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世人對曹操的印象大多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奸詐、多疑的權臣形象,而讀過《三國志》、《後漢書》的人都會用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這三種稱呼概括曹操。可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卻遠遠不止這幾種片面的評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針對當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社會環境和疲敝民生,制定了眾多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尤其是對於賦稅、財政制度的改革,幾乎扭轉了當時的世族崛起勢頭。以改革家來稱呼曹孟德,也是十分準確的。

下文我們就通過曹操執政時採取的財政措施來窺探他的財政思想,也帶大家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曹操

一、曹操所處的東漢末年社會環境

東漢末年時,因大量土地兼併,集中在少數豪強、世族手中,造成國家稅賦緊張、財政困難。又遭遇連續的氣候異常,造成大量小農破產,淪為大地主的佃農或者流民。

豪強、世族集團崛起,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漸漸有與東漢皇室分庭抗禮的趨勢。漢桓帝時,為抑制豪強和世族,發起了“黨錮之禍”,大量逮捕、關押清流領袖,打破了政治上外戚、宦官與世族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後漢靈帝時又通過“賣官鬻爵”的方式向世族變相徵收賦稅。

受自然氣候的進一步惡劣,加之朝政的混亂和腐敗,終於導致爆發了以張角為首的“黃巾之亂”。為鎮壓起義軍,朝廷下令各州郡可自行募兵鎮壓,並授予地方官員軍政大權。雖然暫時將農民起義鎮壓了下去,卻也形成了地方尾大不掉的局面。特別是大批世族子弟趁機掌控實權,為真正的亂世引燃了導火索。當朝政被西北地區的實權人物董卓控制後,終於爆發了東漢末年的亂世大混戰。

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頓國家財政

亂世之中,曹操在中原崛起。就地緣因素來說曹操長期處於四面環敵的境地,加上常年戰亂和天災不斷,中原地區是“師出歷年,百姓疲敝,倉庾無積,賦役方興”,以至於在濮陽與呂布混戰時竟發生“蝗蟲起,百姓大飢,各引去”,因為交戰雙方都缺少軍糧而罷戰的情況。此時為了籌措軍糧甚至發生了吃人的情況,“太祖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更因之前董卓亂政時鑄造小錢甚至泥錢,造成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民間的商品交換已經回覆到“以物易物”的階段。以至於曹操在初期為了籌措軍費甚至使用了“挖墳掘墓”的方法。

與之相對應的,當時世族、豪強趁天下大亂之際大肆兼併土地、買賣人口,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王國”。地方軍閥或出自世族,或由世族擁立,自然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甚至與之聯合,將本該由持有大量土地的豪強、世族繳納的稅賦轉嫁到貧苦大眾身上。“袁氏之治,使豪強擅姿,親戚兼併。下民貧苦,代出租賦”。部分軍閥統治的地區貧民甚至要

繳納田產的十分之九

針對這種局面,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多次以東漢中央政府的名義下達政令,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了賦稅制度和財政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豪強和世族的勢力,維持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1、屯田制

針對當時農業生產極度凋零,曹操採納了部下棗衹的建議,利用當時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及因躲避戰亂、天災而造成人口大規模遷移所形成的無主土地,招徠流民以及戰爭中獲得的人口進行耕作,並組織沒有戰鬥任務的軍隊進行農業生產,是為屯田。根據屯田的勞動力人口成分的不同,可以分為民屯和軍屯。

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民屯是把招募而來的流民按照軍隊的編制組織起來,一般五十人為一屯,在屯田長官的管理下進行農業生產。負責管理民屯的單獨建立一套管理體系,直接向財政的大司農負責。民屯的土地是由國家統一撥給的,每年向國家繳納田賦,不再負擔兵役和徭役,但也相對失去了部分人身自由。田賦的繳納比例為官民對分,如果使用官方提供的牛隻進行生產則要繳納六成的收成作為田賦。儘管這個比例相當高,但相對於其他軍閥和豪強、世族的壓榨,已經是比較緩和的了。

軍屯即組織地方駐守的軍隊進行農業生產。這是吸取了西漢時在西域實行軍事屯墾的優點後產生的軍隊參與農業生產模式。駐守地方的軍隊在保持原有軍事建制的前提下以營為生產單位,將領直接組織屯田,收穫全部歸國家所有。另外為配合軍屯建立世兵制

,即士兵以家為單位另立戶籍,不允許改業,且世代傳承。

2、齊民編戶與戶調製度

在大量實行民屯和軍屯的同時,針對仍然在原有土地上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曹操又推出齊民編戶與戶調製度。齊民編戶就是對其統治範圍內的人口進行統計並登記造冊,以便於掌握真正的人口數量和所擁有的土地多少。並規定農戶繳納的田賦以每畝地每年繳納四升粟為標準。戶調製度則是曹操首創,將之前兩漢時大量存在的各種苛捐雜稅合併為每戶每年繳納絹兩匹、綿二斤,除此以外不再另行加徵其他賦稅。對於田賦和戶調的標準較之以前大大減小,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也避免了官吏在徵收稅賦時層層加徵、剋扣農民。

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3、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並不是曹操首創,早在春秋時齊國的管仲就提出並具體實施了鹽鐵的官方經營,兩漢時也一直使用官營模式。曹操此時利用掌握的朝政大權和軍隊,將亂世中豪強趁機奪取的鹽鐵行業重新奪回到國家手中,利用鹽和鐵的專營為國家創造了大量收入,但同時也造成了為滿足軍事需要而大量消耗鐵資源,民間部分地區發生“以木掘地”的現象。

4、重鑄五銖錢

受董卓亂政時亂造小錢、泥錢的影響,金融體系遭到完全的破壞,民間重新開始以物易物,商業活動困難。曹操執政時將五銖錢的鑄造重新收為國有,民間不得私自鑄錢,由政府統一鑄造。經過曹操及之後的曹丕、曹睿三代,終於恢復了市場秩序,商業和金融環境得到了改善。

5、打壓豪強

東漢末年世族和豪強已經崛起,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曹操統治區域內的世族和豪強更是比比皆是。因為處於特殊的戰爭環境,曹操需要世族和豪強的支持、擁護來參與爭霸,所以不能直接使用武力。更為了維護、保持相對安穩的內部環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拉攏他們。但是曹操為了防止豪強、世族的尾大不掉,大量任用微末出身的能臣幹吏治理地方,特別是豪強、世族集中的地區。

對於作奸犯科的豪強、世族,曹操對其的打擊可謂不遺餘力。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地方豪強,甚至於自己的親屬也絕不姑息。曹洪是曹操的族弟,在戰場上多次救過曹操,但他的部曲擾亂地方被楊沛懲治,曹操對楊沛大加讚揚,並在家族內部宣傳以起到警示作用。

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三、儒法並用的財政觀念

曹操的財政思想是糅合了儒家學派與法家學派的觀點而產生的。又因為曹操的養祖父曹騰為宦官的關係,曹操又與當時的世族有著很大的區別。在對於世族、豪強的態度上也與其他的軍閥有著很大的不同。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產生了曹操的財政改革和財政思想觀念。

1、農戰合一

法家對於農民的態度主張通過法律手段將農民約束在土地上,再通過組織農民組成軍隊,讓有戰功的人獲得升遷。而儒家則主張農為本,應當儘可能的保證農業的正常進行,不能因為其他原因影響農業生產。曹操就是將這兩種觀點結合,再參考現實社會環境的情況下制定了屯田制。利用軍事管理方法組織農民生產,也使用軍隊進行農業生產,保障社會的最底層需求,維持國家的運轉。在曹操看來,農業生產就是戰爭。所以曹操手下官職最高的將軍是常年屯田並卓有成效的夏侯惇,而不是其他光有軍功的人。

2、富國強兵霸天下與教化萬民相結合

法家思想是以稱霸天下為最終目的,這與曹操統一天下的目的不謀而合;儒家思想主張通過禮教來教育人民,使其安身守法、從事生產。也是曹操統治的重要手段。曹操深受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雙重教育,對於兩種學說自然有其獨到見解。立足於農業生產是曹操解決現實問題的根本途徑,而教化百姓也是曹操維護統治的必要方法。通過屯田和賦稅統一由中央支配,曹操組建了強大的軍隊,為最終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3、國富而節用

法家主張國富民貧,儒家主張富民而國節用。曹操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即戰爭環境下的國家入不敷出和農業生產大範圍被破壞。針對現實情況曹操結合了兩家思想,實行了國富而節用的做法。在滿足百姓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將財富集中到國家,而國家又不肆意使用財政收入,提倡儉樸的生活來節約開支。將有限的物力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曹操除了組建軍隊外,將大量財政收入投入到農田水利的興建和農具的創新中,使得他統治的區域內農業的恢復和發展繼位迅速。他一面組織屯田,一面又拋棄法家重稅的財政主張採用輕徭薄賦的儒家觀點來鼓勵小農的生產。這樣不僅刺激了農民自發生產的積極性,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曹魏建立初期的單位農業收穫遠遠高於西晉時期就是例證。

改革賦稅、分配財政,還是你認識的他嗎?談談曹阿瞞的財政思想

四、結語

曹操的一生可以說是在逆歷史潮流的過程中度過的。與他的對手劉備、諸葛亮一樣,他們都主張恢復到西漢初年的“小農經濟”,一次來應對世族的崛起。儘管他們建立的國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卻為後世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歷史教訓和參考經驗。

1、《後漢書》

2、《三國志》

3、《資治通鑑》

4、《典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