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為何喜歡楊貴妃?

ou-zhou


原本楊玉環是李隆基的兒媳婦,老公公愛上兒媳婦,在歷代人眼中,此段愛情總有“不潔” 之感。在日常生活中,不僅亂倫行為會遭遇嚴厲的指責和唾棄,甚至連對“亂倫”的公開言說 也會被視為“罪”與“恥辱”。



楊玉環嫁給李隆基之前是壽王的王妃,她與壽王的婚姻可謂美滿幸福,對母妃惠妃孝敬體貼,對父皇李隆基也是恭敬有加,始終保持兒媳對公公的禮貌和孝順。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恭順有加,賢良淑惠的兒媳婦因何被李隆基看上呢,不僅看上還非要收歸己有呢?


史書上的楊玉環有傾城傾國之貌,天生麗質,還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原來不僅僅是長得漂亮,還是一位音樂和舞蹈兼修的藝術家。難怪被唐明皇一見之下,便驚為天人,此後念念不忘。

李隆基也是一位音樂高手,為了向楊玉環表明心跡,其專門為她譜寫了《霓裳羽衣曲》來表白自己。可是,光寫曲子沒用,怎麼才能讓壽王同意把楊玉環轉給自己呢?壽王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別說在那個年代,就是現在這種換妻不換命的談判也沒有辦法進行,一句話說不好,抄傢伙就得拼命。


可是,還得說是在那個年代,唐明皇還是有辦法解決的。首先有前車之鑑,武則天是李世民的媳婦,後來被兒子李治給娶了過來。有了這個例子,事情好辦多了;不過,這次反過來了,無非是老公公要娶兒媳婦。李隆基在跟壽王談的時候附加了一個重要條件;拿楊玉環換太子之位,如果壽王同意出讓楊玉環,太子之位就是壽王的。


如果要美人,江山肯定沒有。不要美人,江山就是你的,壽王權衡再三,也就同意了。

楊玉環對壽王極為失望,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白頭偕老,全是屁話。換吧,心灰意冷的楊玉環就成了楊貴妃了。

還想知道為何喜歡?很簡單,年輕、漂亮、懂音律、擅歌舞,善解人意,葫蘆對了瓢啦!


龍貝特


唐明皇李隆基為什麼喜歡楊貴妃?就很簡單的兩個字:漂亮!(當然審美觀可能和現代人還是有些差異)

很多問題我們不需要想的那麼複雜,首先李隆基作為大唐的中興之君,將整個大唐經營到“開元盛世”,達到“萬邦來朝”的局面,從這一點上來講他已經達到了自己人生的頂峰,把大唐也打造成“世界霸主”級別的地位了。

既然權勢已經達到了頂峰了,那你說他還能圖楊貴妃啥?肯定是人家的顏值和氣質了,看看人家後來對她那些寵溺舉動就知道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你說這一般人可能有這待遇嗎?甚至李隆基還多次上面道歉把楊貴妃給接回來,你說一般皇帝能容忍別人這種耍小性子嗎?

所以說肯定就是偉大的愛情才造就了李隆基的“昏庸”啊!(後世大唐中衰和安史之亂和楊貴妃肯定脫不開關係)估計這就是傳說中的“為愛情衝昏了頭腦”吧,反正我是理解不了,或許這就是大戶人家、富家子弟的奢華“愛情”吧,我也想,可惜我沒有!


老梁說歷史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白話幾句。

題主問:唐明皇為何喜歡楊貴妃?

這不禁讓我想起《大話西遊》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真的不需要理由嗎?需要嗎?不需要嗎.......

菩你老母,不對,應該是菩提老祖不停地問至尊寶這個問題。是啊,愛一個人真的不需要理由嗎?

顯然李隆基愛楊玉環是需要理由的。只不過一個老公公愛上自己的兒媳婦,在後人眼裡是有違人倫的,古代稱呼這種行為名叫“扒灰”。

事實上,李隆基就是皇族之中的老扒灰,他將兒媳婦從兒子李瑁手裡奪過來,並且讓兒子親自將結髮妻送到自己的溫泉之中與自己一起SPA。

在《舊唐書》中,記述在得到李隆基的旨意後,壽王李瑁曾先後四次將結髮妻楊玉環親自驅車送到驪山溫泉去“慰父”。

這個時候的李瑁是種什麼樣的心情呢?估計起碼有一萬隻草泥馬在心中奔騰,腦袋上起碼疊了6只綠毛龜。

偷偷摸摸的日子不好過,朝思暮想的時光最難捱,索性就明著來吧。唐明皇真的唐明皇,明著跟兒媳婦勾搭連環的皇帝。

在高力士的一番策劃之下,楊玉環當起了太真女道士,而後由李隆基招進宮中,自此常伴君王側,日夜相慰藉。這段不倫戀竟然在白居易的筆下成了千古絕戀,世人無不讚嘆這對比翼鳥、連理枝,把李隆基扒灰的腌臢事忘得一乾二淨。

李隆基究竟愛楊玉環哪一點呢?史學家評價很多,說什麼的都有,有說因為楊玉環皮護好,而李隆基是個肌膚控,最喜歡鵝卵石一樣的肌膚。

有說因為楊玉環身上有異香,而這種異香是李隆基最為著迷的。

也有人說是因為楊玉環“肥美”,李隆基好葷腥,最喜歡胖妹妹,因此對楊玉環愛不釋手。

也有說楊玉環能懂得君王心思,時刻為李隆基排憂解難。

也有說楊玉環懂得媚術,讓李隆基欲罷不能。

總之說什麼的都有,儘管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就一個,唐明皇就一個,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我皆非唐明皇,又怎能揣測帝王之心。他愛楊玉環愛得如此真,如此深,自然有他自己的私心。

這段感情又不是虛情假意的,楊玉環身上肯定有某點徹底征服並吸引了他,具體是哪一點,誰也不能百分百打包票。你非說你知道,難不成你是楊玉環的化身或李隆基的化身?不過都是臆想和揣測罷了,不要較真認死理。

說不定正如有些俗人說的,李隆基喜歡楊玉環無非就是一點——活好!


大獅


唐明皇為什麼喜歡楊貴妃?

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裡,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豔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髮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後千餘年,無出其右者。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唐代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豔!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裡品嚐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楊貴妃為什麼能俘獲皇帝的心❤?

楊貴妃,四川人氏,名玉環,是一位傳奇式的古代美人。典故有“環肥燕瘦”,她和漢成帝時的趙飛燕一起成為古代美女的兩個不同類型的代表。楊玉環原是唐玄宗的兒媳,武惠妃病逝後,由高力士推薦入宮,唐玄宗因顧忌名分,不能直接將兒媳婦納入宮中,於是以追薦太后為名,度她為女道士,住太真宮修道。天寶四年,玄宗正式冊封她為貴妃。其時的楊玉環已是一個成熟的女性,她的魅力在於自然嬌嫩的肌膚,贏得了三千寵愛在一身,六宮粉黛相形失色。這說明楊貴妃美容有術,因而能夠長期固寵。


楊貴妃保養之秘術!

秘術之一:摒棄濃妝豔抹,講究淡妝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 唐代美容物,以鉛、汞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豔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 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秘術之三:合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川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后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藥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川,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秘術之四: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 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楊貴妃的飲食結構中,總是少不了人參,少許服用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的功能。今天的藥療保健中,人參亦是當然的補品,堅持微量服用,可以減輕疲勞,滋補陰陽。

綜上所述,楊貴妃在當時用美貌獲得了皇帝的喜歡,而皇帝因為留戀於酒色之間,所以也因此失去了江山,紅顏終究為禍水!


黑白史


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剛開始,唐明皇一見傾心,的確是因為楊貴妃長得美。唐明皇之所以“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也是因為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來,一定不是。美色是一朵無可奈何終將飄落的花,可一見而不可久玩也。那個沒有護膚品不能整容的年代,年過三十的女人,能有多美?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唐明皇愛的不是她的容貌,他愛她的熱鬧。這個說法,可能是對的。五十歲之後的唐明皇,內心應該是寂寞的。這個感情豐沛的老男人,尋常女子根本滿足不了他的感情需求。你可以去西安碑林博物館,瞧瞧唐明皇的字,猶如女人的眉毛,飽滿地往上一挑,性感,誇張,好像還有一點兒憂傷。

這樣的老男人,還是一個文藝男,音樂舞蹈詩歌,扒拉扒拉,一個都不少。只要你曾經文藝過,你就明白,心頭不趴幾個無以名狀的寂寞憂傷,你就不是真正的文藝男。熱鬧,不是打情罵俏,哭哭鬧鬧,哄著他笑。人家唐明皇不僅是長安城裡的天子,還是音樂家出身的梨園老闆,總製片人,總導演,總教練,音樂總監,縱然弟子幾百人,門徒眾多,懂得他的,又有幾人?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我不是史大郎


唐明皇為何喜歡楊貴妃?

媚之夭夭為你解答!

唐明皇喜歡楊貴妃,主要是來源於寧王口中的稱讚!說楊貴妃,當時還是壽王妃的楊玉環,美貌是“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說白點就是典型的國色天香!晚年縱情於聲色的唐明皇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絕色的女人!當即吩咐高力士去壽王府宣壽王妃見駕!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絕色喜歡得不得了!

那麼,唐明皇究竟是因為什麼那樣喜歡楊貴妃呢?

主要是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楊貴妃豐腴的絕色!

關於楊貴妃的美,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最好的詮釋!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你看,這樣的傾國傾城之美,唐明皇能不喜歡嗎?

還有詩仙李白寫的詩: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欄杆!

這樣的人間絕色女人,唐明皇能不寵愛嗎?!



楊貴妃的能歌善舞,讓喜音律的唐明皇認為是知音,喜歡不得了!

楊貴妃自幼在叔叔楊玄璬家長大!叔叔又很重視對女孩子的能歌善舞的培養!所以甫長成的楊貴妃,自然是絕色佳人,讓壽王李瑁一眼就看上了!

楊貴妃被召到唐明皇身邊,那一幫梨園弟子的表演,楊貴妃心癢癢腿癢癢,在樂聲中盡情的舞蹈!

唐明皇看得眼痴了!心也痴了!連連呼知音!自然是喜歡得不得了!

後來,久享盛名的:貴妃霓裳舞就是楊貴妃特意為唐明皇排練的!

這樣的投其所好,唐明皇能不喜歡楊貴妃嗎?!



由此可見:楊貴妃得到唐明皇的喜歡,自然是有她的特色資本!想想偌大的後宮,天下眾多的女人,閱人無數的唐明皇當然有他喜歡上的原因!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開元二十二年,李隆基的女兒咸陽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上,公主胞弟壽王李琩遇到了楊玉環,一見鍾情,當年,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准下,楊玉環成了壽王妃。


婚後,李琩與楊玉環恩愛有加,直到那一天的到來。

那一天,楊玉環打完馬球還未更衣,唐玄宗恰好經過此地。楊貴妃和一群盛裝婦女一齊跪倒在地,山呼萬歲。

剛剛打完馬球,一身短衣,香汗淋漓,紅撲撲的俏臉在眾人中分外醒目,楊玉環偷偷望向唐玄宗,發現皇帝也在呆呆地望著她。

楊玉環見皇帝這般作態,不禁莞爾一笑,天真爛漫又不失風情萬種。

李隆基對楊玉環是一見鍾情,雖然她是自己的兒媳婦。

經過高力士的一番運作,楊玉環被偷偷送到道觀裡成了道士,然後被李隆基接入宮中,成了他的女人,可憐壽王李琩,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小女人被父親搶走。

到了皇宮的楊玉環,也漸漸愛上了年紀這個足可以做自己父親的男人,兩人之間沒有君臣關係,只有男女之間的感情。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於一身。

一見鍾情可能不會長久,但共同的愛好卻能讓感情不斷的持續。

音樂歌舞,便是李隆基和楊玉環的共同愛好。

他們在滿是梨花的園子裡,與眾藝人排練出一出又一出的參軍戲、角抵戲,唐玄宗極高的藝術造詣,從此梨園行有了祖師爺。

李隆基親自譜寫的《霓裳羽衣曲》,楊玉環伴著曲子翩翩起舞,忘卻了一切,直到那場動搖大唐國運的驚天鉅變的來臨。

所以,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始於一見鍾情的不倫之戀,成長於共同的愛好,終於安史之亂的驚天國變。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到本文開頭所說的七夕盟誓,他們已經愛了十來年。對皇帝來說,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相愛十年,還能在七夕之夜,對天盟誓,浪漫得像兩個初戀的高中生,也是曠古難遇的一對奇葩。

那麼,唐明皇愛楊貴妃什麼呢?有人說,愛她美麗。

剛開始,唐明皇一見傾心,的確是因為楊貴妃長得美。唐明皇之所以“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也是因為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來,一定不是。美色是一朵無可奈何終將飄落的花,可一見而不可久玩也。那個沒有護膚品不能整容的年代,年過三十的女人,能有多美?


事實上,唐明皇並不滿足於楊貴妃一個人的美。有一回,唐明皇派人去民間物色美女,惹得楊貴妃醋意大發,“妃以妒悍,不遜”,像個嫉妒的悍婦一樣胡鬧。唐明皇龍顏大怒,派人把楊貴妃送回孃家。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懲罰。由此可見,楊貴妃的美,並沒有長年累月地征服唐明皇。

有人說,愛她單純。

楊貴妃的兄弟姐妹雖然因她受封,因她高貴,楊貴妃並不喜歡搞政治,這與唐明皇已故的妻子不一樣,也與他鐘愛的武惠妃不一樣。也許,這是一個原因,但我覺得不是根本原因。唐明皇曾說:朕得楊妃,如獲至寶,此朕生平第一樂事耳。如果楊貴妃只是一個傻白甜,就不可能成為他的“貴妃寶寶”。

唐明皇五六十歲的時候,把貴妃視為生平第一大樂事,一來,表明他可能早已忘記上位之艱守位之難,二來,表明“貴妃寶寶”已經徹底征服了他。

或者,沒待她征服,他早已不戰而降,如臨天敵。換個美女,就像換件衣裳的唐明皇,為什麼如此輕易地受制於“貴妃寶寶”?還有人說,因為不可思議的緣分。人世間的愛,是難以解釋的,是外人無法覺知體悟的妖妹妹。如果你認為這樣的解釋說明,太玄虛,那麼,你聽聽民國女作家張愛玲怎麼說。


她說,唐明皇愛的不是她的容貌,他愛她的熱鬧。這個說法,可能是對的。五十歲之後的唐明皇,內心應該是寂寞的。這個感情豐沛的老男人,尋常女子根本滿足不了他的感情需求。你可以去西安碑林博物館,瞧瞧唐明皇的字,猶如女人的眉毛,飽滿地往上一挑,性感,誇張,好像還有一點兒憂傷。

這樣的老男人,還是一個文藝男,音樂舞蹈詩歌,扒拉扒拉,一個都不少。只要你曾經文藝過,你就明白,心頭不趴幾個無以名狀的寂寞憂傷,你就不是真正的文藝男。熱鬧,不是打情罵俏,哭哭鬧鬧,哄著他笑。人家唐明皇不僅是長安城裡的天子,還是音樂家出身的梨園老闆,總製片人,總導演,總教練,音樂總監,縱然弟子幾百人,門徒眾多,懂得他的,又有幾人?




楊貴妃懂他。

貴妃寶寶,是舞蹈家,你唐明皇譜一曲《霓裳羽衣舞》,她楊貴妃就能扭胳膊扭腰,給你表現出來。日常生活中,楊貴妃可能常常在不經意之間,讓這個文藝老男人會心一笑。對一個越來越老,做了那麼多年皇上的老男人,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這個老男人成功得太早,早早在政變中獲勝,早早打敗了對手,早早取得了開元盛世。當他甩動日漸老邁的步伐,登上高樓,瞅一眼長安城外迫不及待地墜入黃土高坡的夕陽,眼見那滾燙的圓圓的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不過一眨眼的功夫,虛無的寂寞會不會把他逼瘋?




這時候,他還會遙想三皇五帝的偉業,對列祖列宗焚香禱告,熬夜加班,宵旰圖治,拼死拼活嗎?要知道,革命前輩秦始皇在他攬楊貴妃入懷的年紀,已經作古了。那是一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過了五十又過了六十的唐明皇,除了熱鬧,還喜歡什麼?比肥豬還胖的安祿山,來到長安,楊貴妃收這個日後發動安史之亂的亂臣賊子為乾兒子,三天過後,用綢緞把他裹起來,當作出生三天的嬰兒,放在襁褓中,在後宮玩“洗三”遊戲,笑聲從宮廷中飄出,老遠就能聽見。
七夕盟誓四年後,唐明皇被迫賜死了楊貴妃,唐代的詩人作家編了很多死後的悽美故事。

七夕盟誓不過四年,這對老夫少妻的恩愛,在今天陝西興平縣的馬嵬坡,剎車,墜亡,畫上休止符。漁陽鼙鼓地動來,楊貴妃曾經為他“洗三”的乾兒子安祿山,起兵造反。叛軍來勢洶洶,很快逼近長安,首都危在旦夕,唐明皇帶上楊貴妃倉皇出逃。

走到馬嵬坡,斬殺楊貴妃宰相堂兄的突發事件,把唐明皇搞懵了。他不相信楊家哥哥會謀反,然而,現在不是發脾氣的時候。肇事者進一步提出,楊貴妃也不能活。我們殺了她的哥哥,未來她跟您吹枕頭風,哪有我們的活路?他著急地為她辯護,可是,你皇帝不殺貴妃,他們六軍就站著不走。

沒辦法,唐明皇命令高力士,這個曾把楊貴妃領進自己世界的太監,把楊貴妃勒死在佛堂之中,再把屍首抬出來,給肇事者查驗。

51年後,白居易好像身臨其境地說,“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在唐明皇的生命中,在那沒有空調沒有地暖的時代,楊貴妃就是一隻冬天暖腳的壺,一隻陶瓷的湯壺,溫潤如玉。自從馬嵬坡香消玉殞那天起,唐明皇生命中的湯壺,就開始慢慢冷去。寂寞,如寒冬塞上的雪,越積越厚。


馬嵬坡那一天,不堪回首。

兩年後,已經讓位於太子的唐明皇,在局勢稍稍安慰情況下,返回已經奪回的長安。返程路上,經過四川劍門,他以太上皇的身份,寫了一首詩,表揚平叛的將士英才,反思勵精圖治實施儒家仁政的重要性。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從此落幕,已經繼位的太子輕慢他,除了那個高力士,似乎沒有多少人臣在乎他。寂寞之中,他越發地思戀楊貴妃。他想隆重地安葬她,搞不成,就偷偷地把她安葬在某個隱秘之處。


楊貴妃的遺體早已腐壞,只有一個遺物,香囊,留在人世間。他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把她的畫像,掛在一個偏僻的屋子裡。每天早晚,他都去久久凝望。說明一下,這些細節,不是我的想象,也不是小說家的意淫,是正史的記載。下面,我再說說野史、文學作品中的想象。

受命尋訪楊貴妃的道士,終於在天界找到了楊貴妃。聽說唐明皇的使者來訪,還沒睡醒的楊貴妃急急起床,跟使者問人間的唐明皇:你現在還好嗎?楊貴妃把一盒金鈿分成兩半,交一半給使者。這是他們定情之時,他贈她的信物。


使者拿著信物,不肯走。人間天上不同路,你為什麼還不走?使者對不解的貴妃說:你還能告訴我什麼秘密?只有你和他知道的秘密。你告訴了我,我回去告訴他,他就不會懷疑我這個道士是騙子。楊貴妃說,既然如此,你就把天寶十年,七月初七夜晚的場景,連同我們發過的誓言,說與他聽。

楊貴妃跟道士說完,兀自哭泣起來,“想到這誓言,我想馬上回到人間,與太上皇合好。”道士跟他說,不必了,太上皇在人間,也活不長了,你多保重,不要自尋煩惱。


公元762年農曆五月初三,78歲的唐明皇在被迫遷居的興慶宮,悲傷地走完了一生。

白居易一副很懂他的樣子,給今夜想著七夕的你,留下中國情人節不可不知的詩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


小海涯


楊玉環不僅長的漂亮,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正和李隆基心意,李隆基晚年愛上文藝,譜曲,做詩,梨園唱戲,打鼓,倆人愛好一致共同創作。這真是晚年覓知音,玩的不亦樂乎,那是多麼開心的事!這樣一個尤物李隆基肯定超愛。


用戶12616328389868


答:唐明皇是一個文藝男,音樂舞蹈詩歌,扒拉扒拉,一個都不少。只要你曾經文藝過,你就明白,心頭不趴幾個無以名狀的寂寞憂傷,你就不是真正的文藝男。

熱鬧,不是打情罵俏,哭哭鬧鬧,哄著他笑。唐明皇不僅是長安城裡的天子,還是音樂家出身的梨園老闆,總製片人,總導演,總教練,音樂總監,縱然弟子幾百人,門徒眾多,懂得他的,又有幾人?

貴妃寶寶,是舞蹈家,你唐明皇譜一曲《霓裳羽衣舞》,楊貴妃懂他,就能扭胳膊扭腰,給你表現出來。日常生活中,楊貴妃可能常常在不經意之間,讓這個文藝老男人會心一笑。對一個越來越老,做了那麼多年皇上的老男人,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