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擦亮山清水秀底色

近年来,面对艰巨的转型发展任务,云南个旧市始终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摆在工作首位,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央、省级环保督察组到个旧开展环保督察后,坚持问题导向,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入、关、转、治”念好“五字诀”,坚决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建”字上下功夫,推进防治工程建设

以遏制增量,消除存量为目标,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按照“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南部选矿园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及公辅设施建设,园区周边和卡房大沟沿线选矿企业已全部关停;北部园区已全面建成,民营企业相继竣工投产;鸡街镇工业废渣集中处置场一期工程建成投运,累计清运历史遗留冶炼废渣23000余吨;大屯海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砷浓度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入”字上做文章,筑牢生态保护基础

加大引导重金属选矿企业规范进入园区生产力度,出台了《个旧市南北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特色金融服务实施办法(试行)》《个旧市选矿企业淘汰关停补助标准及补助办法》等政策。全市31名市级领导挂钩包保选矿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园区建设的有效聚集、优化重组和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关”字上出实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个旧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污染源日常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和制度措施,建立了联动执法联席会议,严惩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全面完成58座炼铅鼓风炉淘汰任务,累计关停选矿企业343家,完成马堵山库区和大屯海网箱养殖清理整治,有效切断了污染源头,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转”字上见实效,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依托红河州“三大平台”聚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云南惠科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实施个旧红河生物谷绿色生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完成绿色柠檬食品国家级认证。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建设。以大围山、董棕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实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2019年完成面山通道绿化面积2.541万亩。积极打造梨花谷、红河谷、戈贾森林公园、牛奶小镇等旅游项目,初步构建起“一城两谷N小镇”为主体的全域旅游格局,“绿色”也成为个旧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底色。

“治”字上抓突破,强化环境源头治理

个旧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六个标志性战役,不断强化“有项目就有抓手,有抓手就不放手”的意识,2016至2018年累计投入资金约13亿元用于污染防治和督察整改。实施了冶炼废渣调查及分类风险管控项目,制定《个旧市冶炼废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冶炼废渣污染防治的原则和要求,夯实废渣风险防控基础,强化废渣安全处置保障,探索废渣污染防治制度建设,推动废渣风险管控示范。紧紧抓住云南省首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的机遇,深入推进沪滇合作,与上海环科院共建沪滇环保科技合作工作站。制定了《个旧市重点重金属减排计划(2018—2020年)》,编制完成《个旧市沙甸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优化升级实施方案(2019—2020)》,大力推进鼓风炉炼铅企业淘汰、整合,技改符合产业政策的熔池熔炼工艺。邀请云南省19名具有权威的冶金、化工、环保专家对全市68户(包括云锡)有色(化工)行业企业开展综合评估评审工作,并提出优化升级方案和整改建议,推动有效解决环境违法问题和企业合法合规生产、达到行业规范。

云南网通讯员 何静 陈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