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影視劇中,常常有這樣的情節:一到節日放花炮,小孩子們便熱熱鬧鬧的跑出來湊熱鬧。或者,是一對戀人在漫天的煙花下相擁,互訴愛的衷腸。

前者,常發生在中國;後者,更像是日本人的故事。

為什麼中日兩種文化背景下的焰火氣質差異這麼大?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深層原因?

今天,小玉就和你聊兩國的焰火文化。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中國焰火文化:世俗熱鬧

在中國,煙花炮竹可謂歷史悠久、文化深沉。甚至在世界範圍內,大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就是中國發明的煙花。畢竟,在公元800年左右,中國鍊金術士就能將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在一起,製成粗糙的火藥了。

但好像沒有任何一本書上記載中國焰火的準確歷史,因為中國焰火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民俗性”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詩經.小雅.庭燎》

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詩經.小雅.庭燎》中,便有中國燃放炮竹的雛形記載:"庭燎晰晰,君子至止。"漢代,也有燃放爆竹驅邪的習俗;而據說唐代的李畋是爆竹發明者,在《該聞錄》一書中,他還記錄了一個“爆竹除妖”的故事。後來李畋子孫又發明了煙花,煙花和鞭炮總稱為"花炮"。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電影《妖貓傳》,唐朝已出現煙花。

焰火真正的興盛與平民化,要到宋朝了。《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到了南宋,煙火終於可以被稱作煙花了。在南宋詹無咎一首《鵲橋仙》中,“龜兒吐火,鶴兒銜火。藥線上、輪兒走火。梨花數朵,杏花數朵。又開放、牡丹數朵。”真的可以稱作是“花”了。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宋代春節的基本項目:燃放煙花爆竹

到了元代,煙花在節日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趙孟頫在《贈放煙火者》中描繪了一場煙花盛況:“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赫赫喧虺似火攻。後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落向東風。”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明代在宮中燃放煙花

到了明清兩代,市民文化繁榮,煙花也作為民間喜聞樂見之物走向了巔峰,形成了令人歎為觀止的“煙火戲”。明代後期《金瓶梅》中就記錄過一場工藝高超的水上煙花。而《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的場面,正是表現了明代宮廷模仿民間放煙花的習俗。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根據清代丁觀鵬《太平春市圖》製作的明信片和郵票,表明了清代煙花的市民性

在中國,有部電視劇叫《人間煙火》,它揭示了有人在,就會有煙火的道理。

中國人的煙花文化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熱鬧”。一部煙花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古代市民文化的發展史。它背後藏著的,是我們國人對世俗生活和趣味的熱愛。

而日本的煙花,又是怎樣的一番光景呢?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日本焰火文化:去煙火氣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如果你常看日劇,會發現日本人在夏天的記憶中,一定有花火大會(hanabitaikai)。而故事情節中,花火大會常常會和浪漫的愛情有關。

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花火大會。最早的花火大會,是為了儀式和祛除邪靈。發展到如今,它越來越多具有了觀賞性、紀念性和社交性。日本的焰火,也已經成為了凝聚日本傳統文化的活動。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歌川廣重《兩國橋花火圖》,江戶時代

16世紀末,伊達政宗欣賞到了中國人表演的煙火,而後德川家康欣賞到了英國特使帶來的花火。在欣賞過後,便讓三河炮術隊學會了這項技能,並帶回了日本

“東京最美花火大會”之稱的隅田川花火大會,最早要追溯到

1733年的兩國花火。在歌川廣重的浮世繪中,就多次描繪了這場頗具藝術性的煙火盛世。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三代目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看花火服飾講究

在日本的花火大會上,少了中國煙花文化中的那種無拘無束的熱鬧,反而格外在意形式——在花火大會上,女孩子們不能穿傳統和服或者日常著裝,而是要傳統的色彩清麗的浴衣,還要配上整套的扇子和木屐。她們腳下木屐嗒嗒作響,臉上妝容精緻優雅,在人群中尋找著自己的夥伴。男孩子也有成套相應的浴衣款式與裝備,每個人都會默默遵守這個傳統。有時候,在花火大會開始之前,也要去專門的攤點買些日式點心增加氣氛。

可以說,整個花火大會,就是日本的夏季物語詩。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為什麼一場民俗活動,卻要如此講究呢?

其實追溯歷史,日本焰火文化的藝術感,是作為火藥的“花道”發展而來的。在日本,燃放煙花和插花具有相同的意義,最講究的,就是一種儀式感。

煙花散盡,天空歸於深藍色,人們默默的回去。花火盛開時無比燦爛,轉瞬靜靜凋落消失,在美到極致時消亡,她比煙花寂寞,可這卻是每個日本人心中割捨不斷的情意。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為何同為焰火文化,甚至日本的煙花歷史受中國影響頗深,但日本文化的氣質中,卻是滿滿的“去煙火氣”?

為何日本文化中,有種揮之不盡的“去煙火氣”?

煙火氣,最早指的是燒煮食物的氣味,後來延伸出“世俗生活氣”的意思。

面對日本文化中的花火,總讓人覺得很是熟悉,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煙花”。可在這熟識之中,有總有種陌生感,它們的總是看上去更冷漠一些。即使是如此美麗和絢爛的時刻,似乎也在保持著冷靜觀望的態度。似乎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這種焰火文化中的“去煙火氣”,其實可以用來類比中日很多同源文化,比如花道,茶道,建築等等。

  • 這背後的第一個重要原因,與日本對待中國文化的“精英意識”有關。

在中國,無論我們的禮儀、文化還是建築,都帶有很大程度上的“世俗”意義。但中國的文化在隋唐傳入日本之後,卻不再是平民的文化,而成為了貴族的學問。只有王公貴族和社會等上等階層,才配使用和沿襲。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日本花道

也許,這也能一定程度上解釋之前日本援助武漢疫情物資上的那些文雅詞句,因為在日本,中國的詩詞文化一直在保持著精英化的傳承,日本高階層人士掌握的非常好。而精英化,恰好與代表平民化的“煙火氣”相反。

  • 日本文化“去煙火氣”背後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日本化”。

中國文化雖然極深的影響了日本,但日本有屬於自己國家的一套哲學與美學系統。在對這些中國文化引入之後,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日本茶道,禪宗意味濃

以茶道為例。在中國,茶是雅物,亦是俗物。中國人各階層的茶飲,是為了享受世俗生活樂趣,不然也不會有“鬥茶”這等接地氣的形式。而日本茶道則不同,它從中國茶道中抽身而出,加入了自己的文化理解。從過去熱鬧的民間飲茶,變成了具有禪宗和美學意味的儀式感活動。茶不再是用來喝的,而是一種形而上的審美活動。因此,這種脫離了世俗意味的活動,自然就變得不再有煙火氣,而是更符合日本“物哀”審美的寂寞之氣。

中日焰火文化:為何一個熱鬧世俗,一個比煙花寂寞? | 張小玉

日本文化中的“花見”,同樣是去煙火氣

中日焰火文化的分別,也是整個中日文化美學氣質上的差別。

一個是風風火火的世俗熱鬧,一個是沉靜寂寞的一期一會。

各有各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