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唯識學第一人,唐朝學霸玄奘法師

唐僧又叫唐三藏,是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而《西遊記》是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其中的唐僧原型乃是唐朝的三藏法師唐玄奘。很多人都很熟悉《西遊記》中的唐僧,下面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歷史上的玄奘法師。

中土唯識學第一人,唐朝學霸玄奘法師

唐僧劇照

取經前因

玄奘法師生於隋末年間,讀書過目不忘,天資聰慧,小時候就飽讀儒學典籍。10歲出家深入學習了中土佛教大小乘經論,二十多歲時在佛法造詣上已經達到很高的成就。他發現古人對佛經的翻譯和論著有錯誤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好多義理不究竟。帶著對論學和攝論學種種困惑,玄奘法師決心西行求經。

法師既遍謁眾師。備餐其說。詳考其理。各擅宗塗。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誓遊西方以問所惑。並取十七地論以釋眾疑。即今之瑜伽師地論也。---《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中土唯識學第一人,唐朝學霸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行腳圖

取經路上

唐朝開國年間是不允許國民出境的,無奈之下玄奘法師只好選擇“偷渡”。他從西安出發路經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獨自穿越八百里莫賀延磧沙漠,哪知走了百里左右,失手打翻了水囊。即使如此他仍然堅持西行。行至高昌,高昌王想留他做國師,教化一方眾生。哪知法師宛然拒絕。高昌王是有脾氣的,威脅法師說要麼做國師,要麼送他回國。法師卻說性命可以留,但西行之志是不會動搖的。絕食三天後打動了高昌王,反而和法師結為兄弟並派人護送法師西行。法師邊走邊參學,繼續西行至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龜茲(今新疆庫車)、跋祿迦國(今新疆阿克蘇),經過撒馬爾罕、阿富汗、巴基斯坦,經歷千難萬險最終到達古代印度。從貞觀元年他從長安出發算起,到貞觀五年到達目的地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為止,法師跋涉了4年多,行程5萬餘里。

中土唯識學第一人,唐朝學霸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西行路線圖

潛心參學

那爛陀寺是當時亞洲佛教的學術中心,更像是一所大學,學生有一萬多人。玄奘法師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時已經逾百高齡的校長戒賢法師收他為親傳弟子,並親自教授他《瑜伽師地論》。法師勤奮用功,很快就掌握了梵文,而且比當地人說的還好。當時那爛陀寺的講師能講解二十部經書的有一千人,三十部的五百人,五十部的只有十人,其中包括玄奘法師。在那爛陀寺幾千名資深學者之中,位列前十名。因為成績優異,法師還獲得了留校任教的資格,升任那爛陀寺副主講;那爛陀寺還給他配備了“專車”,出門可以享受乘坐大象的待遇。在那爛陀寺學習了五年之後,法師又繼續南遊各國,最終又回到那爛陀寺。之後法師參加了由戒日王倡議舉行的佛學經典教義的辯論大會,法師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後,一連十八天沒有人敢於與他爭辯,返駁他的理論。一時間名揚全印度,甚至人還沒回去,名聲已隨著絲綢之路傳回大唐。

中土唯識學第一人,唐朝學霸玄奘法師

那爛陀寺遺址

歸國譯經

公元645年遊學17年,43歲的法師帶著150粒佛舍利、佛像7尊、經論657部,回到長安。同年法師入長安弘福寺譯經,朝廷供給一切財物所需。由梁國公房玄齡發文徵召全國上下所有寺院中擅梵文通佛法、持戒無損的高僧大德同集長安助玄奘譯經,在嚴格的篩選之後,組成了陣容極為強大的譯經團隊。法師的譯經團隊前後共完成了75部(1335卷)經典。並口述完成了《大唐西域記》,此外,玄奘又奉敕將《老子》等中國經典譯作梵文,傳於天竺。公元652年法師在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西院築五層塔,即現在西安著名的旅遊景點大雁塔,用以貯藏自天竺帶來的經像。

中土唯識學第一人,唐朝學霸玄奘法師

大雁塔

迴歸寂靜

此後,法師自覺身力衰竭,知無常將至。並說這個俗身我已經厭惡了,我在這個世間所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我願意將我一生行持的福慧化作美好的祝願回報給有情眾生。我祈願大家一起升到到彌勒菩薩身邊,去奉侍彌勒菩薩,佛下生時,共成無上菩提。公元664年正月初九日,法師病勢嚴重,二月五日夜半圓寂於玉華宮。當時為他送行的有百萬餘人,靈骨歸葬於長安東郊白鹿原上。

帝聞之哀慟傷感。為之罷朝曰。朕失國寶矣。時文武百寮。莫不悲哽流涕。---《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中土唯識學第一人,唐朝學霸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塔


偉大貢獻

玄奘法師是研究中國傳統佛教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也是法相宗(唯識宗)的創始人,又是繼承印度正統佛教學說的集大成者,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不顧艱難困苦,萬里迢迢去古印度尋求佛法,帶回大量的佛教典籍,進行翻譯和講說,同時撰寫《大唐西域記》,不僅深遠地影響了東亞文化(包括中國文化、韓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為東亞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舊唐書》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註釋:

《瑜伽師地論》:即禪定和止觀修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故又稱《十七地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