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寇準是有名的強硬派,他在皇上面前闡述自己的觀點,皇上聽膩了要抬腿走人,他都敢上前把皇帝按在椅子上,我沒說完你不能走。後來遼國打進宋朝國門,又是寇準半是請求半是威脅把宋真宗推到了前線,這才有了澶淵之盟。

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縱觀兩宋,如寇準這般強硬的臣子並不多。一個人的處事風格可以後天修煉,但骨子裡的倔強是與生俱來的。澶淵之盟時的寇準早就經過了宦海沉浮,對皇帝宋真宗也很熟悉,因此他知道與皇帝溝通要用什麼方法。但是二十多年前寇準剛剛通過科舉,頭上還沒有帶上一頂烏紗帽的時候,他就敢不顧及皇上的喜好我行我素。

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寇準參加科考的時候宋朝皇帝還是宋太宗,這位皇帝不喜歡年輕冒進的小青年,因此年紀小的人在他這裡都得不到重用。其實這個問題在很多人面前都不是問題,科舉從來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年紀輕輕就能通過層層考試金榜題名的人鳳毛菱角,因此這屬於精英階層專屬的煩惱,偏偏寇準就屬於這個階層。

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蘇軾21歲高中就是天縱英才,可是寇準考中進士時才19歲,標準的現在高考年齡。這個年齡在皇帝眼中何止是年輕,按照“二十冠弱”的說法,他還沒成年呢,用他等於用童工。

為了能在皇帝心裡博得一個好彩頭,有人就勸寇準謊報年齡。不知這人是眼紅寇準的才華想讓他犯欺君之罪,還是單純的想幫忙,總之他讓年輕的寇準在科考是說謊。沒想到寇準這個小青年十分理智,他義正言辭的說:“我剛剛準備要踏上仕途,怎麼可以欺騙陛下呢?”一身正氣慷慨陳詞,這就是寇準的性格。

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晏殊在宰相中的名氣沒有寇準大,可論起吟詩作賦的才華,晏殊絕對能在歷代丞相中排前排。並且晏殊還有一個在這方面極其有天賦的兒子晏幾道,這位小山公子不僅才華出眾,還是眾人眼中賈寶玉的原型。有一個當宰相的爹卻不慕功名,滿身才華卻不屑於科考,還生在脂粉氣極濃的宋朝,這不就是賈寶玉麼?

晏殊在丞相的位置上並沒有多少建樹,但這並不能證明他的人生不出彩。晏殊5歲就有神童之稱,14歲就與全國各地年齡比他大很多的人一起參加科考。就在其他人都在看著試卷冥思苦想的時候,小小的晏殊站了起來聲音洪亮的說:“這些題我都做過,請給我換一套試題考試吧。”我想當時聽到這句話的其他考生一定會噴出一口老血,我們都知道你晏殊是才子,可也不能這麼碾壓我們啊?不管別人怎麼想,晏殊通過這句話再次打響了品牌,最終得到宋真宗的賞識,被賜予同進士出身。

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王拱辰的情況與晏殊差不多,這兩位不僅都是少年天才,還寫出了很多精彩詩篇,並且在官場上也有一席之地。並且王拱辰還有一點是晏殊寇準都比不上的,就是這人在科考的時候高中狀元,這可是所有讀書人的夢想。最令人稱奇的是王拱辰在取得狀元后一點都沒有自鳴得意,而是對當時的皇上宋仁宗說自己不配當這個狀元,因為科考的試題他都做過,這對其他沒有做過的考生是不公平。如果我接受了狀元的頭銜,我就是個不誠實的人。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說過謊話。我不想為了當狀元,就敗壞自己的節操。

從寇準到晏殊,北宋的文人宰相為何一個比一個橫?


這套說辭是不是有些熟悉,在多年前他的前輩晏殊就說過。並且人家晏殊是在考場上直接說的,這套題我做過你們給我換一套試卷,我晏殊要答沒有做過的題。王拱辰是輕鬆的參加完考試,然後憑實力脫穎而出後直接對皇帝說,別人考試是考新的知識點,但我王拱辰是在複習之前做過的試卷。多麼普通但又驕傲的話,這就是最低調的高調。後世的我們不知道王拱辰說這句話的初衷,但宋仁宗聽到後非常高興,他還耐心的對王拱辰說:“愛卿不要想這麼多,你做過科考試題證明你平時題海戰術完成的好。並且你能直接說這套題你做過,可見是一個品質過關的人,誠信是一個狀元最應該有的品質”。於是王拱辰不僅當了狀元,還成了皇帝親自褒獎的道德楷模。兩相對比之下,是不是比前輩晏殊手段高明。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