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效果差,被家長“看透”,線下培訓機構生意將更好?

2020年的春節,註定成為我們終生難忘的記憶。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開學時間也一再被推遲。

為解決學生居家學習困難,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教育部要求“停課不停學”,各級各類學校應結合實際有序開展網絡教學。

通知剛出,在線教育機構就嗅到了機會。先是阿里推出“在家學習”免費課程,新東方、學而思、作業幫等迅速跟進。加上教育部門自建的雲課堂、空中課堂,學校的錄播課、直播課,一時間,愛心課程滿天飛,網絡教學風潮鋪天蓋地而來。

獲客成本高,是在線教育機構心頭最大的痛。疫情導致全國數以億計的在校學生,只能選擇網絡學習,這是千載難逢的低成本獲客機會。因而,各大機構不惜重金租服務器、做推廣,火力全開,以期擴大市場份額。

網絡教學效果差,被家長“看透”,線下培訓機構生意將更好?

萬沒想到,機會反而成了危機。紛紛攘攘鬧了一陣,家長猛然發現,網絡教學,只是看起來很美,所謂“低成本享受最優質的服務,無差別教育”等優勢,在神獸們吃喝拉睡玩手機等惡習面前,根本毫無意義。

家長們終於明白,教育的內涵遠不止課堂教學,還有管理和德育。對不自律的孩子來說,在線教育連“智育”的任務都很難勝任。因些有家長稱:終於看透了網絡課的真面目。

這樣的聲音,很容易在網絡上引起共鳴。聲量大起來,就將在線教育機構們置於尷尬的地位。疫情過後,肯定有大量用戶流失,這原在意料之中。現在擔心的是,家長對在線教學,會不會因此形成偏見,以致從此失去信任?如果是這樣的話,原本以為的機會,現在反而成危機了。

網絡教學效果差,被家長“看透”,線下培訓機構生意將更好?

近日,網上有個提問:

受疫情影響,現在中小學都採用網課模式學習。但家長普遍認為網課效果不好,怨言頗多。疫情結束後,學校正式開學,肯定會有大量學生成績掉隊,而忙於復工的家長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此時,會不會是線下培訓機構的春天?

談談我的觀點:

如果疫情過後,社會經濟很快復甦,大多數服務行業,可能會迎來一段時間的報復性消費。但有一些行業,比如電影、旅遊等,包括課外教育培訓,不屬於剛性消費,失去的可能就永遠失去了,再也追不回來。

提問的朋友“看多”疫情過後的課外教育培訓行業,其依據是,家長通過這段時間的網絡教學,看到了在線上課的侷限性,此後,可能會更信任線下課。這有一定的道理,至少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長的看法。

但是,我們要全面地看問題。目前來看,大多數在線教育平臺,都處於虧損狀態,最大的痛點不是教學效果不好,而是獲客成本高昂。

網絡教學效果差,被家長“看透”,線下培訓機構生意將更好?

我們想想,資本敢於大把地向這個行業砸錢,肯定有他們的道理。我們僅僅基於一部分家長的看法,就輕易地否定在線教育,是非常草率的,所做出的判斷,也極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一,與線下實體課相比,在線上課具有“質優價廉”的優勢。舉例來說,“一對一”的線上課,價格與“小班教學”線下課相當。是不是這樣?

第二,線上課的潛在用戶是有學習主動性的孩子,而線下課的招生對象大多數是“學困生”。這點不容否認。也就是說,兩者的客戶群體不同,消費主體不一樣,因而沒有太大的競爭交集。

這段時間,各學校組織的網絡上課之所以效果不好,主要不是內容太差,而是老師無法對學生實施有效管理,而家長又普遍無法約束自己的孩子。

學習是件反人性的事,未成年人需要較強的內驅力,才會主動學習。不愛學習、抗拒學習的孩子,從來不是在線教育機構們的目標客戶群。此次疫情,對教育培訓行業來說,確實影響了客戶的消費心理,但並不足以撼動整個市場格局。

疫情之後,行業會迎來重新洗牌,整個行業也不可避免地有較長時間的蕭條期。對於人群聚集的場所,公眾心理上會有排斥,不敢讓孩子處於可能的危險之中。

因而,資金鍊緊張的小機構或個人,可能捱不過這個寒冬,會退出這個行業。一些在硬件設施方面達不到衛生防疫部門要求的機構,也可能被強行淘汰出局。

在線教育機構也面臨大量用戶流失,數據會迴歸到疫情之前,甚至更差。

網絡教學效果差,被家長“看透”,線下培訓機構生意將更好?

不過,換一個思路。真正的機會,往往蘊藏於危機之中。正如資本市場,選擇“追漲殺跌”,或選擇“抄底逃頂”,都是正確的投資策略,關鍵在於你會不會操作,有沒有把握機會的能力。

長遠來看,社會向前的趨勢不會改變,家長對教育的期待會越來越高,教育培訓行業的蕭條不會太久。大跌之後,或許正是入局的機會。至於何時進入、如何切入,就需要考驗你對行業的洞察和敏銳的判斷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