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舊:擦亮山清水秀底色

近年來,面對艱鉅的轉型發展任務,雲南箇舊市始終把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擺在工作首位,特別是2016年以來,中央、省級環保督察組到箇舊開展環保督察後,堅持問題導向,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建、入、關、轉、治”念好“五字訣”,堅決扛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擔當,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實現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建”字上下功夫,推進防治工程建設

以遏制增量,消除存量為目標,加快重金屬汙染防治工程建設。按照“續建一批、新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持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南部選礦園區已完成“三通一平”及公輔設施建設,園區周邊和卡房大溝沿線選礦企業已全部關停;北部園區已全面建成,民營企業相繼竣工投產;雞街鎮工業廢渣集中處置場一期工程建成投運,累計清運歷史遺留冶煉廢渣23000餘噸;大屯海綜合整治持續推進,砷濃度達到功能區劃要求。

“入”字上做文章,築牢生態保護基礎

加大引導重金屬選礦企業規範進入園區生產力度,出臺了《箇舊市南北選礦試驗示範工業園區特色金融服務實施辦法(試行)》《箇舊市選礦企業淘汰關停補助標準及補助辦法》等政策。全市31名市級領導掛鉤包保選礦企業搬遷入園工作,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園區建設的有效聚集、優化重組和示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關”字上出實招,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箇舊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嚴把建設項目准入關。持續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建立健全汙染源日常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和制度措施,建立了聯動執法聯席會議,嚴懲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全面完成58座煉鉛鼓風爐淘汰任務,累計關停選礦企業343家,完成馬堵山庫區和大屯海網箱養殖清理整治,有效切斷了汙染源頭,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轉”字上見實效,增強發展潛力和後勁

依託紅河州“三大平臺”聚集帶動作用,加快推進雲南惠科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同步推進特色工業園區建設,實施箇舊紅河生物谷綠色生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完成綠色檸檬食品國家級認證。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建設。以大圍山、董棕自然保護區為中心,實施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加大造林綠化工作力度,2019年完成面山通道綠化面積2.541萬畝。積極打造梨花谷、紅河谷、戈賈森林公園、牛奶小鎮等旅遊項目,初步構建起“一城兩谷N小鎮”為主體的全域旅遊格局,“綠色”也成為箇舊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底色。

“治”字上抓突破,強化環境源頭治理

箇舊市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和六個標誌性戰役,不斷強化“有項目就有抓手,有抓手就不放手”的意識,2016至2018年累計投入資金約13億元用於汙染防治和督察整改。實施了冶煉廢渣調查及分類風險管控項目,制定《箇舊市冶煉廢渣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冶煉廢渣汙染防治的原則和要求,夯實廢渣風險防控基礎,強化廢渣安全處置保障,探索廢渣汙染防治制度建設,推動廢渣風險管控示範。緊緊抓住雲南省首家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的機遇,深入推進滬滇合作,與上海環科院共建滬滇環保科技合作工作站。制定了《箇舊市重點重金屬減排計劃(2018—2020年)》,編制完成《箇舊市沙甸衝坡哨冶金加工產業區優化升級實施方案(2019—2020)》,大力推進鼓風爐煉鉛企業淘汰、整合,技改符合產業政策的熔池熔鍊工藝。邀請雲南省19名具有權威的冶金、化工、環保專家對全市68戶(包括雲錫)有色(化工)行業企業開展綜合評估評審工作,並提出優化升級方案和整改建議,推動有效解決環境違法問題和企業合法合規生產、達到行業規範。

雲南網通訊員 何靜 陳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