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世人对曹操的印象大多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奸诈、多疑的权臣形象,而读过《三国志》、《后汉书》的人都会用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这三种称呼概括曹操。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却远远不止这几种片面的评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针对当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环境和疲敝民生,制定了众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尤其是对于赋税、财政制度的改革,几乎扭转了当时的世族崛起势头。以改革家来称呼曹孟德,也是十分准确的。

下文我们就通过曹操执政时采取的财政措施来窥探他的财政思想,也带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一、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社会环境

东汉末年时,因大量土地兼并,集中在少数豪强、世族手中,造成国家税赋紧张、财政困难。又遭遇连续的气候异常,造成大量小农破产,沦为大地主的佃农或者流民。

豪强、世族集团崛起,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渐渐有与东汉皇室分庭抗礼的趋势。汉桓帝时,为抑制豪强和世族,发起了“党锢之祸”,大量逮捕、关押清流领袖,打破了政治上外戚、宦官与世族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后汉灵帝时又通过“卖官鬻爵”的方式向世族变相征收赋税。

受自然气候的进一步恶劣,加之朝政的混乱和腐败,终于导致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之乱”。为镇压起义军,朝廷下令各州郡可自行募兵镇压,并授予地方官员军政大权。虽然暂时将农民起义镇压了下去,却也形成了地方尾大不掉的局面。特别是大批世族子弟趁机掌控实权,为真正的乱世引燃了导火索。当朝政被西北地区的实权人物董卓控制后,终于爆发了东汉末年的乱世大混战。

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顿国家财政

乱世之中,曹操在中原崛起。就地缘因素来说曹操长期处于四面环敌的境地,加上常年战乱和天灾不断,中原地区是“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庾无积,赋役方兴”,以至于在濮阳与吕布混战时竟发生“蝗虫起,百姓大饥,各引去”,因为交战双方都缺少军粮而罢战的情况。此时为了筹措军粮甚至发生了吃人的情况,“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更因之前董卓乱政时铸造小钱甚至泥钱,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间的商品交换已经回复到“以物易物”的阶段。以至于曹操在初期为了筹措军费甚至使用了“挖坟掘墓”的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当时世族、豪强趁天下大乱之际大肆兼并土地、买卖人口,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地方军阀或出自世族,或由世族拥立,自然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甚至与之联合,将本该由持有大量土地的豪强、世族缴纳的税赋转嫁到贫苦大众身上。“袁氏之治,使豪强擅姿,亲戚兼并。下民贫苦,代出租赋”。部分军阀统治的地区贫民甚至要

缴纳田产的十分之九

针对这种局面,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多次以东汉中央政府的名义下达政令,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赋税制度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和世族的势力,维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1、屯田制

针对当时农业生产极度凋零,曹操采纳了部下枣衹的建议,利用当时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及因躲避战乱、天灾而造成人口大规模迁移所形成的无主土地,招徕流民以及战争中获得的人口进行耕作,并组织没有战斗任务的军队进行农业生产,是为屯田。根据屯田的劳动力人口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民屯和军屯。

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民屯是把招募而来的流民按照军队的编制组织起来,一般五十人为一屯,在屯田长官的管理下进行农业生产。负责管理民屯的单独建立一套管理体系,直接向财政的大司农负责。民屯的土地是由国家统一拨给的,每年向国家缴纳田赋,不再负担兵役和徭役,但也相对失去了部分人身自由。田赋的缴纳比例为官民对分,如果使用官方提供的牛只进行生产则要缴纳六成的收成作为田赋。尽管这个比例相当高,但相对于其他军阀和豪强、世族的压榨,已经是比较缓和的了。

军屯即组织地方驻守的军队进行农业生产。这是吸取了西汉时在西域实行军事屯垦的优点后产生的军队参与农业生产模式。驻守地方的军队在保持原有军事建制的前提下以营为生产单位,将领直接组织屯田,收获全部归国家所有。另外为配合军屯建立世兵制

,即士兵以家为单位另立户籍,不允许改业,且世代传承。

2、齐民编户与户调制度

在大量实行民屯和军屯的同时,针对仍然在原有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曹操又推出齐民编户与户调制度。齐民编户就是对其统治范围内的人口进行统计并登记造册,以便于掌握真正的人口数量和所拥有的土地多少。并规定农户缴纳的田赋以每亩地每年缴纳四升粟为标准。户调制度则是曹操首创,将之前两汉时大量存在的各种苛捐杂税合并为每户每年缴纳绢两匹、绵二斤,除此以外不再另行加征其他赋税。对于田赋和户调的标准较之以前大大减小,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避免了官吏在征收税赋时层层加征、克扣农民。

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3、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并不是曹操首创,早在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就提出并具体实施了盐铁的官方经营,两汉时也一直使用官营模式。曹操此时利用掌握的朝政大权和军队,将乱世中豪强趁机夺取的盐铁行业重新夺回到国家手中,利用盐和铁的专营为国家创造了大量收入,但同时也造成了为满足军事需要而大量消耗铁资源,民间部分地区发生“以木掘地”的现象。

4、重铸五铢钱

受董卓乱政时乱造小钱、泥钱的影响,金融体系遭到完全的破坏,民间重新开始以物易物,商业活动困难。曹操执政时将五铢钱的铸造重新收为国有,民间不得私自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经过曹操及之后的曹丕、曹睿三代,终于恢复了市场秩序,商业和金融环境得到了改善。

5、打压豪强

东汉末年世族和豪强已经崛起,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曹操统治区域内的世族和豪强更是比比皆是。因为处于特殊的战争环境,曹操需要世族和豪强的支持、拥护来参与争霸,所以不能直接使用武力。更为了维护、保持相对安稳的内部环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拉拢他们。但是曹操为了防止豪强、世族的尾大不掉,大量任用微末出身的能臣干吏治理地方,特别是豪强、世族集中的地区。

对于作奸犯科的豪强、世族,曹操对其的打击可谓不遗余力。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地方豪强,甚至于自己的亲属也绝不姑息。曹洪是曹操的族弟,在战场上多次救过曹操,但他的部曲扰乱地方被杨沛惩治,曹操对杨沛大加赞扬,并在家族内部宣传以起到警示作用。

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三、儒法并用的财政观念

曹操的财政思想是糅合了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的观点而产生的。又因为曹操的养祖父曹腾为宦官的关系,曹操又与当时的世族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对于世族、豪强的态度上也与其他的军阀有着很大的不同。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产生了曹操的财政改革和财政思想观念。

1、农战合一

法家对于农民的态度主张通过法律手段将农民约束在土地上,再通过组织农民组成军队,让有战功的人获得升迁。而儒家则主张农为本,应当尽可能的保证农业的正常进行,不能因为其他原因影响农业生产。曹操就是将这两种观点结合,再参考现实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制定了屯田制。利用军事管理方法组织农民生产,也使用军队进行农业生产,保障社会的最底层需求,维持国家的运转。在曹操看来,农业生产就是战争。所以曹操手下官职最高的将军是常年屯田并卓有成效的夏侯惇,而不是其他光有军功的人。

2、富国强兵霸天下与教化万民相结合

法家思想是以称霸天下为最终目的,这与曹操统一天下的目的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主张通过礼教来教育人民,使其安身守法、从事生产。也是曹操统治的重要手段。曹操深受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双重教育,对于两种学说自然有其独到见解。立足于农业生产是曹操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而教化百姓也是曹操维护统治的必要方法。通过屯田和赋税统一由中央支配,曹操组建了强大的军队,为最终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3、国富而节用

法家主张国富民贫,儒家主张富民而国节用。曹操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即战争环境下的国家入不敷出和农业生产大范围被破坏。针对现实情况曹操结合了两家思想,实行了国富而节用的做法。在满足百姓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将财富集中到国家,而国家又不肆意使用财政收入,提倡俭朴的生活来节约开支。将有限的物力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曹操除了组建军队外,将大量财政收入投入到农田水利的兴建和农具的创新中,使得他统治的区域内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继位迅速。他一面组织屯田,一面又抛弃法家重税的财政主张采用轻徭薄赋的儒家观点来鼓励小农的生产。这样不仅刺激了农民自发生产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曹魏建立初期的单位农业收获远远高于西晋时期就是例证。

改革赋税、分配财政,还是你认识的他吗?谈谈曹阿瞒的财政思想

四、结语

曹操的一生可以说是在逆历史潮流的过程中度过的。与他的对手刘备、诸葛亮一样,他们都主张恢复到西汉初年的“小农经济”,一次来应对世族的崛起。尽管他们建立的国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却为后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教训和参考经验。

1、《后汉书》

2、《三国志》

3、《资治通鉴》

4、《典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