些老人來主持這件事。因此來說,現在沒有人幫忙也是比較正常的。

那麼以後怎麼辦呢?

筆者認為,社會是在發展的,以前的農村中出了公事,有半個村莊的人幫忙也是正常的。而現在村裡出了公事,沒有幫忙的也是比較正常的,不過農村裡一個家族還是比較大的,因此來說只要家族團結,不搞分裂,處在這事情上還是可以辦的。不過幫忙的人要少了很多。而在鄰市,一些殯葬一條龍的服務也出現了,而主家只要能多花錢,這事情還是辦的很好的,不過這是不得已的選擇,因為只有家族比較小的人這麼做。

所以來說,無論是怎麼做,在未來村裡有公事,村裡幫忙的人變得少了這是事實,而這也是不可改變的。因此來說,一定要面對現實,畢竟現在的公事有繁變簡單也是符合實際的。


李子說農


你就是一個白痴!乍一看你用自己村的兩條事件來展開論題,說得好像真的一樣。可事實上完全是瞎說八道!

我也用一個事實說說我的看法吧:

我老婆是去年九月病逝的。當時確實是家族以及鄰居們的大部分的人都在外地打工。

在醫院的時候倒是沒有什麼顧慮,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還真的有些犯了難。大家都在外地賺錢養家,這個事該怎麼辦呢?後來族人們商量的時候我就說:年輕人都在外奔波勞碌,找到一個工作也是不容易的,乾脆就不通知他們了,咱們多想想辦法,簡單的把這個事辦了就可以了。他們也沒有當面反對,就說是依我說的辦就是!具體的怎麼辦這個事不讓我再費心。可是到了最後事情的結果真的是讓我吃驚和意外啊!我家的這個事情辦得不但不簡單,而且還相當的隆重!幾乎是超越了村裡以前的所有的殯事的規模。村子的三分之二的大路上擺滿了一百幾十個電子門和空飄悼詞。

到了正式辦事的時候,更令我意外的事情出現了,家族裡在外面打工的子侄們差不多都是夫妻兩個人同時回來的。二十幾對啊!我也不清楚是誰通知了他們。感動啊!想想應該是他們的父母吧!這是其一。

第二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們(可以說是過去的那種“結拜兄弟”),也都全部從外地趕了回來。並且在幫忙的過程中都搶著幹那些比較累和髒的活。又是感動啊!

第三就是我們村裡的鄰居們,有三十多個人過來幫忙的,也令我從心底裡感動啊!

這就是我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就你所說的那兩個事情,我感覺就是:

第一那兩個家庭的人平日裡對別人家的事情大概是不夠熱心,以致於到了自己家有事的時候,別人也略顯冷漠罷了!

第二就是這兩家的家族人口確實少,再加上沒有什麼朋友吧!

所以我覺得為人一世,要顧全大局,不能只看眼前。簡單的說就是平日裡你幫人人,有事的時候就會是人人幫你!這裡沒有什麼奧秘,生活本來就是這麼簡單的!

一點拙見,還望大家理解!


碧水藍天58920577


我們那裡也是,現在族規還規定:不管你在哪裡,只要族裡有人去世了,就必須回來,否則到你家了,沒人來理會!我去年就這事回家三四回,老闆都不樂意了!我覺得,遇到這事,每家有個代表就行了,沒到的就出錢也行。我們家三弟兄,每次都要回來,太不符合邏輯!你們說呢?


歲月如歌44


我們村紅白喜事幫忙都是本家族全體出動,用農村老人的話來說:人吃五穀雜糧就有生老病死,誰家都有用人幫忙的時候,只是早晚而已。只不過現在農村居住人員都是四十五歲以上的農民,年輕人寥寥無幾。

十幾年前我有一個挺漂亮同事,她的本家若是有人去世,需要大家前往幫忙的時候,她從來不去,村裡她本家的老太太、小媳婦對此都挺有意見,人家美女揚言:他們只管嫌棄我,大不了我公公婆婆去世後沒人幫忙往外抬,到時候我多花倆錢找人幫忙抬出去就行了,哪來那麼多事?!

當時覺得這女人太個性了,現在想一想,人家這個方法將來可能會成為趨勢。

這樣發展下去,真有可能有一天村裡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老,若是誰家老人去世的話,不可能本家那些分散在各個省市的年輕人會返回老家幫忙,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或許將來會有兩個方法可行。

我們村姓氏挺雜,張、蘭是兩大姓氏,魏還算可以,但其他姓氏就比較少了,於是剩下的姓氏村民主動抱團,無論哪個姓氏家中有事情,其他姓氏村民必定會去幫忙。

現在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紅白喜事主要靠在五、六、七十歲農民來幫忙操辦,離村子近的縣城裡居住的本家族農民也會趕回來,將來一個村的人大可不必再分家族幫忙,整個村莊為一大家,村民共同幫忙。

基本上很多走進城市的農民,會在退休後返回老家,回村裡把房子收拾一下,在農村安享晚年,這部分人將來會成為農村主力軍,到那個時候村裡的農民幾乎大部分都是退休回來的村民了,只有他們之間互相幫助才能解決誰家老人去世處理後事。

另一個就是簡化,商業化,比如農村如果有人去世,需要幫忙的是哪些事情?第一就是幫去世老人換衣服,整理儀容,這些工作母親都是村裡七十歲左右的農村老太太來做,將來有可能會成為一份工作,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做。

第二就是抬從家裡把屍體抬到殯儀車上,然後去火化再抬一次,這份工作如今是村裡各家族中四、五十歲的男人來做,將來也會由白事一條龍服務行業接手,再就是到山裡打墳,這個事情必須是農民親手操作,沒有專業人員來接手。

村裡到時候只要有六七個或者三四個五六十歲的男人去山裡幫忙打墳就行,而如今有很多老人會提前把墳地整理好,在七十歲左右時沒事天天去整理墳地,還能整理到自己滿意的樣子,因此這個活不會很麻煩,不太需要擔心沒人幫忙。

所以我覺得農村以後有老人去世的話,村民們可以抱團互相幫助,不再區分本家不本家,另外就是依賴白事一條龍服務行業,他們會接盤所有工作,而喪事也會由原來的複雜變得簡單很多。


悠然見東山


在以前農村老人去世,親戚鄰居都去幫忙,這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俗話說紅事是請的,白事是躥的,人一躺下,主家鞭炮放完,然後鄰居們都過來幫忙了。去親戚家報孝,糊花圈,撕白布,做棺材,挖墓坑,還有做這麼多人的飯菜,人少了肯定是忙不過來的。

這幾年生活水平提高了,感覺人情味也少了很多,人老後,都是白事一條龍,花圈 白布 棺材 墓坑,一個電話都搞定了,報孝也不用人去了,都是打電話,各村都有上門包桌的,飯菜也不用操心了,就是太浪費錢了,除了自己一家人和知己親戚過來慰問下,鄰居們過來也都沒有什麼忙幫了。

還有就是這幾年村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沒有在家,老年人腿腳也不方便,去了也幫不了什麼忙,能做的就是去吊個孝,放串炮子都回家了。

至於以後什麼樣,還要看國家的政策了,現在農村也有很多企業 工廠,國家補助都很大,年輕人可以不用去外地,在家都可以上班,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幫忙。


白雲飄飄飄0


農村的白喜事真的需要改革了,有些子女平常對老人也不孝順,但是老人去世以後大操大辦,哭爹喊娘,勞命傷財,農村的人情債,大家互相攀。我記得以前在小區旁邊有個賣炒魷魚的,我感覺他的生意特別好。但是他告訴我,他每年掙的錢,有一半的人都去出人情了。

我們這一個老幹部活到了98歲,他是離休幹部,收入高,他活著的時候生活質很高,子女混的都不錯,對他很孝順,照顧的也很細緻。他去世的時候,我們以為肯定要大操大辦,結果看到他佈告上寫的是,老人家有交代,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不收禮,什麼都不搞,給我們大家做了一個榜樣。

活著的時候活出人生精彩,去世了,搞那些虛的幹嘛?那是給別人看的,毫無意義,這才叫活得明白的人。


健身的騎行客


我們家是住在農村高山上,別看我們這個小小村子,二十多戶人家,做事情算是配合得相當默契的,還是跟原來的樣子沒有多大的變化,是過去的老習慣,從我記事時候起就是這個樣子,在上個世紀末村子裡老了人,如聽到了炮竹三聲響,基本都是自告奮勇地去出事地點,男人們做一些需要準備的東西,女人幫忙燒飯,無須指派,都很自覺,等到第二天附近的人都來了,找一個人寫一下幫忙的名單,進行分工,在由東家為託一個安排招待來往的客人,支客師進行分配,把名單貼在牆上,大家看了就會各就各位做自己被分配的事情,幾乎都做得有條有理。擦桌的擦桌,擺凳子的擺凳子,女人燒飯呀,蒸飯,洗菜各負其責。另外八大金剛被安排在山上整理墓地,把要用的材料準備妥妥當當就夠了,農村老了人,只要過閉日子沒什麼不合,一般放置三天就要火化了,等最後一天由八大金剛抬著逝者上靈車並送上山放進墓裡,就算沒事了。其它在家裡忙的人員還要把東西收拾完畢,才算完成任務。


用74992046978


題主的擔憂是多餘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不管什麼事情,肯定有解決的辦法。就像過去我們農村人,都存在著多子多福的心理,總以為孩子越多父母越有福氣,將來老了以後有人養。後來都實行了獨生子女制,有人擔心就一個孩子,將來老了以後怎麼辦?現在不是營運而生了很多的老年公寓嗎?將來老人去世後沒人幫忙這個事情,到時候也一定會想出解決的辦法。

記得我剛結婚的那會兒,左鄰右舍或者本家的老人去世,都是婆婆前去幫忙,我總覺得這些事情跟我無關,我不知道自己去了人家家裡可以做什麼,能夠幫到人傢什麼,我也從來不懂得這些禮節。那時候偶爾看到誰家有老人去世,鄰居們都去燒紙上香,有的女人還跪在那裡哭上一陣兒,我感覺很難為情,覺得自己做不到。再加上年輕那會兒,我也很少住在村裡,所以關於農村紅白喜事的一些風俗習慣,我根本是一點兒都不懂,也就從心裡不願意去湊熱鬧。

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慢慢跟村裡人熟悉了,懂得了村裡的一些人情往來。農村有句話說,白事到喜事叫。曾經我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不明白誰家有老人去世以後,一個村子裡的人,特別是本家的,不需要當事者叫,大家都要主動的去幫忙。因為誰家也有老人,誰的父母也會有那麼一天,現在你幫了別人,就等於幫了你自己。將來有一天你們家發生了事情,別人也會來幫助你。生老病死誰都沒得選擇,大家都是相互幫忙。

過去人都是孩子多,所以一個村子裡的本家門戶也大,即使外人不幫忙,本家也會有很多人。這些年計劃生育,有的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最多兩個孩子,本家門戶越來越少。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幫忙的人也越來越少。門戶少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人都忙著賺錢忙著奔生活,誰都捨不得浪費時間去做這些事情。


但不管怎麼樣,現在農村紅白喜事還是有人幫忙的,起碼現在誰家有老人去世,本家的都會主動去幫忙。以後究竟會怎麼樣就不敢說了。現在的年輕人更不注重這些事情,而且現在的孩子,兄弟姐妹本來就少,大都沒有姑表親,也沒有姨表親,將來父母去世真是很少人幫忙。既然大家都是一樣,都沒有人幫忙,到時候也許就會有相應的服務機構出現,只是沒有人會義務幫忙了。


靈子


我們這裡只要是上午去世的老人中午就去火化,下午入土為安,就一天,不過現在就是不如以前了,因為上班的上班,不在家的不在家,幫忙的人是比以前少了。離鎮有十幾裡的一個朋友的母親去年八月裡去世,開門那天,(開門就是老人下葬的前一天)我去隨禮。到了中午開席了,(主家招待弔孝的親朋而開的宴席)我發現端捧的(上菜上酒的人)大部分是婦女,我很吃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