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一場疫情照出愛情不同的模樣

2月19日,武漢市百步亭社區,兩位老人在晾曬被單。受疫情影響,武漢實行小區封閉管理後,在家一塊兒看電視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夜讀」一場疫情照出愛情不同的模樣

2月15日,武漢市,兩位市民坐在電動車上冒雪駛過空蕩蕩的城市。


「夜讀」一場疫情照出愛情不同的模樣

2月29日,武漢市,一對年輕男女駕駛著送外賣的電動車駛過。


有人越發親密,有人鬧著分開,一場疫情,成為一面“鏡子”,照出愛情不同的模樣。


一時間,“當愛情遇上疫情”“疫情期間情侶如何談戀愛”“疫情期間的情侶有多難”等話題紛紛登上微博熱搜,動輒便有數百萬的閱讀量。


“‘疫’無反顧的愛”“疫消霾散,娶你回家”“我的軟肋是你,鎧甲也是你”成為“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的真實寫照。然而,也有人面對考驗,感情破裂,將“立馬離婚”作為疫情過後的首個選項,甚至調侃“疫情中的婚姻=原形畢露+烽火連天+歇斯底里+孤獨入骨”。


“有愛者依舊愛,無愛者自由”,這樣一句祝福,躍然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年輕人面對愛情的個性標籤。


雲 戀


疫情阻隔了不少青年的時空距離,卻擋不住他們內心的情感需求,“雲相親”“雲戀愛”“雲表白”等二次元相會方式,為這段特殊時期的一種潮流。


相關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映客旗下線上戀愛交友App“對緣”用戶暴漲300%,另一個名為“伊對”的交友軟件,下載量也新增1.5倍,活躍度新增50%。


95後甘肅姑娘蔡藝彤回老家過年期間,遇到了疫情。在家“閉關”多天後,閒得發慌的她決定下載一款交友App,打發時間。


作為一名典型的95後,蔡藝彤對各種社交軟件並不陌生,還在某遊戲公會有著不少粉絲。但真在網上談戀愛還是頭一遭。以往,只是自詡“縱橫情場多年,渣男舔狗無數”,還將“只想體驗戀愛的甜,不想負戀愛的責”作為自己的脫單宣言。


直到“真愛從天而降”,蔡藝彤才正視起自己的愛情觀。大學時期一場失敗的戀愛,讓蔡藝彤變得自卑,也一度選擇將陌生網友並不走心的誇讚,作為重拾自信的“解藥”。


但疫情期間,一位名為樊文超的網友,卻讓她產生了心動的感覺。


網戀有風險,在蔡藝彤看來,“這就像是開盲盒,我們最初就不是被照片或其他炫耀性的東西所吸引的。”


可面對對方營造的“完美人設”,蔡藝彤還是耍起了“小伎倆”,她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對方的微信。此後,一次次合拍的談話,又為兩人的交往夯實了根基。


從日常生活到興趣愛好、再到互挖黑歷史,蔡藝彤發現,樊文超簡直是自己眾多網友當中的“一股清流”。


幾天後的情人節,一個“520”紅包、一份“將自己寫入未來人生計劃的520個字符的情書”,再次打動了蔡藝彤。


當時,她退回了紅包,心裡,愛情的種子卻悄然萌發。他們約好,疫情過後,要一起看日出,去河邊放風箏……


據珍愛網統計,除夕至大年初七,其App活躍人數達1000萬,較2019年同期增長39.3%。其中,參與視頻聊天的人數同期增長37.8%,連麥超過了18萬個小時,就連最常見的打招呼操作,也同比增長了197.1%。參與珍愛網視頻相親的90後、95後相較於2019年有明顯提升,其中95後增長了95%。


珍愛網情感專家張莎莎分析這種線上婚戀社交之所以火熱的原因,在於春節本身就是一個相親的高峰期,親戚朋友的催促激化了社交需求,但由於現階段的特殊情況,父母無法安排線下相親,而宅在家裡的年輕人,又有很強的社交需求。兩相碰撞,年輕人就會選擇自己更加信賴和更願意接受的

“雲”上社交。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瀾”,通過精準匹配、連麥視頻等新穎的方式,為年輕人打開了另一扇交友大門。


陪 伴


疫情之下,每個個體都會經歷無助、孤獨的感受,這時戀人和伴侶的陪伴和關心,顯得尤為重要。


95後李競和毛嘉嘉都是山西晉中人,住在相鄰小區,隔著步行不到10分鐘的距離。但一年中大部分時間,他們一個在外工作,一個在校讀書,幾乎沒有機會好好相處。因此,今年春節,還沒回老家,兩人就早早定好要去逛街、看電影、吃火鍋……


誰料,李競所在的小區出現了確診病例,一切安排通通泡湯。剛開始,一對小情侶還在琢磨怎樣突破“隔離線”,但最終,理智戰勝了情感,兩人一致決定取消見面。


“暫時拉開距離,反倒成為一種守護和責任。”李競說,宅在家中的日子,他和毛嘉嘉的視頻聊天多了,彼此安慰和鼓勵多了,常常會說起小時候的故事,並暢想疫情結束後的小確幸。


更讓李競感動的是,他偶然提到自己想吃毛嘉嘉做的飯,原本對下廚不“感冒”的毛嘉嘉也跟著家人鑽研起了廚藝,還把自己做的菜拍照發過來,說願意為他做“一輩子的飯菜”。


疫情期間,因為陪伴,“秀恩愛”的越來越多,而另一邊也同時有數據表明,有人因為朝夕相處,叫苦連天,甚至選擇分手、離婚。


以往還能出去上上班、逛逛街、會會同事朋友,可疫情期間迅速收窄的時空,缺了距離的美感,讓夫妻情侶間原來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彼此眼中對方的缺點更容易被放大。有因沖水蓋不蓋馬桶、襪子和衣服能不能放一塊兒洗等生活習慣不同引發衝突的;有因小道消息該不該轉發、去到空曠處鍛鍊能不能摘口罩而價值觀產生碰撞的。


有丈夫調侃“媳婦的一天”,上半段是“起床,罵我,吃飯,罵我,罵孩,打掃衛生”,下半段是“罵我,吃飯,輔導作業,罵孩,順道罵我,吃飯,睡覺!”


被嫌棄的妻子也不甘示弱,曬出“老公的一天”:“不起床,不做飯,不洗碗,不打掃,不管娃,不輔導作業,玩遊戲,玩完遊戲看抖音,看完抖音看微博,看完微博玩遊戲,睡覺。”


在問答社區“知乎”上,“為什麼疫情期間很多情侶會分手”的提問,在短短數天,獲得1000多萬的瀏覽量,超過2000名網友作答,不乏有人寫下自己的經歷。甚至律師有透露,最近,離婚諮詢有逆流而上的趨勢。


23歲的南京男孩秦山就“很不榮幸地成為一分子”。在“為什麼分手”的提問下,他回顧了自己與女友江琉從戀愛到分開的點滴。


採訪中,秦山告訴記者,女友江琉在北京讀書,比他小4歲,經歷過3個月的相識、相知後,他們衝破900公里的距離,成為戀人。


不多的見面機會,短暫的相處時光,讓秦山和江琉彼此珍惜每一次陪伴,也期盼下一次的相會。但疫情,叫停了這份甜蜜。


在無法見面的日子裡,秦山忽然發現,自己與江琉慢慢從無話不說的分享走向了無話可說。臨近畢業的他每天看書、寫論文,而大一的江琉網課結束後,選擇刷劇度過時光。重複而單調的生活,溝通的內容日漸枯竭,讓兩人的聊天頻次逐漸減少。


江琉日漸覺得秦山對她沒有從前溫柔和耐心了,秦山也認為江琉有些無理取鬧,“她讓我唱歌,我說不會就是態度不好”。一點點瑣碎的小事,成為火星,讓南北差異、距離等現實燒出燎原之勢。


“你想要一個蘋果,他卻給了你一車梨。”在被疫情放大了現實中的矛盾後,秦山寫下了這樣的心情:“我也曾一度認為,疫情是分手的原因,其實它不是。分手的原因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疫情只是個放大鏡。”


催 化


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習慣和平衡,讓人性和戀愛雙方的關係得到更真實的呈現。相應地,人們對愛情產生了更為清晰的思考認知。


採訪中,有人告訴記者,隔離期間,自己就是因為種種瑣事,與妻子爭吵不斷,甚至預約了離婚,但由於特殊時期,當地民政局一天只處理8對離婚。他與妻子在排隊離婚期間,又選擇了和好,並“因禍得福”,

意識到婚姻之所以能維繫的原因——雙方是否都願意犧牲。


對此,90後夫妻張磊、李婷的感受更加強烈。因為一場意外,在家隔離的李婷意外流產,住進醫院。而在醫院只能依靠彼此的經歷,也成為這對結婚兩年多的年輕人,反思婚姻和愛情的“鑰匙”。


張磊和李婷相識於高中,2015年大學畢業後談起了戀愛,並於2018年國慶節步入婚姻殿堂。長時間的瞭解,讓兩人彼此信任,以致婚後選擇分居兩地,在甘肅、寧夏的兩座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


相隔800公里,一個月最多隻能見一次面,還要在往返的車上耗費22個小時。儘管張磊和李婷不時因為“距離過遠”“陪伴太少”鬧彆扭,但真遇到啥困難,兩人還是會心照不宣選擇“自己扛”,以減少對對方工作、生活的打擾。


正因如此,春節期間,從寧夏返回甘肅過年的李婷,一開始並沒有將身體不適的消息告訴已經上崗的張磊。直到後果不可挽回,張磊才匆匆趕回家中,將她送往醫院。


住院的7天,成了小兩口結婚以來,相處最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照顧好媳婦。”看著妻子蒼白的臉龐,張磊心中五味雜陳。既擔心醫院有感染的風險;又為自己的大意、失職感到愧疚,為妻子的獨立、懂事感到心酸。反倒是李婷不時談起兩人以後的生活願景,勸說張磊放下包袱


“一起經歷傷痛、惶恐,但也在憧憬希望。”張磊說,是這些讓他迅速成長,開始思考身為丈夫所要肩負的責任。他決定,儘自己所能,好好維繫這段婚姻,與李婷白頭偕老。


“特殊的應急事件會讓我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張莎莎認為,疫情對情感的作用總體而言是積極正面的,很多人可能會重新思考和整理他的情感生活,比如打算離婚的會選擇複合。還有一些單身的人,會更加渴望陪伴。


甘肅省心理諮詢師學會副會長張曉蓉同樣觀察到,這一時期,年輕人面對情感“半冬半春”的畫風。她認為,疫情是造成這些轉變的“催化劑”。一方面,讓我們恐懼於生命的無常,產生對陪伴、扶持的渴望,愛的認真主動。另一方面,又會帶來更大壓力,讓關係受損。


“但疫情不會是情感生髮裂變的主因。”張曉蓉強調,完美的愛情,依舊由激情、親密和承諾3個基本成分組成。面對僅是作為一場考驗的疫情,每個想要維繫健康情感關係的人都要學會彼此靠近、支持、理解和包容


(注: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除張莎莎、張曉蓉外,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