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永恆的威脅:饑荒、病菌與戰爭

人類永恆的威脅:饑荒、病菌與戰爭

病菌、饑荒和戰爭從未走遠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寫道: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病菌、饑荒和戰爭都已經被攻克。

從樂觀主義者角度來看,確實是這樣,絕大多數的人類已經忘記什麼是飢餓,更多的人類不知道什麼是飢餓。對於戰爭,由於確保互相摧毀原子彈的存在,人類之間大規模的戰爭看起來也不太會發生。對於病菌,尤瓦爾·赫拉利似乎有點兒過於樂觀。儘管人類破解越來越多的生命密碼——基因,也已經朝著長生不老的方向前進,然而新冠病毒的出現卻讓人類看起來又是那麼的脆弱。似乎也在提醒著我們人類並沒有擺脫一直以來的三大威脅:饑荒、病菌和戰爭。

1、饑荒從未遠離

2020年春節剛過,記者在北京西客站採訪一位年輕人,問他為何匆匆回城,年輕人說:“病毒的致死率是2%,不吃飯的致死率是100%”。

大多數人並不覺得年輕人是真的“沒飯吃”,只是有點兒玩笑的意味,畢竟我們已經告別“飢餓”半多世紀,對於“饑荒”的記憶過於遙遠,或者根本就沒有“飢慌”的記憶。即便知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那種體驗多半不是沒得吃,而是為了減肥瘦身。

對於“饑荒”最不能理解的人,大概是1700多年前的晉惠帝。當大臣告訴他今年糧食欠收,老百姓正在餓肚子時,他說:“何不食肉糜?”

所以,當有人聽到年輕人說“不吃飯致死率是100%”時,和晉惠帝聽到老百姓在餓肚子時,心情是一樣一樣的,他大概會說:“你呆在家裡佔外賣不就行了!”

目前為止,全球仍然有10%的人口生活在極度貧困線以下,也就是每10個人中就有一人每天的生活水平不足10元錢。中國預計在2020年完成全面扶貧,我們稱這是一次“攻堅戰”,可見是有難度的。

等我們全面消滅了極度貧困人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原來極度貧困的人們可以擁有每天12元錢以上的生活水平——12元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只要食品價格上升10%,許多人就又輕輕鬆鬆返貧了,更不用有點意外什麼的了……

饑荒從未遠離,是因為人只要活著就每天都需要吃飯。2016年中國尚要7000萬人要扶貧,這些年儘管扶貧成績巨大,也僅僅是做到讓所有人達到每天12元左右的最低生活水平,而這個水平的抗風險能力是極低的。

即便是吃飽飯的人們,也並非高枕無憂,否則就不會有人去超市搶購食品了。2020年,中國進口糧食將突破1億噸,人均進口達到了71公斤。哪一天,如果因為自然災害或者戰爭,國外的糧食也不夠吃了,我們很快就會變得捉襟見肘。

我們希望永遠不要有戰爭,也希望永遠不要有人類無法戰勝的自然災害,但這只是希望。

此刻,在不遠的中東地區,沙漠蝗蟲已經氾濫成災,當地的人民已經感受到飢餓的威脅正逼近……而中東和非洲的大規模荒漠化也將帶來饑荒,其規模將遠超20世紀發生過的任何一次饑荒。

2、病菌如影相隨

《時間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現在的“人類”已經接近於神了,甚至超過了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我們現在可以坐飛機在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甚至還能去外太空,去月球,這些在古人眼裡只有神能做到。古人拜龍王,希望風調雨順,現在人們已經修建了巨大的水庫,並裝自來水直接裝到家裡。古人拜太陽神,希望永遠光明,現在大城市一整夜都是燈火通明……古人得了病希望得到神的庇佑,現在人們會去醫院,古人無法理解的病理,無法看到的細菌病毒,現代醫學已經解釋得清清楚楚。

人類似乎距離神只有一步之遙,隨著科學的發展讓人類永生似乎也不是絕無可能,只是需要重新定義“人類”。但是,在改變“人類”的定義之前,人類在本質上還只是一種高等動物,或者說與其它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別——至少在病菌眼裡是這樣。

我們無法驗證神是不是會被病菌感染,但是人類肯定是會被病菌感染的,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還是如此。

無論人類發明多少的抗菌藥,抗病毒藥都無法阻止自己被病菌感染,因為病菌是會進化的,而人類面對病毒的進化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同步進化,二是用藥物抵抗。

“同步進化”意味著接受病毒的感染,從而讓自己甚至後代都獲得免疫力。用藥物抵抗顯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對一些致命性病毒尤其如此,但由於人類本身並沒有進化,當這類病菌進化到一定程度使我們的藥物無效時,人類付出的代價也將非常之大。

隨著人類濫用抗生素,細菌不斷地進化,已經進化出了超級細菌,一般的抗生素都殺不死這類超級細菌,而這種情況只會惡化。

人類在全球養了數百億的雞、鴨、牛、豬、羊等動物,這些動物本身也是病菌的攜帶者,所以禽流感、豬流感、瘋牛病的爆發並不是過去時,而是進行時。

我們知道野生動物身上有許多的致命病菌,我們不去碰他們並不代表這些病菌會消失,而是在悄悄地進化。就像饑荒年代,人們捉老鼠吃,而鼠疫也往往隨著饑荒一起爆發。即便我們不吃野生動物的肉,但我們不可能永遠都不接觸它們,因為它們就在我們身邊。

相比於過去,現在人們可以幾小時內到達全球任何一個地方,以人為宿主的病毒的傳播速度快於以往任何一個時代。而城市化的發展,讓人們的聚集也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比爾·蓋茨在 TED 做過一次演講,他認為,在未來幾十年裡,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殺掉上千萬人,那更可能是個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戰爭;不是導彈,而是微生物。


3、戰爭箭在弦上

越來越多的人可能認為原子彈時代,大規模戰爭已經不可能,但事實是絕大多數國家都花了最大一筆預算在軍事上。

2019年全球軍備開支1.73萬億美元,其中美國花費了7160億美元的國防開支。7160億美元什麼概念?要知道全世界GDP超過7000億美元的國家不到20個,剩餘的100多個國家一年GDP不足美國一年的軍費開支。

在亞洲,印度、中國和日本等主要大國增加國防開支可能會促進全球防務開支的增長。在歐洲,北約成員國也在增加國防預算,以達到佔國內生產總值2%的國防開支目標。除此之外,由於中東地區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因此,它們也對軍事裝備產生了強烈的需求。

在全球安全問題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全球各國政府都在關注軍事現代化的發展,對軍事裝備的需求也在上升。由於世界範圍內國際安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未來五年內全球國防開支可能會有所增加。在2019-2023年期間,全球國防開支預計將增長大約3%,到2023年,國防開支將達到2.1萬億美元。

在軍事不斷高漲的另一面是,全球形勢正在變得複雜化,政治走向極端化。在美國,特朗普領導下的共和黨基本上已經沒有溫和派。在英國,科爾賓領導下更加激進的工黨面對著被脫歐極端分子綁架的保守黨。在意大利,主流政治力量在選舉中失敗後,民粹主義的五星運動和民族主義的聯盟黨團結在一起組成搖搖欲墜的執政聯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和黑森州的一批批選民拋棄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聯盟及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綠黨獲得了較為溫和的社會民主黨的選票,而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贏得大量選票。由於中間派力量遭到削弱,德國繼續充當統一歐洲支柱的能力岌岌可危。

由於短視、激進和缺乏經驗的人獲得越來越大的權力,防止戰爭的支柱被削弱了。在俄羅斯與北約國家的邊境附近出現了自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更糟糕的是,特朗普讓美國退出了《中程導彈條約》,打破了世界幾十年來在核軍備控制方面取得的進展。

如今,就像20世紀一樣,民族主義正在撕裂社會,分裂昔日的盟友,方式是煽動對“他者”的敵意,為有形的和法律上的保護主義壁壘辯護。大國在很大程度上重新採取冷戰時期的姿態,在心理上——甚至可能是在軍事上——為公開衝突做好準備。

世界所面臨的風險還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監管的新技術而加劇,網絡戰已經成為日常可見的現實。由於沒能壓服反對意見,聯合國到目前為止還未出臺針對基於人工智能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的監管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