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片進入寒冬,是因為中國觀眾變聰明瞭

2018年崔永元因《手機2》侵權一事,向影視業投了一顆重量級導彈。在崔永元用微博對馮小剛、范冰冰等人來勢洶洶攻擊的同時,除了袁立相挺,其他演藝圈形形色色的明星們卻噤若寒蟬,可以見得對於偷稅漏稅一事,自審之下人人有鬼,也人人自危。而馮小剛作為華誼兄弟的金字招牌,招此厄運,華誼兄弟集團的營業狀況也飛流直下,不僅僅《手機2》被埋葬於歷史塵埃,預期破五億的《大轟炸》也只能在美國上映,票房慘敗。影視業的寒冬就此到來。


國產片進入寒冬,是因為中國觀眾變聰明瞭

一方面是崔永元配合上級對娛樂明星的稅務問題調查取證,另外一方面崔永元也不忘繼續向娛樂圈丟炸藥。更由於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使得大批網友依崔永元馬首是瞻。范冰冰的演藝事業也就此終結,其巨大的偷稅漏稅事件恐成其一生難以磨滅的汙點。進入2019年後,雖然崔永元一封道歉信退出輿論舞臺,但政府管理機構對影視產業的控制和審查並沒有鬆懈多少,不僅僅對稅務審查更嚴,同時也對影視質量的審查更為挑剔,許多電影拍攝完畢後由於審查不過關而壓在箱底。

就算電影有幸上映,效益也很難不達標。中國電影票房自2012年開始迅猛上升,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2018年增勢才慢慢回落,逐漸趨於平緩。其中原因既有電影審查的嚴格,也有中國觀眾對電影的選擇態度。由於中國經濟這幾年的迅速發展,許多中國人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於是,有錢有閒開始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之所以之前幾年增勢兇猛,是因為電影院對於許多觀眾來說是個新鮮事物,尤其是三線以下城市剛有電影院。隨著這幾年國產電影質量的不給力,觀眾被電影宣傳忽悠一次又一次,似乎也逐漸學聰明瞭,不再跟風去看一些炒的熱的電影,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電影評價上。國產電影極差的口碑也是其自取滅亡的原因之一。

國產片進入寒冬,是因為中國觀眾變聰明瞭

於是乎,明星紛紛轉向綜藝舞臺。在大陸泛娛樂氛圍底下,各界明星參見娛樂節目已經持續了數年,只是由於近年影視產業不景氣,大家對娛樂節目變得比往常更加熱衷。正如記者採訪魏大勳時問他,“參見這麼多綜藝,不怕觀眾審美疲勞嗎?”魏大勳無奈道:“難道我不工作,在家歇著嗎?”在從前人們談起綜藝咖總會有些特定的人物,像楊迪、劉維、沈夢辰等人,他們沒什麼專業特長,或者在各自的專業上做得不那麼出色,但時常出現在綜藝上,以娛樂觀眾為業。而歌手、演員等明星們對於一檔綜藝節目而言,只是一個作為嘉賓的過客。如今談起綜藝咖卻已囊括了娛樂產業各行各業的明星,鄧超、沈騰、沙溢、章子怡、張國立等等,從少及老,無不加入到綜藝行列。

國產片進入寒冬,是因為中國觀眾變聰明瞭

相比於綜藝界的風生水起,影視行業的頹勢顯得更為明顯。根據天眼查統計,2019年有1884家大大小小影視公司關停,而到電影院觀影人數也直線下滑10%。一些大的影視公司開始將公司轉向多元化,萬達賣掉青島東方影都項目止損,光線傳媒加大力度建設影視小鎮,博納影業拿下院線牌照等等。

國產片進入寒冬,是因為中國觀眾變聰明瞭

面對電影產業連續連年陷入冰期的現象,眾多影視業的從業者抱怨連連,一方面對審查機構的不滿,另外一方面也怒懟國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苛刻。可是有多少從業者有過自省?《流浪地球》在2019年年初上映時首場觀影人次非常不佳,但是它憑藉著口口相傳的口碑讓人們拉家帶口走入影院觀看,贏得46億票房。都說2019年的暑期檔多災多難,不少電影撤檔、換擋,可偏偏眾人唱衰時,《哪吒之魔童降世》卻收穫頗豐,創下近50億的票房。

國產片進入寒冬,是因為中國觀眾變聰明瞭

審查機構有什麼可抱怨的?國產爛片已經橫行數年,用各種噱頭從觀眾口袋騙到的錢不計其數,是該整治一番。一部電影想進入電影院本來就該有門檻,只是前幾年審查太鬆,什麼臭魚爛蝦都能進,觀眾掏錢之後才知上當,唯有叫苦連連。而電影製造方則拿著這些騙來的錢吃香喝辣,不以為恥。對電影嚴格篩選,是對觀眾負責,也是對影視業的鞭策,希望他們摸著良心拍片,好不好且不說,至少用心,有誠意。至於觀眾流失,完全是前些年國產電影良莠不齊的極差口碑造成的。觀眾變聰明後,對國產電影極大的不信任,自然會止步於影院。

國產片進入寒冬,是因為中國觀眾變聰明瞭

有人說2020年於國產電影而言,不過是寒冬之後仍舊是冰川。可我覺著與其討論是冰川還是火焰山,還不如思考如何拿出佳作來贏得觀眾賞臉。觀眾對國產片確實要求苛刻,這其中有諸多因素是國產爛片橫向造成的極差口碑,但與此同時,觀眾對國產好片的包容心也是極大地,從來不吝稱讚之詞。如2019年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等片,獲得的效益非常可觀。國產電影真的進入了寒冬嗎?或許只是國產爛片從觀眾腰包騙錢的年代已經過去,而在國產片大減的同時,正是國產佳片冒頭的暖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