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抠门吝啬,但掏钱办教育慷慨无比,结果山西教育全国第一

阎锡山抠门吝啬,但掏钱办教育慷慨无比,结果山西教育全国第一

阎锡山在民国时期岿然不动,独霸山西长达38年,是名副其实的“山西王”。阎锡山非常吝啬抠门,这是晋绥军所有军官的共识。周玳是阎锡山的炮兵司令,他对阎锡山的抠门印象深刻,他说:

“‘钱鬼子’出身,算盘打得最精,总要把敌我双方的力量,放在戥子上称了又称,只有在自己的力量大大超过敌人的时候,他才会明白表示态度。” 周玳没有说错,阎锡山就是很抠门,可我们发现阎锡山在治理山西期间,对一件事非常慷慨,不惜一掷千金,这就是办教育。

阎锡山抠门吝啬,但掏钱办教育慷慨无比,结果山西教育全国第一

在中国近代教育历史里,尤其是义务教育,阎锡山堪称是第一人。阎锡山无比重视教育,他多次公开表示中国之所以落后,原因就在于国民素质不行,“今日中国四万万人,不及他国二千万人者,因多数人无知识,一个人抵不住一个人之故。”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而阎锡山在民国时已经真正践行了这句话。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需要钱财的。阎锡山想尽办法来筹措教育经费,在他看来:“世上万事都可省钱,止有出钱教子弟求学,是与自己后人积钱的法子。故此钱万万不可吝惜,纵然自家现时没有学生,也断不可出异言,要知学校是永远的,无论谁家将来必有子弟入学。”

阎锡山抠门吝啬,但掏钱办教育慷慨无比,结果山西教育全国第一

有钱,也愿意推行义务教育,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愿意将适龄孩子送入学堂呢?阎锡山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就是向全省大量印发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小册子《人民须知》便横空出世。在小册子里,阎锡山组织编写了人人都可听懂的话语来描述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比如,《人民须知·民智篇》就用无比通俗的语言描述教育的重要性,“国民学校的功课,就是修身、国文、算术、体操、图画、手工等事,有四年功夫就毕业,学下算盘、写信、记账的本事。稍有钱的,再上高等小学校;实在穷的,也可自谋生活。”

阎锡山抠门吝啬,但掏钱办教育慷慨无比,结果山西教育全国第一

义务教育能否推动,阎锡山认为地方官员是关键因素。阎锡山将山西各地义务教育水平高低,作为官员政绩的考核目标之一,“区长、村长、闾长等,多设几座学校,就是区长、村长、闾长的义务。”

有了前面两点措施后,阎锡山还制定了奖惩措施,提高优秀老师的待遇。对于那些无故不让孩子读书的父母给予惩罚,连当地官员一并受罚。对于参加义务教育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小学一律不收费,较富裕的地方每学期象征性地收取1元。

阎锡山抠门吝啬,但掏钱办教育慷慨无比,结果山西教育全国第一

在阎锡山的多种措施推动下,从1942年开始,山西全省适龄孩子的入学率每年达到了8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前后三次实地走访考察山西教育,他感慨道:

“不能不佩服山西对于义务教育之忠实努力,自从民国七年开始试办,到了现山西省100学龄儿童中已有70多人在国民小学里做学生了。山西之下的第二个省份(指江苏)只有20%多。可见,真正实行义务教育的,算来只有山西一省。”

参考资料:《阎锡山传》、《阎锡山与山西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