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史料比較研究:談談《舊唐書》與《新唐書》各自的優缺點

在二十四史中,有兩本關於唐朝的正史,分別是成書於五代的《舊唐書》

與成書於北宋的《新唐書》,後者的篇幅比前者略小。根據《宋史·歐陽修傳》記載,宋仁宗讀過《舊唐書》後,覺得這本書“卑弱淺陋”,於是下令史館重修一本宋朝版的《唐書》。最初由宋祁做主編,花費十年寫完了列傳部分,之後歐陽修也加入修史工作,負責紀志部分。書成後上奏朝廷,朝廷認為此書有兩個主編,導致內容不統一,所以又命歐陽修進行統稿。歐陽修則自謙是宋祁的晚輩,所以沒有改動原先的文字,在校對一遍後又呈了上去。

宋朝人一般認為《新唐書》優於《舊唐書》,曾公亮就說五代人多為“衰世之士”,所以氣力卑弱,言淺意陋,擔不起編纂《唐書》的工作,導致《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相比之下,宋祁與歐陽修都是文學大家,由他們來寫《唐書》質量明顯會更高些;宋仁宗讀過《新唐書》後也表示滿意,認為它敘事簡練、文采飛揚,所以“布書於天下”。而原本的《舊唐書》便逐漸從書市中退出,很少有人能再讀到,直至明朝嘉靖年間,聞人詮才校對並重刊了宋板的《舊唐書》。

史料比較研究:談談《舊唐書》與《新唐書》各自的優缺點

《舊唐書》與《新唐書》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都把《新唐書》當作研究唐史的首選資料,文學愛好者們也喜歡歐宋的文筆。但對於歷史學家來說,他們似乎對《舊唐書》更感興趣。例如《資治通鑑》關於唐朝的部分都是根據《舊唐書》來寫的,而對《新唐書》則一無所取。那麼《舊唐書》與《新唐書》究竟哪本更好呢?要研究唐朝歷史,應以哪本為主?

《舊唐書》的優點在於史料很原始

唐朝是一個很重視史學的朝代,在初年的時候就編了有關於魏晉南北朝及隋朝的五部史書。唐朝人也以實錄的形式來編纂國史,房玄齡就曾監修過《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武則天當政後,又新定了《高宗實錄》一百卷。《史通》的作者劉知幾修了《武后實錄》,《貞觀政要》的作者吳兢修有《中宗實錄》和《睿宗實錄》,之後各朝皆有實錄問世。直到唐宣宗時,修實錄的事情才出現中斷,不過當時也有一本《東觀奏記》,之後的懿宗、僖宗和昭宗這三朝沒有官方史料。黃巢之亂時,大明宮遭遇火災,使館也被焚滅,歷朝實錄裡僅有韓愈主修的《順宗實錄》存世。在這種背景下,五代後唐時期才開始了艱難的修史工作。

根據史書記載,在編纂《舊唐書》時,庾傳美從川蜀地區找到了九朝實錄,唐代宗以前的史料尚能看到。所以《舊唐書》裡從《高祖本紀》到《代宗本紀》這九篇都是根據唐朝國史來寫的,史料非常原始,這從內容中就可以看出。

首先,《舊唐書》避唐朝皇帝的名諱,按理來說五代人修唐史已經屬於“隔代修史”了,但因為他們是照抄實錄,所以沒有改正實錄中避諱的地方。例如李淵的父親叫李昞,所以唐朝人避“丙”字諱。原本的《舊唐書》中凡遇到“丙”的地方都用“景”來代替,唯有《則天皇后紀》不避“丙”字諱,因為這篇紀是從《武后實錄》中抄過來了。武則天建立武周,所以不為唐室諱,實錄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其次,《舊唐書》中有許多“今上”的字眼,也說明是從唐朝實錄裡直接照抄過來,沒有改成廟號。在《新唐書》裡這種情況是不可能有的。《唐紹列傳》就有一句說“今上講武於驪山,紹以修儀注不合旨,坐斬”,下令斬殺唐紹的皇帝是唐玄宗,所以這裡的“今上”是指他,而非五代的皇帝。《太宗本紀》裡說:“以隋鷹揚郎將堯君素忠於

本朝,贈蒲州刺史”,這裡的“本朝”也是指唐朝,而非修《舊唐書》時候的後唐或後晉。

這些地方都說明《舊唐書》具有“唐朝人說唐史”的特點,讀起來有原汁原味感。而《新唐書》經過宋祁與歐陽修的重修,許多歷史人物的名言換了樣,有種失真感。此外,《舊唐書》的編者雖然較懶,喜歡照抄,但也保留了一些珍貴的史料,例如《李密傳》裡全文抄錄了祖君彥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歷數煬帝之惡;這篇檄文不見於《隋書·李密傳》,又在《新唐書·李密傳》裡被刪得一乾二淨,只有在《舊唐書》中才能讀到。這也要歸功於《舊唐書》史料的原始性。

史料比較研究:談談《舊唐書》與《新唐書》各自的優缺點

《舊唐書》本於唐朝實錄

《新唐書》的優點在於秉筆直書

《舊唐書》的史料拼湊抄錄性質非常明顯,因為代宗之前有九朝實錄在,所以能夠保證質量。而在唐武宗會昌年之後,唐室的官史已經焚滅,這部分歷史缺乏可靠的資料。所以在編《舊唐書》時,史館奏請,令天下人有收藏會昌以後公私事蹟筆記手稿的,抄錄一份送給史館。這些抄錄來的史料或者出於奏疏,或者來自邸報,甚至是一些官員的書信或日記,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所以《舊唐書》詳於唐武宗之前的歷史,而對唐宣宗以後四朝的歷史記載得比較草率,有點爛尾的感覺。

宋祁與歐陽修編撰《新唐書》時,天下太平,文化發達,許多藏在箱底的書都得以刊刻流行。史官們不僅可以參考《舊唐書》,而且還能收錄一些當時新發現的史料,進行輟拾補輯。因此《新唐書》的人物傳記比《舊唐書》多,志部分也寫得更好。其中《食貨志》的篇幅比舊書擴充了好幾倍,讓我們能更加了解唐朝的經濟史。此外,宋朝還出現了《唐史記》、《唐紀》、《唐春秋》等質量較高的史書,為宋歐修史提供便利。宋歐可以對比各種史料,擇優而錄,並且刪除掉一些冗長的地方,再加上二人都是文學大家,具有很高的敘事水平和文字潤色能力,使得

《新唐書》讀起來比較通暢,富有文采。如果說《舊唐書》像一部雜亂的歷史記賬本,那麼《新唐書》倒像一部清晰的財務報表。

史料比較研究:談談《舊唐書》與《新唐書》各自的優缺點

《新唐書》的主編歐陽修

此外,《舊唐書》由於照抄實錄,所以許多地方也遵循“為尊者諱”的原則,為當權者隱惡。《新唐書》因是異代修史,所以基本都是秉筆直書

。例如《舊唐書·后妃傳》記及唐憲宗的懿安皇后郭氏之晚年生活時,說:

“既而宣宗繼統,即後之諸子也,恩禮愈異於前朝。大中年崩於興慶宮,諡曰懿安皇太后,祔葬於景陵。”

讓人以為郭後得到了善終。但是唐朝人裴庭裕編的《東觀奏記》,則說唐宣宗的母親鄭太后原本是郭後的婢女,被唐憲宗幸過後,才生下宣宗。宣宗繼位後,因目前的緣故,待郭後很差。對此,《舊唐書》卻委婉的說:

“憲宗孝明皇后鄭氏,宣宗之母也。蓋內職御女之列,舊史殘缺,未見族姓所出、入宮之由。”

先是,唐憲宗被宦官殺害,郭後的兒子唐穆宗得以繼位。穆宗在位五年,不僅沒有誅殺謀害憲宗的宦官,而且還將父親的親信和寵臣全部殺罰貶竄,彼時皇弟宣宗尚年幼。之後穆宗的三個兒子敬宗、文宗和武宗也相繼為帝,直到他們相繼英年早逝,宣宗才以皇太叔的身份登上帝位。登基後他便把所有涉嫌謀害憲宗的人全部殺死,並且懷疑郭後和穆宗有弒君的嫌疑。曾想把穆宗及他的三個兒子之靈位遷出太廟,那時郭後雖然尚在人世,但已經岌岌可危了。

《東觀奏記》記載宣宗繼位後,鄭太后忽然取得了與郭後並駕齊驅的地位,加上宣宗懷疑郭後殺害其父親,故而郭後“慚懼”,過得非常抑鬱——

“一日,與二侍兒同升勤政樓,依衡而望,便欲隕樓下,欲成上過。左右急持之,即聞於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這段記載說明郭後因受到宣宗的冷遇,整日擔驚受怕,想一死了之,以此來告訴世人自己是被宣宗逼死的。宣宗知道後,當晚就迫使郭後“暴崩”了。《舊唐書》隱去了這段史實,《新唐書》則採用《東觀奏記》,秉筆直書說:

“帝奉養禮稍薄,後鬱郁不聊,與一二侍人登勤政樓,將自隕,左右共持之。帝聞不喜,是夕後暴崩。”

雖然寫得比《東觀奏記》較隱晦,但也指明郭後因宣宗之故而不得善終。《資治通鑑》則說:

“上即位,待郭太后禮殊薄。郭太后意怏怏,一日,登勤政樓,欲自隕;上聞之,大怒,是夕,崩,外人頗有異論。”

用“外人”的異論來代替“上志也”,表明宣宗對郭後的死有很大的嫌疑,但不能完全確定,這樣寫顯得更為客觀、嚴謹。

《舊唐書》避諱的地方不只這一處,需要參照其他史書才能看得出來,正因為它採用了迴護法,所以相比之下,能夠秉筆直書是《新唐書》的優點。

史料比較研究:談談《舊唐書》與《新唐書》各自的優缺點

《新唐書》不為唐室避諱

研究唐朝歷史,應優先讀哪部《唐書》?

在講優點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就已經說到了缺點,因為

新書的優點就是舊書的缺點,而舊書的優點也同樣是新書的缺點。舊書的史料原始,未經刪減,更接近歷史原貌,並且許多地方敘述得非常詳細,很多奏疏、文獻都全部保存下來。新書則對舊書進行了大量的刪減,本紀部分更是刪得面目全非,許多人在研究唐史的時候,更喜歡看未刪減版——所以,過度的刪減正是《新唐書》的一大毛病。

其次,宋祁和歐陽修都是文人,喜歡用一些生僻字來賣弄學問,而且在敘事及論贊中會夾帶一些私貨,加入自己的觀點,導致本應客觀的史書帶有了主觀性。

《舊唐書》相比《新唐書》也有不足之處,這本書拼湊成分太大,各種史料堆積在一起,魚龍混雜,史官又懶得修訂統稿,所以讀起來非常枯燥吃力。沒有耐心,或未具備一定的史學功底,很容易半途而廢。舊書的本紀部分就非常冗長,動輒上萬字,可讀性並不強。此外,《舊唐書》的最後部分陷於爛尾,對唐末的歷史記載不清,許多唐末人物無傳。寫到武宗、宣宗、懿宗的皇后時,直接標註“事闕

”。張義潮率領隴右十一州擺脫吐蕃的控制,歸順唐朝,本是歷史上的大事,卻僅見於《宣宗紀》中的幾句話。《新唐書》在《吐蕃列傳》中才詳細記載了這件迴歸過程。

總的來說,兩唐書各有優缺點,難分高下。要想完整的瞭解唐朝歷史,應讀《新唐書》;而要若深入的認識唐朝歷史,則首選《舊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