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鞋子,為何鞋頭總是上翹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古時候,人們還沒有穿鞋的概念,都是赤腳走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覺得土地高低不平,走起路來十分費力,再加上嚴寒酷暑的侵襲,長期暴露在外的雙腳常常會受到傷害,於是便想盡辦法來保護自己的雙腳,鞋子便應運而生。

古時候的鞋子,為何鞋頭總是上翹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最開始的時候,人們不知如何用什麼材料包裹雙腳,於是就在打完獵之後,用柔軟的獸皮包住腳面,自此便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鞋。在公元前8000年前,人們就在美國的密蘇里州發現了當地土著人的鞋子遺骸,又經過4700年,一位冰商死在了法國的高山之上,他腳上穿著的,正是一雙用草編織而成的鞋子。

古時候的鞋子,為何鞋頭總是上翹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經過數千年的時間,鞋子已經從最簡單的草鞋,發展為後來的皮鞋、布鞋、到現在的運動鞋等。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鞋子已經成為一個標誌,人們只需要通過鞋子,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身份背景,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樣,絨布拖鞋和水晶鞋的價值完全不同。更有甚者,還有人在鞋子上大做文章,通過限量發行的方式積累財富,把一件生活中的必需品變成了一種求而不得的藏品。

古時候的鞋子,為何鞋頭總是上翹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在中國古代,除去那些勞動人民的草鞋,一般文人仕子穿的鞋子都是鞋頭上翹的,而這個上翹的部位在當時則被稱為“鞋翹”,這種鞋則叫做“翹頭鞋”,也叫“高頭鞋”。另外,翹頭鞋的名字也多種多樣,比如履頭絢、歧頭履、高頭履等等。除此之外,它們的款式也多種多樣,有鳳頭履、潘雲履、立華履……但是,男鞋和女鞋的“鞋翹”也有不同的形式,歷來有“男方女圓”之稱。

古時候的鞋子,為何鞋頭總是上翹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其實,鞋翹的設計早在史前時期就已經出現,一直延續到清朝才逐漸消失。中國最早發現的翹頭鞋,是在1979年青海省孫家寨出土的一座墓葬裡,在那裡出土的陶器距今已有5000餘年,陶器上刻有人物形象,那人穿的鞋子就是翹頭鞋。在那之後,在各個朝代的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把翹頭鞋的發展歷程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古時候的鞋子,為何鞋頭總是上翹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可是,古人為何如此鍾愛翹頭鞋?其中有四點原因。第一,古人的服飾多以裙、袍為主,在鞋頭處設置一個翹頭,有利於托起裙袍下部的垂邊,可以防止人們在行走時踩到垂邊而跌倒。 第二,鞋頭在整個鞋的最前端,人們如果在行走時碰到異物,一定會率先先碰到鞋頭,將鞋頭做成翹狀,不但有警示的作用,還可以避免由於誤觸硬物導致腳趾受傷事件的發生。

古時候的鞋子,為何鞋頭總是上翹的?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第三,對現在的人來說,鞋子是人的臉面,對古人來說,露在外面的只有鞋頭,而鞋頭正是古人的臉面,對於愛面子的中國人來說,鞋頭必須格外重視。第四,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古代建築的飛簷大多數都被做成上翹狀,以示人們對上蒼的尊敬。而人們把鞋頭做成上翹狀,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所以說,一個簡單上翹的鞋頭,就體現出了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