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近日,吴昕在某节目中谈及自己的“自卑性格”,她认为“并不是不自信就不好,只是不自信会很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并坦言“我很容易去讨好别人”对此,她还表示“真的不能去讨好别人,因为一讨好就输,一输气场就不对,气场一不对就什么都不对”。吴昕也在镜头前表示自己一直在努力克服“讨好别人”的问题。此前,吴昕曾多次在节目中透露过自己很不自信,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好,也多次因为焦虑自己的事业而落泪。

《了不起的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古希腊晢学家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意思是说,件事会怎样影响我们,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是怎么看待它的。

引自 --心智模式: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吴昕在自卑的困境中旋转受困扰,一定程度也反映出目前国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参差不齐。人类就是这么有意思的动物,因为自身大脑结构的特殊性,赋予人类拥有大脑思考的能力以及组织社会的能力,但是却也因为大脑的特殊结构,让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诸多问题的影响,人的情绪也对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个就是所谓的“心理暗示”


在她的心智认知模式里面,对自己的不够接纳跟认可,让她摆脱不了“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吴昕,我内心感同身受,我也是个有”自卑情结“的人,通过《了不起的我》书,让我认知到不一样的心智模型下,个体情绪的差异,好的心理暗示能够给到人积极正面的心理影响,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却也会把人们推入自我摧残的境地。

《了不起的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成为自己之前,总是要经历磨难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时不时遇到这类人,他们很聪明,但很容易因为一点点挫折而一蹶不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我”很重。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无论他们怎么评价自己,都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特别关注别人会怎么看他们,都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这种心理状态就叫作“脆弱的高自尊”

Edward Higgins在自我偏差理论中提出三个自我: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应实现的自我,当我们厌恶自己时,应实现的自我与实际自我产生偏差,如果实际自我也得到了不好的外部评价,我们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那些让你难以释怀的对话和行为,最终会使你厌恶自己,它使你觉得,你对自己的他人的理解非常失败,你不配得到他人的爱。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脆弱的高自尊呢?有一种解释是,这类人在成长过程中受了太多的批评和指责,所以变得不自信。可是仔细想想,好像并不是这样。他们的成长经历里并不缺少肯定和表扬,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在肯定和表扬里长大的。那是什么让他们在挫折面前变得这么脆弱呢?是僵固型思维。


《了不起的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如何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减少自我厌恶,用“爱”唤醒沉睡的大象

上周一个快被自我厌恶击垮的朋友,跟我讲了这么一件事:周末她和朋友逛街,朋友指着一件衣服问她好不好看,她说:“这件衣服你穿不下,得减肥。”朋友“哦”一声放下衣服。她觉得自己肯定说错话了,伤害到朋友了。


她陷入了深深的内疚感。回家之后,她扇了自己一巴掌,并要求自己跟人聊天时“如果说不出好听的话,就闭嘴吧。”


这一巴掌让我发现,当一个人感到内疚和后悔时,她会变成虔诚的愧疚的信徒。这种事情,以前也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我对这位伙伴所做出的行为感同身受。


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对策,就是追随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即使你很有可能会失败。

学着与失败和平共处很困难,而且我也不知道有谁可以完美的做到这一点。但是害怕失败不是放弃尝试的借口。即使没有达到目标或实现梦想,你也会比不去尝试获得的多。

写在最后

我相信人是在矛盾中向前的,就像一位关注行动实践的心理学家所说的:

【 实践者永远在理想和现实的泥泞中挣扎。】

愿每一位看到文章的你,都能给你带来一些启迪跟收获。


真心祝愿你能拥有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记得要爱自己哦!记得要把自己举高高哦!


晓彤赋能研习社(id:晓彤candy)

幸福心理学爱好者,希望用自己独视角帮助他人解锁不一样的心理认知密码

疗愈自己,帮助他人,未来可期,不负前行。欢迎大家来认识低调又有料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