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时候,人民发明了哪些奇技淫巧的东西?

不才讲史


“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奇技淫巧第一次出现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里,是在孔子编纂的《尚书·泰誓下》。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帮败家子儿,为了泡妞,整天研究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在先秦历史中,上至天子、下至黎民,都必须遵守的约定是祭祀。如果有人违反这个约定,那么,就会有人以“戎”来强迫他遵守。这就是古人所崇尚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换言之,古代那帮有钱又有闲的花花公子为了泡妞,研究诸多“奇技淫巧”之物。第一代有技术含量的“奇技淫巧”,当属对玉器的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玉琮。

上图这个玩意儿就是玉琮,它有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玉琮王!论个头儿、论吨位、论颜值,它都是玉琮家族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如今看来,这块儿“玉疙瘩”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拿个切割机,再找个钻孔机,按照尺寸,估计十分钟就能切出来一个。

玉琮王通高8.9cm、孔外径5cm、孔内径3.8cm;上射径17.1—17.6cm、下射径16.5—17.5cm,上下误差不到0.5cm。

要知道,这件文物是5000多年前的良渚人制作的!

良渚文明处于新石器时代,那会儿并没有什么金属切割工具;一切切割、打孔,都要靠手工完成。当然了,用比较硬的石头在玉上面打磨,完成这件玉琮,难度并不是太大。但是,请看这件文物的细节。

上图是玉琮王的正脸儿。

阴刻、阳刻;直线、曲线、平行线;头戴巨冠偌大的人脸,以及位于躯干处的兽脸。

似乎不太直观。

这张图片是玉琮王手绘图,上面是一个人面兽形图。在玉琮王的每一面都有两个这样的兽形图,每个直角处也有两个兽脸。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每一个兽形图都一样,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根据考古研究证明,古人切割、打磨玉器,靠一种名叫“解玉砂”的石粉。

将一根绳子浸湿、蘸上解玉砂,然后对将要打磨的玉器进行来回的摩擦。通过无数次的摩擦,玉器最终呈现出古人想象中的模样。

试想一下,玉琮王需要进行多少次打磨?

再来看看其他玉琮的细节。

所有的玉琮,线条很少出现中断。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空隙、它们的粗细几乎一致,看看这两张图片,再想想古人是如何打磨出这样的玉器?

良渚遗址一共发掘出多少件这样的玉琮呢?

没有人可以说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从清朝开始,良渚遗址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有玉琮被发掘出来。英国大英博物馆,就藏着一件在清朝时期被掠夺过去的玉琮。

这件玉琮高49.7cm,共有19节;上端宽6.9cm,下端宽6.5cm,中间圆孔直径5.2cm,上下误差不到0.5cm。

仅从这些数据就可以想象这件玉器的制作难度。

然而,即便它制作难度堪称逆天(对于古良渚人来说),古人还是把它做出来了,而且还做了一对儿。除了大英博物馆的这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一件相似的玉琮,高度、直径都差不了多少。

遗憾的是,直至今日,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这件玉琮,仍是世界上最高的玉琮。唉!国家积贫积弱,文物也跟着倒霉啊!

良渚人对玉琮似乎有极高的兴趣,在良渚博物馆,一共有多少件玉琮呢?

这么说吧!对玉琮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博物馆去欣赏,每件玉琮前面逗留一分钟,估计一天就甭看别的了!

展出的玉琮,仅仅是冰山一角。

古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制造玉器、尤其是玉琮呢?

通常的说法是古人“礼天敬地”,玉琮内圆外方,恰合天圆地方之理。然而,这种说法是在商周时期,而玉琮的出现要比商周早1000之久!“礼天敬地”虽然说得过去,终究有些牵强附会之感。

到了汉朝,玉琮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之际,再次来了个回光返照。

这件金缕玉衣出自满城汉墓,是中山靖王刘胜的死后神装。

至少到汉朝为止,古人对“玉器”仍然有着莫名的狂热!不过,金缕玉衣与玉琮有什么瓜葛呢?

仔细看刘胜的胯部,那个圆圆的、大大的玉器,它也是一件玉琮改制。据专家推测,这件玉琮的历史,要比刘胜所处的年代更加久远。

换句话说,刘胜胯部的玉琮过曾经被用来“礼天敬地”,如今用来“犁田茎地”。这粗细大小,刘胜当配得上“西汉第一种马”的称号!

怪不得,《尚书》说“技巧淫巧”是用来“取悦妇人”,古人诚不我欺也!


祗树


看了些回答发现说了些木工制品但没说到木工工具这块。

我老爸是个传统木匠,鲁班祖师爷留下的一背篓工具一样不少。长中短锯子、各大小凿子、刨子锤子就不说了,我来说两个工具。

1,墨斗(如图一)。好家伙,小时候最喜欢拿这个到处弹弹弹,我的脑袋也被老爸弹弹弹。回到正题,看图示巧妙的设计。线经过墨盒到摇柄的卷线仓,只要墨线出斗必定会上墨,入仓收墨。使用时一端固定线锥,移动墨斗对好测量物,轻弹两下墨线就在木料上留下笔直的一条线。有了这步,后面锯板、凿孔就不会偏。

2,牵引钻(如图二)。这个可是力学的应用啊!钻针、固定箍、重心块让它具备钻孔能力。更牛的是上面穿过轴心孔的绳和横杆,旋转几圈后往下压,钻针钻孔的同时绳子释放后又反绕,再往下用力又钻孔。并且两次钻孔的旋转方向是反的,木屑随着就出来了,都不用手工清理。




键鼠侠


古人真的是很有智慧的,我在博物馆看到一个折叠凳子,竟然是用一整块木头做出来的,整个凳子,没有一个铆钉,连其他的什么结构都没有,我想,在做出凳子之前,得运行了多少脑回路的构思啊,还有在瓶子里刻画,比如说鼻烟壶,真是太精细了。


二十二甘雨


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奇技淫巧”这个词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点误解,会认为有些少儿不宜。“奇机淫巧”这个词一般指的是那些主流思想认为没用,华而不实的雕虫小技,是一个确确实实的贬义词。


新朝的青铜卡尺

如今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坐长途火车,但是却因为没有提前购票而买了站票,这种时候往往就非常需要一件东西——折叠椅。折叠椅产生于中国古代,其本身形状和其他材质方面和现在相差无几,但有一点却是例外,如今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古代确实有钱人家的家居物品,并不是人人都有。

前些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进行挖掘活动时,找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新朝的一把青铜卡尺,经研究发现:这把卡尺除了精度上的丝毫差距之外,其他的形状等方面几乎跟现在的游标卡尺没有任何区别。虽然如今的我们花一些钱就可以随便买到,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的青铜卡尺确实罕见,不得不令人惊叹。



历史上最早的煤气灶

最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出土于商朝遗址中的一些食器,考古学家在商王武丁皇后妇好之墓中曾发现了一些摆放有序的食器。这些食器形状不同,有碗状、方格子状,以及其他一些形状,并且用泥土连接在一块,形成了一个原始粗糙的“煤气灶台”。3000多年前的商王朝就能有这样的物件,属实让人佩服。


除此之外,咱们老祖宗还有很多有趣的发明,不过在当时看来并无大用,便被称作了奇技淫巧的东西。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说到老祖宗发明的奇技淫巧的东西,那真的是太多了。我们都知道,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发明的东西,确实让我们今天为之汗颜。不可否认,他们很多巧夺天工的发明,截至今天已经流失了很多。

下面我们选最为主要的来盘点一下吧。

折叠椅

这么高大尚的折叠椅是不是很现代化,看上去很舒服。事实上这个椅子,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普遍了。

你可以说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在上面睡觉,还可以在上面方便,当然了你若是想在上面做其它的动作,也不是不可以。

总之,有了这一把椅子,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在什么地方,就可以在什么地方。

冰鉴(冰箱+空调)

这个冰鉴是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里出土的。他的功能有两个,一个就是储藏东西,相当于冰箱。另一个就是空调的功能,因为他的盖子上有小孔,从小孔里可以散发出冷气来,这样还就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

你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不是很聪明呀。可以说现在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成果,都是从老祖宗哪里得来的启发。

当然了这个材质为青铜的笨重东西,都是贵族才能用的起的,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也没有地方能买得到。

是不是很高大上的一种存在。

春凳

听名字我们就知道这个凳子是在春天里用的,大家都知道春天一到天气转暖,老百姓又没有降温的东西。

所以,大部分就会带上一个这种凳子,既可以在上面坐着,又可以在上面躺着。是不是用起来很方便。

这种春凳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主要是我们有了取代品。

再说了现在若是带上这样的凳子出门,容易交不到朋友的,是不是?

但是,想想古人,他们在用这个的时候,是不是很帅?

木牛流马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主要是用来运送粮食的。

据说这个木牛流马自己就能够走,每天还能走20里地。只不过它的制作工艺和原理,我们现在已经搞不懂了。

马桶

这个蹲式马桶,是不是现代感十足。我们现在的马桶设计,估计也是受它的启发。可能你不知道,这个马桶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就开始使用了。

图片上的这个马桶,就是从汉代梁孝王刘武的墓室里拍摄到的。你看古代人的生活,是不是早就很现代化了。

对了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发明的奇技淫巧的东西?


史学达人


一说奇技淫巧,大家总能想到冯小刚,因为冯导曾说自己的作品就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福垊给您透露一下,这话最早其实是周武王怼商纣王的。在《尚书.泰誓下》,周武王怒斥道:

今商王受(纣王)……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姬发这话就是批评苏妲己她老公胡作胡为,就喜欢搞些新花样逗女人开心。近代以来,咱们对西方科技都藐视地笑他们是奇技淫巧,古人的意思就是“洋会玩”。福垊总结一下,奇技淫巧是个贬义词,其意思就是逗小孩、泡女生的装×神器、装×神技,这是让玩物丧志的玩意或技能。比如今天的泡妞的小魔术,就是古人所说的奇技淫巧。咱们对奇技淫巧总会说城会玩,但您要了解古代的大招,您会后退三步,大呼:古神玩!会玩算什么,古人是神玩,惊得您,只会说:神了!就服你!不过,这个奇技淫巧,最后还玩出了悲剧。就让福垊带您见识见识一下吧。

阁下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自古以来,多少人都有上天的翱翔的梦想。如鹰击长空,似大鹏高飞。被于誉为我国航空第一人,就这样华丽登场了。他就是万户,就是万户侯的万户,这么霸气的名字,不是真名字,而是朱元璋封他万户。他本来只是一个求长生炼丹的,可在一次炼丹爆炸中受到的启发。他和他的弟子发明了武器,吴王朱元璋攻下婺州(金华)后,带的火器和弟子来投,屡见奇功,被封为万户侯。



他的真名叫陶广义,明太祖御赐其名为成道,大概是希望他能够修仙成道,成为飞人。1390年,老大爷的他脑洞大开地创造了一件飞行神器,他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只见这个飞行神器表面来看是一把椅子,但椅子绑有47支火箭。为了安全,他让仆人将他捆在椅子上,他两手各握一只大风筝。仆人觉得又好玩还刺激,就是担心发生意外。可老万户一定要飞,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老陶在椅子下方周围绑着火箭,将身体固定在椅子上,他肩挎巨型大翅膀。他是通过火箭的推力加上翅膀的浮力,来实现大鹏展翅高飞的梦想。不能不说,他的脑洞大开还是有科学依据的,然而哪有试验一次就成功了呢?



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成道就像修仙成道一样飞起来了。大家欢呼雀跃,第二排火箭也自动引燃,只听一声巨响,这件飞行神器炸了。风筝断了线,跟椅子一体的陶成道,从高空跌落,然后也就没了然后。他也是拿生命为科学献身,尽管他失败了,但他的创新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为纪念他探索飞行的忘我精神,特将月亮之上的环形山,命名为万户,英语是wan hoo。


福垊


奇技淫巧在古代就是非“正常”的成就。

奇异而精致的制品:《尚书·泰誓下》记载: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商纣王为取得妲己一笑,竟发明了“炮烙之刑”,于膏铜柱下加炭生火,让有罪之人光着脚在上面爬,因疼痛难忍,堕入炭火之中,被活活烧死。

奇特而精巧的技艺:《元史·阿沙不花传》: “以蹴踘而受上赏,则奇技淫巧之人日进,而贤者日退矣,将如国家何?”

“以蹴踘而受上赏”,说的是踢蹴鞠的技术高超,受到皇帝的奖赏,这里的奇技淫巧指的就是人的技艺了。

在古代那些技艺出奇、精巧之物数不胜数,我在这里分别列举一个代表。

出奇的技艺:画物能动绝技

《古今秘苑》一书中记载:用老鹅胆一只,不可见水,灌一钱明矾粉于胆内,悬挂于避光通风之处,然后用此胆磨成汁调颜色作画。用这种方法画的画,日则不见,夜则明显;晴则不见,阴则明显。画中的人物能慢慢行走,栩栩如生。

精巧的物品:五脏俱全的铜人

宋代野史《宋稗类钞》记载:章叔恭在襄州任副职期间,曾得到一尊医生试针用的铜人。此铜人是精铜所制,五脏俱全。体外显示人体穴位的小孔,一应俱全,小孔旁还标出穴位名称。这是为病人针灸治疗前,试针所用。

在铜人的穴位内装有水银,外面用石蜡密封。刺中穴位则针入而汞出,稍有偏差则针搁阻而不入。这样用以试针或练习,可以帮助医生找准穴位,判断深浅,这真是神器一件。


按史索骥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宝贵财富,包括物质和精深方面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有着神奇的发现,同时也为先辈的智慧感到惊讶。不过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古代人在房间中还是有很多的“奇技淫巧”,这些令我们大开眼界,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在清朝时期曾经出现过一种桌子,古代人称之为七巧桌,简单理解和我们现在的七巧板有些类似,因为在古代很多的设施都完善,他们经常用到桌子,为了方便, 他们就将桌子拼凑在一起,如果不用收起来的话就是一个单独的桌子,不过这样的东西在古代只有那些富裕的家户才能用得起,穷人想都不想。

还有一种发明,现在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有,那就是马桶,其实这种东西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的马桐是用石头做的,有些富裕的家庭为了追求舒适度,他们会在上面铺上一层丝绸,这样坐上去既舒服在冬天的时候又不会太冷。当年,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曾经给她定做了一个马桶,不过这个马桶出了正常的作用之外,还会有淡淡的香味,这就使得在方便的时候不会出现异味。袁世凯也是凭借这个在仕途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另外一种发明就是凳子,在古代时候他们有一种“春凳”,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在吃饭的时候都市蹲着或者跪着,极为不便,于是就有人研究出来这种凳子,这样人们再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坐下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坐在上面乘凉,和现代的沙发功用很类似,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思想的 进步,他们就将这作为嫁妆,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一块陪嫁过去,这种发明在古代有着很高的地位。

所有的这些都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当然还有很多的发明远不止以上所列举的这三个,总之看了之后不禁让我们对古代人产生一种深深的佩服之情,不知道各位还知道有其它的什么发明,欢迎留言讨论。


冰消水寒


说到奇技淫巧这个词,大家一定不要对它想入非非,实际上它是指的巧夺天工的发明。我们都知道古人的智慧,是相当的高明的,那么,古人都发明过哪些高明的东西呢。

下面我们选最为主要的来盘点一下吧。

折叠椅

这种东西大家肯定不陌生,是不是很时尚很前沿,其实它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被发明了。

我们看到的这个椅子还是折叠式的。平放下来,就可以当床用。在上面睡觉那是相当的舒服的。

椅子的用途平日里当然是用人坐的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椅子的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缝隙。这个缝隙,其实是让人在上面方便了,等同于你有了这样的一张椅子,吃喝拉撒就可以全部在上面渡过了。

你看古人是不是很聪明呀,这个椅子放在现在,还是一样很时髦,一点都不过时,有没有。

冰鉴(冰箱)

冰鉴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冰箱,里面放上冰块,然后把食物放进去,这样就能起到保鲜的作用了。

这个冰鉴是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里出土的,材质就是青铜器,这个东西一经出土,就震惊了考古界,看看古人们,其实他们很早就制造出来了冰箱,这智商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大家看到没有,冰鉴的顶部有盖板,上面开有双钱孔,既是抠手,也是冷气散发口,散发出的冷气可以使室内凉爽,起到类似空调的作用。

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很高大上,又可以冷藏食物,又可以降温。真是夏天之必备神器。

木牛流马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它是诸葛亮发明的,打仗的时候用来运送粮食。不需要人工,它自行就会走路,只不过就是速度有点慢,每天可以行走20里地。

可以说木牛流马的出现,大大的稳定了战争时期的粮食供应。不过很遗憾的是,它制作的原理没有保留下来,所以,这个东西算是失传了。


汉史趣闻


什么是奇技巧淫?也叫做是奇技淫巧,古书《尚书·泰誓下》记载:“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大致意思是说发明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专门用来愉悦女人。今天就来讲一下慈禧太后发明的两个核桃。


想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为了保住小命,来了一场庚子西狩,说白了就是往西边逃命。不过慈禧毕竟是太后,就算是逃命,也得讲究排场,也得带上大大小小的东西。

这其中,光是专门给慈禧用的东西,就有十几个车马厢。慈禧太后在前面跑,后面这些车马相跟着。而这十几个车马厢当中,有几个还专门用黄布盖着。

不仅如此,这几个黄布盖着的车马厢,可谓是守卫森严,旁边站着几个士兵左右不离。这里面不是别的东西,是慈禧太后平时在闺房里的东西。

要知道当时慈禧太后年龄不小了,正所谓人老珠黄,想要留住昔日状态,只能靠着化妆来支撑。不过,越害怕什么,越来什么。这走着走着,就突然出现意外。

原来刚从北京跑出去的时候,因为担心八国联军的人追上来,所以经常是走小路不走大路。结果遇到一条河,河上面有一座桥,这座桥年老失修,但是勉强能够通过去。


不过西逃的人太多,慈禧太后先行通过没什么问题,但是等到这一队车马过去的时候,只听哗啦一声,这座年久失修的桥塌了一小部分,车马直接歪到了一边。

再加上周围的侍卫都是大内高手,可谓是眼疾手快,伸手一拖,倒是没有让这些车马全部掉下去。不过,手忙脚乱之下,有一个抽屉没有盖严,从车马上滑了下去。

“哎呀呀,这可如何是好,会不会丢了什么东西呢?”专门看着这辆车的侍卫瓦喜一脸的害怕,因为如果丢了什么东西,他的小命不保。

听到后面的动静,整个车队的负责人贝勒萨博哈走了过来。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他也吓得不轻,一脚就把瓦喜踹在水里:“要是真出了问题,我们这一个车队的人都要跟着你受罪。”

随后,萨博哈骑马跑到前面,追到了一位大内太监的身边,低声问道:“劳驾问一下,太后后面那块黄布盖着的车厢,里面有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刚才掉下去一个抽屉。”


“哎呀呀,你们这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近几天,太后心情都不好,我看你们是直接往枪口上撞。”老太监毫不客气的骂着萨博哈。“在这给我好好等着,我去问一下。”

没过多久,老太监回来了,满脸愁容的问道:“我问你,抽屉里面的两个核桃还在不在?”

萨博哈回答道:“核桃?整个抽屉都掉进去了,哪里见到什么核桃?”

“完喽,完喽,赶紧回去给我找,如果今天晚上找不到,等着杀脑袋吧。”没有等到萨博哈回话,老太监转身就走。

看到事态的严重性,萨博哈转身骑马回去,张罗周围所有的人,立刻下河去摸。当时已经10月份了,山沟里面的河水刺骨的寒冷,但是没办法,总比脑袋搬家好。


这从中午一直摸到晚上,终于在下游挺远的地方,摸到了两颗核桃。不过拿在手里面,感觉有点不对劲。两个核桃光滑无比,似乎用了很久,但是并不知道用处是什么。

在水里洗了洗,萨博哈小心翼翼的捧着送给了老太监:“您看看这核桃对不对,是不是太后丢的。”

只见老太监没好气的说道:“你在这等着,我去给你问问。”没有一会的功夫,老太监从里面出来了。“刚才给你问了太后的贴身宫女,算你们运气好,这次小命保住了。”

又辗转了一段时间,慈禧太后终于来到了西安。来到西安之后,慈禧太后的心情大好,决定论功欣赏。而这其中,还有一份萨博哈的功劳。

由于萨博哈找核桃有功,慈禧太后就把自己的贴身宫女赏赐给了萨博哈。新婚之夜,萨博哈也顾不着床笫之欢,非要问个明白:“那个核桃到底是干嘛的,为何这么重要?”


宫女本来不想说,毕竟是闺房私事,而且还是太后的闺房私事。然而转念一想,现在嫁都嫁过来了,有什么不好说的?

只见宫女说道:“这核桃来的不容易,虽说是普通核桃不假,但是这核桃的外皮,是我和几个姐妹轮流用肚皮磨出来的。因为太后老佛爷老了,两个腮帮子都已经凹下去了,平时不好化妆。化妆的时候,只能塞上这两个核桃。”

“听说你还把这个核桃丢了,可把我们几个姐妹吓坏了。当初为了磨出这两个核桃,我们姐妹花了几个月时间,肚皮都磨破了好几次。”

听完了这些,萨博哈内心感慨道:“大清不亡,天理难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