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康熙誅鰲拜詔:“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

乾隆四十五年諭曰:“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枚舉。”

和碩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鰲拜系國家大臣、揹負先帝重託。任意橫行。欺君擅權。文武各官、盡出門下。”

鰲拜,有“滿清第一勇士”的稱號,也稱之為“滿清第一巴圖魯”。早年間曾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受到皇太極的重用,是清軍入關的大功臣,在皇太極死後,盡心輔佐順治皇帝,深受順治器重,但是到了康熙這裡,作為輔政大臣的鰲拜就開始隻手遮天、飛揚跋扈,這是為何?鰲拜到底是怎樣一步步從一個重臣變成奸臣的?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鰲拜畫像

出身將門、精通騎射,深受皇太極的重用

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他曾跟隨清太宗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朝鮮,均有戰績。

明朝天啟年間,遼東被後金攻陷之後,大將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今朝鮮椵島),與關外寧遠錦州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牽制住了後金的兵力,使後金腹背受敵,致使後金進軍中原的計劃屢屢延遲。這樣一來,皮島就成了後金的心腹大患,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極力想方設法去佔據皮島,奈何一直沒有成功。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天啟五年遼東形勢圖

崇德二年(1637),皇太極命貝子碩託與明朝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往攻皮島。貝子碩託久攻不下,隨後又命英郡王阿濟格接手,鰲拜當時從徵軍中。此戰,鰲拜主動請纓,並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鰲拜首當其衝,冒著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殺敵無數,後續部隊一舉跟進,登上皮島,舉火引導主力來攻,皮島攻克。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多年來的難題終於解決,所以下令對參戰將士大力封賞,鰲拜以首功晉三等男爵,並賜號“巴圖魯”(勇士)。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皮島之戰示意圖

皮島被攻下之後,清軍要想入主中原的阻礙就是寧遠和錦州等這些遼西重鎮了。錦州是明朝在遼西地區的軍事重鎮,當時遼東已經失陷,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錦州城之南為松山,錦州西南為杏山,杏山西南是塔山,錦州西200裡為另一重鎮寧遠。這些要塞重鎮構成了明朝在關外的軍事防禦體系。

崇德六年(1641),皇太極命鰲拜隨鄭親王濟爾哈朗進攻錦州。明朝大將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來援,於八月初進至松山一帶佈防,與錦州守軍祖大壽所部遙相呼應,一時間炮火連天,鄭親王濟爾哈朗指揮的清軍右翼失利,皇太極特命英郡王阿濟格率精銳護衛軍前去增援。鰲拜當時率領的鑲黃旗護衛軍,路遇明軍騎兵,於是迎頭而上,擊敗對方,並乘勝追擊,一舉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然後與明軍步兵展開近身肉搏戰,再次打敗明軍。鰲拜衝鋒陷陣,五戰全勝,皇太極特晉封其一等梅勒章京。不久,皇太極親率大軍馳援錦州。錦州被圍,不久錦州守軍彈盡糧絕,洪承疇屢次突圍皆以失敗告終,最終城破被俘。松錦大戰,是關係明、清雙方的生死存亡的一戰。自此以後,明朝勢力江河日下,敗局已定。次年六月,鰲拜升為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明清松錦大戰

忠心耿耿、戰功赫赫,成為順治心腹

鰲拜不僅是戰場上的一員驍將,對皇太極以及大清也是忠心耿耿。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極猝死於盛京皇宮,由於死的突然,沒來得及留下關於冊立皇儲的遺詔,這導致滿洲權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皇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兩大集團互相爭鬥、水火不容。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形勢極其嚴峻。

鑲黃旗護軍統領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皇位之爭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與兩黃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譚泰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密謀擁立肅親王為帝。鑑於當時緊張的局面,鰲拜等嚴加戒備,密令兵丁守衛門禁,以防不測。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英親王豪格畫像

八月十四日,禮親王代善於崇政殿召集八旗王公大臣討論繼承人選。鰲拜於當天清晨與兩黃旗大臣盟誓於大清門,堅決擁立先帝之子,並命兩旗精銳護軍全副武裝環衛崇政殿,以備不測。當會議之中爭論不休時,鰲拜與效忠於皇太極的一批將領紛紛離座,按劍而前,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最終,多爾袞不得不作出讓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輔政,這一折衷方案最終為雙方所接受。

多爾袞攝政之後,擅權自重,對之前跟自己作對的大臣悉數處以報復打擊。首先遭到打擊的自然是他的競爭對手英親王豪格以及豪格的支持者,自然,作為豪格的鐵桿擁護者鰲拜,又不阿附多爾袞,還曾以死相脅,必然會遭到多爾袞的殘酷打擊。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孝莊秘史》多爾袞豪格等人劇照

順治元年(1643年),鰲拜隨英親王阿濟格征討退守陝西的李自成殘軍,曾立有大功。順治二年八月,阿濟格因為沒有及時奉旨班師,並且謊報戰功,受到朝廷處罰。阿濟格是順治的叔父,為人粗暴不羈,藐視順治年幼,私下呼為“孺子”。清廷諭令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會同護軍統領鰲拜召集部眾,將阿濟格“稱上為孺子”之語傳示曉諭。譚泰和鰲拜顧及英親王情面,沒有照辦,結果,鰲拜不僅征討李自成的軍功不準議敘,還被罰銀100兩。之後譚泰又與索尼成為政敵,互相彈劾攻擊,鰲拜因庇護索尼再次獲罪,幾被革職。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鰲拜隨征討張獻忠大西軍的英親王豪格大軍凱旋迴京。參領希爾良因冒功邀賞一案,鰲拜因勘察不實之罪而被議處“應革職,罰銀一百兩”。次月,貝子屯齊告發鄭親王濟爾哈朗當年擁立肅親王豪格、後又包庇豪格的種種罪狀。同時,鰲拜、索尼等人謀立肅親王之事也被一同告發。多爾袞藉此事大做文章,令刑部嚴查所以參與者。鰲拜差點被殺頭,最後得旨“罰鍰自贖”。四月,鰲拜又被侍衛又告發在皇太極死時“擅發兵丁守門”,再一次被處死刑,後來因軍功先是改成革職為民,最後免革職。鰲拜雖以大功凱旋,可是短短三個月時間卻被兩次以死刑論處,可見其所受多爾袞的打擊是多麼的嚴酷。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孝莊秘史》多爾袞及群臣劇照

這還沒玩,在順治七年(1650年)七月時,多爾袞生病,暗示貝子錫翰請順治帝親臨探視自己,錫翰遂秉承多爾袞的意思“請駕臨幸”,誰知多爾袞卻以“違令瀆請”將貝子錫翰治罪,同時追究鰲拜包庇之罪,同樣跟之前一樣以死論處,後改免死罰贖、降爵,不久多爾袞病逝。鰲拜雖屢遭多爾袞迫害打擊,但每次都逃過了死刑處罰,註定他會成為順治的重臣。

順治親政後,聞知鰲拜、索尼等人在擁立英親王豪格曾經盟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鰲拜的忠心耿耿,讓順治對其極為敬重,視其為心腹重臣。此後,鰲拜隨侍順治身邊,曾與順治一起商討本章批覆程序、聯絡蒙古科爾沁部、代順治祭奠過世王公妃嬪、協助會審案獄,並倡議“大閱以講武”,親自教授武進士騎射,等等,深受順治重用。順治十三年(1656),鰲拜舊傷復發,臥床不起,順治親臨鰲府慰問,並派御醫前去診治。順治十四年(1657)冬,孝莊文皇后患病,順治朝夕侍侯,鰲拜也晝夜於宮中當值,寸步不離,深獲順治帝的讚賞。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美人無淚》多爾袞之死劇照

擅權自重,日益驕橫,終被康熙革職囚禁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24歲的順治帝福臨駕崩。順治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繼位,令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四位輔政大臣曾在順治靈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輔佐小皇帝玄燁。雖然這一盟誓意義重大,但事實證明四大臣並不能抱成一團,忠心輔佐幼主,反而各懷鬼胎,大力發展自己的權勢。

首輔索尼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但其眼見鰲拜與蘇克薩哈爭鬥的水火不容,於是稱病不出,置身事外。蘇克薩哈屬正白旗,原本是依附於多爾袞的。多爾袞死後,朝局大變,蘇克薩哈因告發剛剛死去的多爾袞,因此受到順治重用,在四大輔臣中名列第二。正由於蘇克薩哈曾經追隨多爾袞,所以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鰲拜與其雖是姻親,但二人卻常常因政見不同而發生爭論,勢如仇敵。名列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門,但為人膽小怕事,遇事又沒主見,但是也是鑲黃旗人,所以附和鰲拜為一黨。鰲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位,但由於資格老,軍功高,加上他本來就脾氣暴躁,所以常常氣勢奪人,得以擅權自重,日益驕橫,開始走上專權的道路。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康熙王朝》鰲拜劇照

索尼稱病不出,朝中除了蘇克薩哈,無人敢正面跟其作對,這更加助長了他囂張跋扈的氣焰,費揚古之子倭赫是康熙的御前侍衛,因在康熙面前對鰲拜表現得不怎麼禮貌,鰲拜對此深為銜恨。康熙三年(1664)四月,鰲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將其處死。費揚古對鰲拜痛恨不已,鰲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將他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家產籍沒,給予都統穆裡瑪(鰲拜之弟)。費揚古家慘遭滅門之禍。

鰲拜因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沒有同意自己的換地要求,遂對三人產生怨恨,分別以蘇納海“藐視上命”、撥地遲誤,朱昌祚、王登聯“紛更妄奏”的罪名,俱論死罪。此時,康熙雖然年幼,但他心裡清楚蘇納海等三人並無大罪,只是因為得罪了鰲拜後的欲加之罪罷了,於是召集輔政四大臣詢問意見。鰲拜堅持要將三人處以極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蘇克薩哈知道自己若反對極易惹火燒身,只好沉默不語。康熙執意不允鰲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擬定的處罰,即將三人各鞭一百,沒收家產。鰲拜居然無視康熙旨意,最終竟矯旨將三人處死,然後,強行換地。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康熙王朝》鰲拜劇照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從此朝中更無人能遏制鰲拜了,但是其臨死前的一個舉動卻康熙搬到鰲拜起到了關鍵作用。這時,康熙已年滿14歲,索尼上書請康熙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七月,康熙親政,加恩輔臣,仍命佐理政務。雖然康熙已經親政,但卻無法應對鰲拜的威脅,蘇克薩哈便上疏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願往遵化為順治守陵。其實,蘇克薩哈這一招很聰明,索尼已死,既然蘇克薩哈提出辭職,那麼鰲拜、遏必隆兩人按理也應該辭職。這下就觸及到了鰲拜的要害,可鰲拜不捨目前榮華富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想就這樣退出政治舞臺。所以,鰲拜給蘇克薩哈羅織了

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提出應處凌遲、族誅之刑。康熙同樣深知蘇克薩哈並不該殺,雖然自己已經親政,卻仍然無力保全蘇克薩哈一命。鰲拜氣勢洶洶,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蘇克薩哈的被殺,使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康熙王朝》蘇克薩哈劇照

至此,索尼已故,蘇克薩哈被殺,四大輔臣只剩下一個無足輕重的遏必隆,鰲拜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雖然康熙已經親政,但鰲拜並不想歸政於他。當時在康熙宮廷中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大臣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此時的鰲拜已經對康熙的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此時,鰲拜黨羽已經遍佈朝廷內外,行動稍有不慎,必將打草驚蛇,釀成大變。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此前常常出入宮廷,不以為奇。這次一召,他就毫無提防地來了。此前,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親舊,你們怕朕,還是怕鰲拜?”大家說:“怕皇帝。”康熙於是佈置逮捕鰲拜事宜。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是怎麼一步步從忠臣變為奸臣的?

智擒鰲拜畫作

緊接著,康熙帝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查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康熙八年(1669)鰲拜死於禁所。

鰲拜作為清初一員驍將,其性格是梗直倔強、敢於抗爭的。他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一片赤誠,而對順治也始終堅守臣節,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臣。而到康熙時期,逐漸變成驕橫跋扈、貪婪不法的奸惡之徒,深遭後世厭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