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归一,万念俱空

日本历史上是一个尚武国家,据《日本书记》中记载,第二代绥靖天皇就是一个练家子,武艺超群,第十代崇神天皇之子丰城命更是剑法出色。皇家尚且如此,民间就更不用说.

日本剑道 - 心神归一,万念俱空

战国时代战斗中必须掌握的武术有武艺四门和六艺,武艺四门指弓、铁炮、兵法(刀和枪)、马。六艺为弓、铁炮、剑、枪、马、柔。到了江户时代,日本的武术发展细化成了“武艺十八番”,和中国的“十八般武艺”十分相似,包括马术、弓术、枪术、剑术、短刀术、拔刀术、薙刀术、炮术、手里剑术、十手术、捕手术、棒术、护术、锁镰(带锁链的镰刀)术含针术、柔术、水泳术、忍术。

而作为日本武术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剑术更是源远流长,其创始人为日本景行天皇之子日本武尊。到公元4世纪,常陆国鹿岛的国摩真人创出了“出神妙剑”的剑法,这就是有名的“鹿岛之太刀”,后世流派多源出于它。

日本剑道 - 心神归一,万念俱空

平安时代,在桓武天皇的倡导下,日本建立武德殿,武人于此练武练剑,并于每年的5月5日在此举行比武大赛。

赖朝歼灭平氏家族建立起镰仓幕府后,武土成为社会和政治的主角,推动了剑术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战场的经验总结出了很多使用方法。根据镰仓时代的文献记载,大向、小左右小手、幌突、高股、胴、股、大袈裟、小袈裟、车切、唐竹割等技法开始出现,刀法开始体系化,其教授方法也逐渐统一,这些技法被后人所吸取,成为不同的流派。

室町时代中期后,日本的百姓也开始习武,一是为了保卫家园,另外凭借高超的剑术谋求官职。此时在作战时的战法也以密集型为主,枪棒等长武器反成为累赘,更有伤及战友的危险。当时一位名叫小田孝朝的人根据实战的理论与经验,创出大刀实战的技法,称为小田流。此后日木剑法开始分化成不同的流派向后代延续。

日本剑道 - 心神归一,万念俱空

室町时代的饭筱长威斋家直被称为日本剑道之祖,他青年时曾仕官,后辞官一边修行神佛道。一边钻研刀剑、枪矛、薙刀等武技,然而到60岁时仍苦无心得,遂又在香取神宫境内继续苫研剑理,并以树木作为打击的对象,3年后终得剑之奥义,创“天真正传香取神道流”剑派。其弟子松本备前守、塚原土佐守、上泉伊势守、师冈一羽斋等都被后世尊为剑圣。

在室町时代末期还有一个著名人物,就是宫本武藏,他创立了二刀流的剑法,即打刀和胁差配合使用的刀法,据《五轮之书》中记载,武藏自十三岁初与人争斗,60多年里从未失利,而且其对手皆非一般人物。

日本剑道 - 心神归一,万念俱空

从室町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木剑道发展的黄金时期,武士之间的相互争斗加速了日本剑术的发展。当时剑道被称为“兵法”或小兵法”,代表性的流派有神道流、影流、中条流等,在江户时代中期,直心影流的长沼四郎和一刀流的中西忠藏等人发明了接近今天剑道的护具和竹刀,从此剑道开始了穿着护具用竹刀进行实战的练习方法。德川幕府时代,为维持治安日本朝廷在各地设立了讲武所,在进一步弘扬日木剑术同时,武士道的精神作用也得化到进一步深化。

日本剑道 - 心神归一,万念俱空

日本剑道讲究心神归一,在《五轮之书》对习剑之人的心理要求是无邪、无欲、无悔无神,以心观敌,则明而鉴:以目观敌,则迷而疑。能够练到万念俱空,是攻敌的一大秘诀。

日本剑道 - 心神归一,万念俱空

明治9年(1876),受欧美文化的冲击。日木发布“废刀令”,日木剑道走向衰退。明治12年,日本重新恢复剑道训练,其后,剑道得到更进一步普及。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剑道练习被再次禁止,直到1950年才重新恢复,但是此时的剑道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体育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