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制止孩子越想做,家长警惕“白熊效应”,让孩子远离“白熊”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乖巧可爱,乖乖听爸爸妈妈们的话,但是一般来说这样的愿望都不会实现。因为小孩子都是调皮的,特别是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在小的时候就会经常给家里闯祸,家长们不停的教育他们,但是这些调皮的孩子好像根本不把家长的话放在心上,依旧不停的吵闹,甚至越制止,他们吵闹的越厉害。很多家长面对这些调皮的孩子根本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好。

这些孩子都年纪尚小,但是已经有了青春期的症状,那就是逆反心理十分的严重,家长越是不让他们做什么事,他们就偏要做。家长们都非常担心,是不是这样的症状不应该出现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其实,家长不必过度的担心,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正常情况。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白熊效应,可以解释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动机。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家长警惕“白熊效应”,让孩子远离“白熊”

什么是白熊效应呢?

白熊效应主要就是指反弹的效应,就是只令人下达了一个禁止的指令,那么接受人的脑海当中就会自然的浮现所要禁止的事项。这个效应是由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他通过一个实验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白熊效应的影响。他将参与实验的人放在一个空白的屋子里,然后给这组实验人下达了一个指令,那就是不要想象白熊,但是通过实验者的脑电波测试发现,即便是科学家下达了不要想象白熊的指令,这些实验人员依旧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浮现白熊的影像。

这其实是人体的自然反应,如果人们接收到一个抑制某个念头的指令,那么大脑就会下意识的寻找自己的脑海中是否存在这个念头。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受到白熊效应的影响,比如一个人特别想忘记一件让他痛苦的事情,但是越想忘记,这件事就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是受到白熊效应的影响,才患上了心理疾病。

其实要想真正的遗忘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触碰他们,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一直用禁止或者是强硬的语气让孩子感觉到压迫感,这样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对这种压迫进行反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多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引导,比如家长在让小朋友做一件什么事情的时候,要经常对他们说,如果做这件事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而不应该灌输给他们如果这件事情不做,就会带来什么样不好的效果。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家长警惕“白熊效应”,让孩子远离“白熊”

家长的哪些行为最容易让孩子受到白熊效应的影响呢?

一,永远不停止的唠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唠叨,孩子很多事情说一遍两遍孩子就能够听懂,不要将孩子看成一个非常不懂事的孩子。如果家长在生活当中不停止的唠叨,不仅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没有分量,他们也会习惯于这种不停止地督促,以后如果家长某些话只说一遍或者是两遍,这些孩子根本就不会听。

其次,唠叨还会让孩子产生烦躁的心里,他们因为不愿意听家长唠叨就会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愿意跟家长沟通,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在长大之后逆反心理非常的严重,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冷淡。

二,不停止的批评

既然养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那么家长就应该知道孩子都是会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只是犯了一个很小的错误,家长这个时候只需要提醒他们注意就可以了,而不是遇到任何事情只会批评孩子。家长一直不停散发出来的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在无形当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会逐渐从一个乐观自信的小孩变成一个自卑的孩子。这样的自卑情绪导致的只有两个结果,这些孩子要不是一直堕落下去,要不就是突然爆发,逆反心理格外的严重。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家长警惕“白熊效应”,让孩子远离“白熊”


家长应当怎样做才能避免让孩子产生白熊效应呢?

一,教育孩子是直奔主题

反复的唠叨,似乎是家长们的绝招。但是孩子们却非常讨厌父母使用这一招,其实这一招对于教育孩子并不是实用的。因为唠叨不仅会让家长的注意力分散,说到最后他们根本不知道因为什么才教育孩子的,而且还会让孩子抓不到重点,让孩子不知道家长要让他们懂得什么道理,而只是觉得内心烦躁,这样的唠叨对孩子和家长都没有任何的益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学会干脆利落的指出孩子的错误,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或者是和他们一起找到做事情的正确方法。一旦孩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了,这件事就算结束,不要再不停止的给孩子灌输一些奇怪的思想,让孩子们失去了焦点。

二,不要提及负面信息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好像都习惯于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事情,这无形当中就给孩子们灌输了一个错误的行为,这就会激发孩子大脑中的白熊,让他们产生好奇心。还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翻旧账,喜欢把孩子做过的错事都拿出来说一遍,这样时本来就已经忘记或者是已经纠正的行为又在孩子的脑海中浮现一遍,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起到了反作用。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家长警惕“白熊效应”,让孩子远离“白熊”

所以白熊效应告诉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直截了当,不要采用迂回的战术,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