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銀行借貸的,為什麼好多人不願意用我們銀行幾釐的利息,卻熱衷於網貸?

蔡賢毅


首先你得能貸出來!你以為大家腦袋都瓦塔了,不借利息低的?符合條件的銀行貸款是首選,不符合條件的,只能網貸或者民間高息借貸


風語者0629


說說自己身邊的例子吧,朋友開公司,一段時間需要資金過渡幾個月,第一感覺是借銀行的,結果真借,結果發現不光需要很多遠超貸款價值的高價值抵押物,還需要很多審批手續條條框框的,太繁瑣。後來又去借貸公司看,方便簡單,但就是利息太高。最終還是哥幾個給他湊的錢。所以不是不想貸銀行的款,而是銀行看不上微小企業,設置了太多的高門檻。


冰水也是水


這個問題是從銀行工作人員口中說出來的,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你知道嗎?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誰不願意用銀行貸款?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從銀行貸款比登天還難,不僅門檻高,而且還有各種收費。

退一步講,即使銀行願意降低貸款門檻,向中小企業或個人放貸,融資成本也很高。從表面上看,銀行貸款利率不高,即年利率為6-7%。

但是,如果利率上升,貸款資金就是銀行承兌匯票,還需要銀行工作人員的貸款保證金,需要諮詢費、服務費和福利費等,銀行工作人員藉此機會收取各種好處費。如果利率較低,融資成本為15-18%,如果利率較高,則超過20%。更重要的是,這種需要審批、那項需要審核,市場發展瞬息萬變,等資金下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好的賺錢時機。

這樣一來,融資成本不低於網上貸款,但貸款手續卻比網上貸款繁瑣得多,還需要陪著笑臉,需要說各種好話,誰願意用銀行貸款?

銀行工作人員不願意貸款給中小微企業,是因為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大,如果出現問題,銀行工作人員應該承擔責任。然而,向開發商、大中型國有企業放貸是沒有風險的,這些企業很容易得到幾億、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貸款?如果不是被這些放款人綁架,銀行的貸款風險就會爆發。像萬科這樣的開發商,擁有數千億的銀行貸款,一旦出現風險,將是許多中小企業的貸款總額。

尤其是對國有企業來說,近年來,在處置殭屍企業的過程中,消化了多少不良貸款?如果將這些不良貸款用於中小微企業,可以扶持多少中小微企業,增加多少就業崗位?就因為這些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好多人不願意去銀行貸款。

因此,不是中小微企業和個人不願意去銀行貸款,而是銀行不願意給中小微企業貸款,他們剝奪了中小微企業在銀行貸款的權利。因此,應該解決的是銀行的信貸理念和服務意識,而不是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貸款意願。


百元理財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銀行的借貸手續比較繁瑣,需要不少資料,而且通過率可以不是很高,而且不少人在銀行很難貸出錢來。


接著說說網貸,網貸因為走線上操作起來比較方便,需要填寫的資料很少,通過率高所以網貸相對來說比較火一點。當然網貸大多隻針對小額貸款,比如一千到一萬左右,大額貸款的話銀行還是首選,很少會有人為了幾千而去銀行貸款的,都選擇網上貸出來應急一下,現在市面上坑人的網貸很多,但是也不缺乏向支付寶借唄這樣利息低的產品。


銀行小額貸款相對的產品也比較少,這不有信用卡嘛,信用卡其實和網貸差不多,利息的問題,都是應急用的錢。

最後,我還是要提醒現在的年輕人 網貸不要碰,如果真的沒錢了儘量找大公司平臺借貸,小公司借貸平臺一律別碰,很多都是套路貸一沾的話,他們要狠狠宰你一刀,很多都是吃人不吐骨頭,切記。


財經浪點


銀行都是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理性消費,不要攀比性消費、超前消費,如果是因為投資失敗、家庭變故等情況,徵信沒啥大問題的,不要貪圖簡便,直接上手擼網貸還債、過渡,可以跑跑銀行看看,5、6個點的貸款產品還是有的;網貸,20來個點算良心,七七八八保險費什麼的算上,30來個點都不是事兒;這年頭,在網貸的泥潭裡掙扎的不在少數,四大行可能接地氣比較難,但是地方性的銀行,可以嘗試性的給這樣的人一次上岸的機會,放寬一點徵信要求,哪怕7、8個點,也是比網貸靠譜多了,雙贏。


侃侃車雲


我相信任何一個人如果可以通過銀行借到錢的話,一定不會去借網貸。我覺得這個問題,似乎是一個現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我不知道你們銀行信貸部,是否真的瞭解目前普通人和私有企業的真實狀況,如果真的瞭解的話,我相信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一、銀行的貸款

目前通過銀行貸款最有效的貸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個人信貸,還有一種就是抵押貸款。我必須得承認目前銀行也做了一些金融改革,推出了一些個人信用貸款。但是銀行推出的在網上申請的這種貸款,本質上跟網貸是一樣的,甚至有的銀行APP的利息比普通網貸還高,例如某安的利息已經定格接近24%了。

如果要去銀行櫃檯辦理那種所謂的幾釐利息貸款,必須是國家政策扶持的貸款項目,例如房貸、裝修貸,抵押貸款的利息都是非常高的,而所謂的中小企業的流水貸,就如同“愛情”一樣,總是聽說有,從來沒有親眼見過。

我在前幾年因為資金週轉問題,找銀行貸款,說是有個中小企業流水貸,結果拿出每個月幾百萬的流水,卻說沒用。讓我用員工做工資貸,要不就把房子抵押做貸款。而抵押貸款的手續只複雜,時間之長,真是讓人要崩潰的感覺。

二、網貸

像騰訊、阿里巴巴推出的貸款,額度多的也有十幾萬,對於大多數個人來說是夠了,雖然利息差不多1.5分,但是操作簡單,而且不需要任何抵押。

1.5分的利息,相對於3-7釐的貸款高了2-5倍,正常人當然願意選擇利息更低的銀行貸款了。但是銀行貸款忙活個把月,最後還不一定能夠貸下來,浪費時間不說,如果有急事,還會耽誤事情。

三、服務不同

銀行的信貸部分根本就不會去問個人或者中小企業需不需要貸款,更不會去跑這個市場,通常只會做錦上添花的事,絕對不會去雪中送炭。

我自己知道的情況是,銀行信貸基本只找業績好,不愁錢的大企業、大單位。我讀書的時候,市重點高中要建新校區,市裡的銀行各個去掙著送錢。但是這個情況,我從來沒有看到發生在中小企業身上。

網貸雖然也稱不上多主動,但是至少能夠知道自己是否有授信,是否可以貸的出來。很多人都可以在遇到急事的時候零時救急。


小漁的創業信條


網貸的利率普遍來講要比銀行利率高很多,可為什麼就有那麼多人不選擇去銀行卻熱衷網貸呢?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供交流:

一、網貸的便利性

網貸的數據支撐主要源於信貸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借款人無非就是輸入自己的身份證件信息,最終得出授信額度,可能只需要個把小時的時間。而傳統銀行的信貸業務大多要經歷借款人:線下諮詢—貸款書面申請—線下徵信查詢—面談面籤—額度審批—放款。這個流程一般最快也要1到3天時間。辦理時間和信貸業務的流程便利性,網貸要高於銀行信貸。

二、網貸的目標人群低齡化

網貸的目標人群大多為85到90以後人群,這類人群的儲蓄能力並不強,但超前消費的意識卻在不斷增長。其特點多以:申請額度低,消費時間短,循環額度申請為主。而傳統銀行業往往為信貸額度基礎相對較高,一次性使用為住。

三、貸款申請人羞於直面接觸

借款人羞於直面開口自己錢不夠用。網貸不需要跟信貸平臺客戶經理直面接觸,做的最多的無非就是對著手機眨眨眼、搖搖頭。而傳統銀行信貸需要直面客戶經理,甚至在面談面籤時直面機器的視頻和錄音,心理壓力大,羞於啟齒。

說了網貸的便利性,以下我想談談網貸的危害:

一、網貸平臺質量參差不齊,“套路貸”害人不淺

正規的網貸平臺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給借款人提供了申請貸款的便利性,但近些年來網上很多的“套路貸”卻毀掉了不少年輕人的未來。主要表現為過度宣傳提前消費的舒適性,什麼

“沒錢了不用愁”、“哇,別擔心,只要點一下就有多少多少額度”,年輕人借的時候簡單,還不起怎麼辦?你這不是害人麼?更甚之,很多不良平臺都是所謂的“砍頭息”,還不起了之後暴力催收造成了很多的悲劇,現實中屢見不鮮。

二、網貸需求功能性變異,無貸後跟蹤,貸款用途嚴重不符

貸款在申請之初都會有一個貸款用途的申請,比如消費類貸款,我申請貸款的項目是想買一臺筆記本電腦,而實際上是:這個月我沒有錢花了,需要額外資金補充。“

消費了”和“需要還錢”是兩個天壤之別的概念,長期且多次的虛假貸款用途也是造成借款申請人負債累累的原因之一,多次借新還舊行為,高額利息壓力會導致借款人資金鍊斷裂。

三、徵信報告複雜,遺留問題多多

銀行在評判個人還款能力的最重要的一個標準之一就是我們的個人信用報告,在網貸平臺的每一筆借貸行為都會反應在這個報告中,假若個人徵信報告中顯示的

網絡借貸次數過多或者小金額消費貸款反覆使用的情況出現,大多都會被評判為償還貸款能力低的表現,最終導致貸款申請被拒絕。那當我們在真正需要開展事業融資或者房產按揭等事項到銀行申請貸款時,只會後悔莫及。

傳統銀行業與網貸融合的思考:

現在很多傳承銀行也在積極的開展線上信貸業務,鼓勵借款人從手機銀行APP申請貸款。如果能夠做到數據共享,科技先行,加上銀行業嚴格的貸款申請受理和豐富的貸後風險控制,那必將開啟銀行業一個新的信貸歷史。於此同時,也能讓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普惠金融的便利性。

總結:消費或融資時請選擇利息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切勿迷戀於借貸過程簡單和過度提前消費,珍愛個人信用,努力創造美好明天!


飛奔吧2狗子


你們國有銀行好借麼?你在問我為什麼?我還想問你為什麼國有銀行怎麼就這麼難借呢?

曾經在銀行借過,比社會上是便宜。但繁瑣的手續,沒完沒了的審批以及蓋章。途中還要招待一次(你懂的),借款一年去了二次。還完後,再也不借了,據說對我還是兄弟情深。


一聲嘆息無語


銀行貸款利息雖然低,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貸得下來呢?再說了銀行審批週期長。我之前就做了30萬,但是不是去銀行辦的。



家有酒仙


問出這個問題,你是狗屁做銀行貸款的,

每天去銀行想貸款的人,排著隊請吃飯。

我都懶得理他們。

因為去網貸的那些人,

都是被銀行各家銀行涮了好幾遍,貸不出錢的了。

徵信問題,被執行,限制三高,擔保太大,還款能力不足。

銀行缺的是存款客戶,貸款客戶,每天求爺爺告奶奶的來找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