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哪部武俠小說對你影響最深?為什麼?

十二十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雖然這句詩不是很工整,但是能把金庸的十四部作品連接到一起,也是個很神奇的事了。

金庸比較火的作品,也是比較收大家歡迎的,影視化翻拍比較頻繁的有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鹿鼎記。

個人比較喜歡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武林人物各色各樣,有血有肉,做到了一個武俠小說能做到的極致,幾乎包羅萬象。

這本小說還體現出佛家思想。


曾賢兒


讀金庸先生的武俠有幾本對我的影響比較深,我第一次讀金庸先生的武俠是15歲在學校門口書店租的書一天2毛錢,那時為武俠中午是隻吃飯不吃菜為的就是那2毛一天的租金,影響比較深的

第一本,射鵰英雄傳為郭靖郭大俠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動。郭靖,黃蓉,知道了大義

第二本,神鵰俠侶,揚過,小龍女,明白了執著

第三本,倚天屠龍記,張無忌,趙敏,懂了忍受

第四本,鹿鼎記,韋小寶,知道了運氣


靜沐松風


《天龍八部》,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完成(並於2005年新修版中結局改動較大)。《天龍八部》有“世間眾生”的意思,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小說的主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品風格大氣悲壯,同時也成就了金庸作品中的第一英雄人物蕭峰。天龍八部又稱為“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旨在象徵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這裡最喜歡的是喬峰。

喬峰來姑蘇,本是找慕容複查清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他自己的成名絕技所殺一事,誰知幫內突生大變,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遇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所為。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戰聚賢莊,與天下英雄為敵,後見殺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脫,卻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門關,他為自己的身世所苦惱、自卑,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立即頓悟,不再以契丹人自恥。為尋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愛戀。後其被馬大元之妻所騙,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親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終生。並答應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滿身邪氣,不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喬峰帶她至東北,從金人手中救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幫助消除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

在兄弟情和國家大義面前,體現了英雄的另一面,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而最後的為了天下百姓犧牲也許是他的最好結局,否則什麼才是最好的結局?沒有了愛情、沒有了事業抱負。他活下去也能痛苦一生。但是死他可以解脫這些、併成全天下。因此他選擇了死並且在沒有人來得及勸說阻攔情況下,段箭穿心!




我與你的約定


毫無疑問,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在幾代中國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在老爺子眾多作品中,每個人也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一部。要問我最喜歡老爺子那部作品呢?可能與大多數不一樣,我最喜歡的是相對小眾的《連城訣》。

相比於其他作品如:《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鹿鼎記》、《俠客行》、《神鵰俠侶》,其不管是影響力、知名度,還是故事情節的設定都無法與上述作品相提並論。但是個人認為,《連城訣》是寫得最深刻、最貼近現實世界的一部作品,甚至可以說是一部寫實作品。理由如下:

首先,《連城訣》的故事中的寶藏,其實對於像萬震山、戚長髮、言達平和淩退思等江湖高手和上流社會都很知道《連城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所以才會各自不擇手段的去爭取。而書中的其他小人物,則各有各的認識,各有各的猜測。一方面是因為所處社會層次達不到,正是屁股決定腦袋,得不到有效的信息,缺乏認知;另一方面,所處的社會層次,愚昧,無法認清真實世界,容易被各種道德觀念束縛。這和現實世界和像,高層次的人,能夠獲得最有效、最可靠的信息,對世界的認知更清晰,知道世界就是為利,所以沒有思想束縛。敢、且有能力不擇手段的為自己牟利,為己謀利那管世俗觀念,只論實力和實利。用太史公的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其次,雖然說是世界的核心是圍著利轉的,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認識的清楚的,也有少部分人是有情有義和知足的。比如《連城訣》中的梅大俠、丁典、狄雲、凌霜華、水笙,世界多少還是有點溫暖的。所以,雖然要講不擇手段的謀利,這些特例型人物的正義感,或者說“利益”,也是要考慮的,要不然就會引火燒身。書中吧這一點寫出來,這是在告訴我們為人處事之道。

再次,社會生存,需要必備的資源,無外乎:錢財和維護安全的技能,就是《連城訣》中的:金銀財寶和連城劍法。關於這一點,可以說是寫得十分透徹真實,且十分符合現實世界人們的幻想,作為小說,也十分有閱讀性。簡直把社會生存的實質,寫得淋漓盡致,透徹之際。

再者,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世界上沒有好人壞人之分,只有被道德束縛的人,沒看清目標的人。《連城訣》前幾章就展現了禽獸不如的一個場面,梅念笙梅大俠被三個徒弟萬震山、戚長髮、言達平砍死的場面,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三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然而,當得到一本書後,剛剛還一起組隊砍死師父的三個師兄弟,立馬翻臉,也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收到干擾,以至於三個師兄弟,十多年下來,鬥得你死我活;還有淩退思,為了搞到寶藏,把丁典各種變態折磨,甚至把女兒凌霜華活埋;還有花鐵桿,因為恐懼向快要死的血刀老祖磕頭,為了活命,吃結拜弟兄的屍體,為了名利,乾死水笙身邊的老人,強行說水笙淫亂,逼瘋表哥。就連根寶的小市民,看到丁典有寶藏,也提著斧頭去砍人。與這些稱為父母官、大俠的人物相比,血刀老祖、寶象大師傅,反倒顯得好了太多,其實吧,也只是,他們的目標不在於當時的情形,或者說不是達成目標的最佳時機。看書是以為只是書,其實現實社會不也是這樣麼?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清楚,很多壞人水平不到罷了。

最後,《連城訣》當然除了講了那些醜惡兇險的東西之外,也告訴我們一些正能量道理。第一,世界上情義多少還是有的,只是相比那些骯髒的東西實在太少太少,比如丁典與凌霜華,丁典與狄雲,狄雲對戚芳,狄雲與水笙;第二,混世界,一定要多多留心,不管什麼人,一定要提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誰知道套路、陰謀在不在等著你呢;第三,混世界,要練就自己絕世的本領,才能使自己強大,保護好自己和身邊的人,比如狄雲彩筆的時候,各種被搞,高手時期,想幹啥就幹啥;第四,人要知足吧,傻人有傻福,比如根寶,雖然比較討厭,他傻不拉幾的卻也活得像書中的唯一一個大boss一樣(其實他也不算知足吧了,只是幹啥都腦子不靈光,慢半拍),但是能舒舒服服的活著,管他孃的啥啥啥!!。

總之,我個人覺得金庸老爺子的《連城訣》是寫的最好的作品,是值得非常深入研究的作品。Panda君最喜歡的金庸小說就是《連城訣》啦,不知您最喜歡金庸的那一部作品呢?

文螢之



不看金古柳,枉在世上走。

金庸先生的作品對於70後80後甚至90後的人來說,都是年輕時必看的,是幾代人共同的記憶。只是有人看的多有人看的少的區別。


即使沒看過作品,那由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絕對都看過。

83版的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天龍八部是不是瞬間讓你想起了郭靖?黃蓉?屠龍寶刀?楊過?對的,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在當時可是大紅大紫,一到播放的時間,大人小孩都會搬著小板凳聚在一起看。而且是追著看,每集必看,個人認為可比現在的網紅電視劇好看多了。

把金庸先生的作品串一串,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麼多的作品,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是包含了金老子的心血,所以非要選一部影響最深的作品的話,那我選擇83版射鵰英雄傳。

選擇這本的原因不是說其文學價值上比其他的作品好,而是因為那個時候這部電視劇對我個人更有吸引力,印象更深。


因為那個時候還小,家裡的電視也才剛買不久,已經記不清是不是彩電了。反正只要是到播放的時間,那作業也不做了,動畫片啥的也不看的了,心情跟著就會變得興奮,提前一分鐘調到播放的頻道。好像馬上就要看到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激動。


郭靖的憨厚、黃蓉的機靈、老頑童的調皮、梅超風的陰狠,電視劇裡每個角色的特徵都很明顯,都能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片頭曲,鐵血丹心,感覺和電視劇太貼合了,即使放到現在,這首歌曲也不過時。


金老先生的作品,以及改編的電視劇都很經典,當然現在的一些翻版除外。相信每一部都會給很多人印象深刻。要是細聊起來,就算是三天三夜也聊不完。所以就先說到這。


這是我的答案。


大額頭者


您好,我是詩詞小說交流匯,有幸為您回答問題(不好意思,都老熟人了還進入答題模式哈哈)!您的問題是:“金庸小說之我最愛?”

我最喜歡《天龍八部》(金庸本人也很喜歡這部)!個人認為是金庸所有小說中結構立意之最!武俠小說的“俠”,不僅在俠義心腸和武力上出類拔萃,俠之大者憂國憂民!如喬峰一般犧牲性命換兩國暫時和平!《天龍八部》小說以三條主線依次展開!相互獨立,相互牽連!不拖泥帶水,情節跌宕起伏,縱觀老先生的所有小說也只有這部小說最為複雜!

第一條主線,以段譽為主,苦苦追求仙女姐姐!後有情人終成眷屬!(金庸改版是沒有在一起了!)

第二條以喬峰為主,尋找殺父仇人~帶頭大哥!後結識阿朱至死不渝。(其中阿紫這條小線也很有趣)

第三條以虛竹為主,講述他傻傻憨憨的奇遇!後與夢姑雙宿雙飛!

人生八大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蘊盛!

而段譽這條線講的就是求不得!喬峰這條線講的是怨長久!虛竹這條線講的是五蘊盛!

這三條主線在小說裡,嫻熟的切換,各自都精彩絕倫,讀者欲罷不能!能在武俠小說中如此操控局面的只有金庸先生了!

好了,我的答案就是《天龍八部》,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詞小說交流匯


比較喜歡《神鵰俠侶》。然任何一本書都會對自己產生影響,對於喜歡的人物,自然會在贊同的方面進行模仿,畢竟模仿是人類學習的最基本的手段。

1.楊過本身身世比較悲慘,可以說是在夾縫裡求生存,受盡冷眼,雖然也有對他還的人,但是兒時的委屈可想而知,然而,可以說楊過很聰明,也很有骨氣,愛憎分明,有仇必報,人物性格很真實,也很實際,感覺金庸的早期作品人物都太過於鮮明,正直的,正直的一塌糊塗,壞的人,也壞的一塌糊塗,唯有楊過,心裡有義,但也有自我,很真實。現實社會中,這種還是比較實際,更願意做這樣的人。

2.楊過在書中收到很多挫折,斷臂之痛,分別之苦,但是能夠始終如一,經得起敲打,性格比較堅韌,很喜歡。

3.挺羨慕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故事。



心裡顫動的一點點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王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中,《笑傲江湖》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出入社會多年,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江湖和存在江湖的意義




笑傲江湖,並沒有外寇入侵這樣的背景,令狐沖需要應付的是,如何在權謀當道的中國社會中與各色兇狠毒辣人物相處,最後如何找到自己的路,活得瀟灑,不同流合汙。


我曾踏足山巔,也曾跌落谷底。

我們當下的成年人步入社會,經歷挫折種種。面對社會上各種錯綜複雜的事物以及人性的醜與惡時,愛情、事業、家庭的眾生相;潮起潮落,讓我們產生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大感慨,每一個人又何不曾幻想有東方不敗般的絕世武功呢?

東方不敗


  • 東方不敗十一歲上認識童百熊,是一個孤兒,承蒙童百熊救濟。
  • 入日月神教之後,改名東方不敗,被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賞識,破格提拔,節節高升,最後被任命為光明左使。原本任我行意欲授與大位,東方不敗卻趁任我行痴迷“” 走火入魔之際,大肆排斥異己,誅殺不肯臣服於他的教眾。最終偷襲任我行,將其囚禁於西湖地牢,篡奪其教主之位。東方不敗念在任我行對他有知遇之恩,並未殺任我行,將其關在了西湖牢底。
  • 任我行卻有先見之明,不懷好意地把鎮教之寶《葵花寶典》傳給東方不敗,練成後不男不女,心智反常。
  • 東方不敗練那《葵花寶典》,照著典上的秘方,自宮練氣,煉丹服藥,漸漸的鬍子沒有了,說話聲音變了,性子也變了,反而愛上鬚眉男兒楊蓮亭,甘居,任由驅使。後來僅因楊蓮亭想殺童百熊,便親自出手殺死與自己親如兄弟、多次有功於己的童百熊。

  • 任我行獲救後與掌門令狐沖、任盈盈、“天王老子”和“雕俠”一起上對付東方不敗以重奪教主之位。由於東方不敗武功,憑著《葵花寶典》神功,在令狐沖、任我行、向問天、上官雲聯手圍攻之下非但沒有落敗,而且一直穩佔上風。
  • 於是任盈盈在旁折磨東方不敗的情人楊蓮亭,使東方不敗分心。結果,東方不敗被令狐沖、任我行聯手擊中背上要害,後任我行趁東方不敗身受重傷之際將他殺死。



經典《笑傲江湖》畫面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令狐沖一邊喝酒一邊吟給東方不敗聽的場景。華山劍客令狐沖當時並不知道眼前這個美女正是正派武林人士口中的那種無惡不作的大魔頭,但東方不敗卻能靜下心來凝聽這首詩,因為詩中所隱含的正是東方不敗此時所面臨的處境。

令狐沖在地牢中第一次見到被關押了十二年之久的任我行時,幾乎有種被封印在神廟中的地獄魔王的感覺,就像是在社會中我們即將而至的厄運之擺。


沒事就愛彈個琴的令狐沖只想與師妹師弟們歸隱

曲洋、劉正風一起含笑赴死,不帶一縷江湖紛爭的濁氣,笑傲江湖

為了替師弟們報仇,令狐沖還是向東方不敗宣戰

黑木崖上孤煙搖曳,血,映紅殘陽。東方不敗推開令狐沖,不肯接受他的施救,這輩子虧欠自己。


《笑傲江湖》的確值得再看一遍,十多歲的時候,我們只看到令狐沖的瀟灑,東方不敗的傲世群雄,以及柏拉圖式又身不由己的愛戀。那時候的我們,只能看到最膚淺最娛樂最快意的部分,卻不知道現實之外才是金庸真正展示的江湖。

《笑傲江湖之畫意》


敦煌煮文


連城訣。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就是這種感覺,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原來我們在這個世上能這麼脆弱。狄雲不聰明,沒有主角光環的加持,一路走來,歷經磨難,可能代表著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好運氣,還要經受考驗,青梅竹馬的師妹嫁人、生子、慘死,不曾做過壞事卻被冤枉,身陷囹圄。武功初成,又被冤枉為血刀門徒。為了寶藏,養育之恩的師傅要暗算殺害自己。所有的所有,彷彿在訴說生活對他的無盡折磨,一切過後,只有風聲能聽見自己的訴說,因為在乎的人都不在了,彷彿斬斷了他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滿心衷腸,無人訴說,悲切,淒涼。落幕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七絃橦


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對我的影響最深。我的觀點如下。


書中價值觀的體現。

在如今我們衝刺的時代,雖然有很多關於仙俠這樣的小說。帶著很多這樣仙俠的小說,真的讓我感覺不到“俠”這一個字的含義。

可是在《射鵰英雄傳》中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俠”的含義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在《射鵰英雄傳》家國情懷中很好地體現了出來。

當時我看這一本書的時候年紀還不大,這對我自己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書中的人物

說完書中的價值觀,就來談一談書中的人物吧!

每一次想到《射鵰英雄傳》就會想到傻傻的郭靖背後的大智慧,就會想到機靈鬼怪的黃蓉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金庸先生將人物的多面化多態性很好地呈現出來了。曾經年幼的我一度想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不過後來我也知道,這終究不過是夢一場。我也知道,我該去尋找自己的黃蓉了。

書中的江湖

《射鵰英雄傳》裡面的江湖打開了我瞭解江湖的序幕。我對裡面的江湖無比的痴迷,飛簷走壁,快意恩仇。這讓我一度的發神經,現在想想當初的確十分的可笑,可是又讓我有幾分懷念。

雖然現在我也處在一個又一個的江湖之中,但這些江湖,始終讓我找不到當初的感覺!


以上便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感興趣的話,拜託點個贊。

(文|俠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